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间,为人师将近九年。九年来,我这“园丁”催育出的“桃李”,虽不敢说“遍天下”,好歹也有了一些。他们曾经的种种,让我每每想及,都忍不住想记下来。
第一届学生中,印象最深的是王晓书。事隔多年,我仍记得她来报名时的情形。见到我时,她微微地笑着,道了声“老师好”。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显得落落大方。因这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我毫不犹豫地让她作了班长。事实证明,我没有用错人:她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井井有条,极具大家风范。后来才知道,她母亲也是多年的老师,难怪。从她名字,就看得出家风的。事实上,她也没有愧对自己的名字。她读过很多书,勤学好问四个字,用在她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成绩好不说,她还一专多能,演讲、辩论、主持节目,都很在行。后来,她考上了我当年读书的那所大学,再后来,分到成都工作了。
陈诚也是我的第一届学生。他父亲是局长,后来又作了县长。说起来,他也算高干子弟。但他身上,却没一点儿纨绔人家的富贵、骄矜之气。他学习很踏实刻苦,对人也极有礼貌。无论什么时候见了老师,都会极谦逊地让在一边,恭敬地招呼一声,待老师走过了,他才走。那时,他常到我的“苦茶居”来聊天,谈时事,谈人生,当然也谈他的理想抱负。他对社会和未来,有很多天真、善良的看法。后来考上西南政法大学,每次放假,也都要来寒舍坐坐。有一次,他说想替我上一堂课,以圆一回他的“教师梦”。 正好是诗歌单元,他便给我的学生们,侃了整整一节课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有一个细节我怕是终身难忘:临上课前,该进教室了,他却还在走廊上“思想斗争”,看起来很激烈,又似乎有些犹豫。最后,我见他紧握拳头,在自己面前挥了一挥,仿佛给自己鼓劲加油,然后,高视阔步、义无反顾地走了进去。下课后我问学生,都说效果还挺不错。
与陈诚相反,马樱丹读到大二了,回来看我,说还想再听我讲一节课。正好我有晚自习,她便去听了。下来后,又到办公室和我长谈了一番。忆及她读高中时的种种,看起来那么开朗、豁达的女孩,居然禁不住热泪盈眶。细想,这事放她身上,又再正常不过。她是个很特别的女孩,用曾经非常时髦的话说,她是永远“在路上”。读大学期间,每个寒暑假,她都只身一人去旅游。北京、敦煌、新疆、西双版纳……她差不多跑了个遍。每次回来,给我看一大袋照片。说实话,那些地方,我一处都还没去过。她的照片,和她详细的解说,总算让我大大地饱了一下眼福和耳福。她的另一优点,就是自立。她父亲在县城里开了个工艺美术店,生意一直不错。但她出外旅游的经费,多半是自己课余打工挣来的。她说:“用自己挣的钱,心里踏实些。”上次见面,问她下一站准备到哪儿,她说想去新加坡看看。也许,要不了多久,我就可以从她带回的照片中,领略我无法亲历的异国风情了。
闰超则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高中三年,我都是她的班主任,但她居然没给我一次批评她的机会。这样说你或许不会相信,但事实确实如此。她很有灵性,一点即醒,一点即透,所谓“响鼓不用重棰”。她成绩优秀,思想品德也非常好,曾作过班上的学习委员、团支书及校团委副书记,又被评过“市三好”和“省优干”。她是个藏族女孩,来自县内极偏僻的一个叫“虎牙”的寨子。其实,她脑瓜子并不特别出色,但人很懂事,学习踏实,肯吃苦,这样的学生,谁不喜欢?去年毕业,她考上了湖南的一所高校。我们都觉得不错了,她却并不满意。她说:“其实,我最想读的,还是北大。”
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打算,给他们每人都单独写一篇文章的,可惜时间和精力不济,只好凑合在这一篇中。而教书这些年来,能有这样几个学生记挂着,常常回想起,心里多少也觉得有些慰藉。走笔至此,突然想起不知哪里看来的一幅对联:“茶苦书香惊逝水,桃芳李菲慰平生。”极合我的实景(寒舍正好叫苦茶居),也极合我的心意。就将它置于座右铭,让它长久地陪伴着我吧。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淳
