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从研究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并作出决定,为我们推进基层治理、促进长治久安提供了行动指南,甘孜州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是保证甘孜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甘孜州的基层治理纳入法治的轨道,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甘孜州;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探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决定,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从研究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并作出决定,为我们推进基层治理、促进长治久安提供了行动指南。甘孜州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是保证甘孜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证甘孜州社会持续稳定、全面稳定、长期稳定的现实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实现长治久安、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有力保障。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它要求要把基层治理纳入法治的轨道,这也与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吻合,甘孜州处在社会治理链条的中后端,受特殊历史、自然、社会、人文影响,基础设施滞后、市场发育滞缓、法治意识淡薄,因此,甘孜州基层治理更需要依法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要中需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把法治理念贯彻到基层治理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用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为甘孜州基层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甘孜州是属于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先后制定和修改1件自治条例,制定21件单行条例、修改2件单行条例、废止4件单行条例,取得了“22立3改4废”的立法成果。自治条例和和单行条例的内容涵盖了甘孜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保障了自治机关根据州情自主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权力,为促进甘孜州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基层治理提供法律保障。甘孜州立法机关在立法工作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的原则,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入细致的立法调研,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决断。注重发挥人大主导作用。甘孜州立法机关变被动立法为主动立法,建立健全以常委会为主导的立法机制,逐步改变主要由政府部门提出立法建议的传统做法,比如甘孜州委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甘孜州人大常委会及时响应州委的决策,及时启动制定《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集体人工商品林采伐和运输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决定将《甘孜藏族自治州集体人工商品林采伐运输管理条例》纳入立法规划。注重实用时效原则。常委会坚持立实用之法、立急需之法。针对甘孜州旅游资源富集,州委州府把旅游业作为甘孜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但是还存在旅游市场发育程度低、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城镇综合功能差、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等情况。对此,立法机关制定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实施<四川省旅游条例>的变通规定》,为进一步促进甘孜州旅游业的发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及时有效的作用。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升城镇整体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常委会启动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制定工作。在立法中注重民族特色。甘孜州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立法机关坚持在法制统一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甘孜州改革发展稳定实际,在立法中突出民族地特色,使制定的条例能够切实解决甘孜州的特殊问题。针对藏传佛教在我州分布广泛、寺多僧众、信教群众普遍的特点,制定了《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为依法规范藏传佛教事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甘孜州立法机关紧跟甘孜州工作大局,推动立法工作与时俱进。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制定《甘孜州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围绕交通先行战略,制定《甘孜州公路条例》;围绕城乡提升战略,制定实施《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补充规定、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条例;围绕产业富民战略,制定《甘孜州全域旅游条例》、《甘孜州藏医药发展条例》;针对民生等重点领域,制定《防震减灾条例》、《牲畜屠宰条例》,修改实施《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变通规定。从甘孜州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重点宣传好涉及土地承包、移民搬迁、婚姻家庭、财产纠纷、赡养继承、教育医疗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乡村良序,而这些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为甘孜州基层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二、加大基层普法宣传力度,培养基层干部和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對甘孜州基层要依法治理,就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甘孜州干部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培养基层干部和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加强对基层农牧区干部的法治教育,因为他们直接同农牧民打交道,他们能否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护,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在甘孜藏区的贯彻落实。因此,甘孜州各级基层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这些特殊的节日和今日说法、以案说法、普法节目剧等栏目宣传法律法规,利用电脑互联网、手机微信等现代媒体掌握法律知识,还可以让基层干部去基层法庭旁听,到监狱、看守所去走访、调研,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法律的权威,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和运用法治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加大对甘孜州广大农牧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在“宪法宣传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四下乡”活动、“法律七进”活动,利用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阵地,注