第一届学生中,印象最深的是王晓书。事隔多年,我仍记得她来报名时的情形。见到我时,她微微地笑着,道了声“老师好”。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显得落落大方。因这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我毫不犹豫地让她作了班长。事实证明,我没有用错人:她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井井有条,极具大家风范。后来才知道,她母亲也是多年的老师,难怪。从她名字,就看得出家风的。事实上,她也没有愧对自己的名字。她读过很多书,勤学好问四个字,用在她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成绩好不说,她还一专多能,演讲、辩论、主持节目,都很在行。后来,她考上了我当年读书的那所大学,再后来,分到成都工作了。
陈诚也是我的第一届学生。他父亲是局长,后来又作了县长。说起来,他也算高干子弟。但他身上,却没一点儿纨绔人家的富贵、骄矜之气。他学习很踏实刻苦,对人也极有礼貌。无论什么时候见了老师,都会极谦逊地让在一边,恭敬地招呼一声,待老师走过了,他才走。那时,他常到我的“苦茶居”来聊天,谈时事,谈人生,当然也谈他的理想抱负。他对社会和未来,有很多天真、善良的看法。后来考上西南政法大学,每次放假,也都要来寒舍坐坐。有一次,他说想替我上一堂课,以圆一回他的“教师梦”。 正好是诗歌单元,他便给我的学生们,侃了整整一节课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有一个细节我怕是终身难忘:临上课前,该进教室了,他却还在走廊上“思想斗争”,看起来很激烈,又似乎有些犹豫。最后,我见他紧握拳头,在自己面前挥了一挥,仿佛给自己鼓劲加油,然后,高视阔步、义无反顾地走了进去。下课后我问学生,都说效果还挺不错。
与陈诚相反,马樱丹读到大二了,回来看我,说还想再听我讲一节课。正好我有晚自习,她便去听了。下来后,又到办公室和我长谈了一番。忆及她读高中时的种种,看起来那么开朗、豁达的女孩,居然禁不住热泪盈眶。细想,这事放她身上,又再正常不过。她是个很特别的女孩,用曾经非常时髦的话说,她是永远“在路上”。读大学期间,每个寒暑假,她都只身一人去旅游。北京、敦煌、新疆、西双版纳……她差不多跑了个遍。每次回来,给我看一大袋照片。说实话,那些地方,我一处都还没去过。她的照片,和她详细的解说,总算让我大大地饱了一下眼福和耳福。她的另一优点,就是自立。她父亲在县城里开了个工艺美术店,生意一直不错。但她出外旅游的经费,多半是自己课余打工挣来的。她说:“用自己挣的钱,心里踏实些。”上次见面,问她下一站准备到哪儿,她说想去新加坡看看。也许,要不了多久,我就可以从她带回的照片中,领略我无法亲历的异国风情了。
闰超则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高中三年,我都是她的班主任,但她居然没给我一次批评她的机会。这样说你或许不会相信,但事实确实如此。她很有灵性,一点即醒,一点即透,所谓“响鼓不用重棰”。她成绩优秀,思想品德也非常好,曾作过班上的学习委员、团支书及校团委副书记,又被评过“市三好”和“省优干”。她是个藏族女孩,来自县内极偏僻的一个叫“虎牙”的寨子。其实,她脑瓜子并不特别出色,但人很懂事,学习踏实,肯吃苦,这样的学生,谁不喜欢?去年毕业,她考上了湖南的一所高校。我们都觉得不错了,她却并不满意。她说:“其实,我最想读的,还是北大。”
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打算,给他们每人都单独写一篇文章的,可惜时间和精力不济,只好凑合在这一篇中。而教书这些年来,能有这样几个学生记挂着,常常回想起,心里多少也觉得有些慰藉。走笔至此,突然想起不知哪里看来的一幅对联:“茶苦书香惊逝水,桃芳李菲慰平生。”极合我的实景(寒舍正好叫苦茶居),也极合我的心意。就将它置于座右铭,让它长久地陪伴着我吧。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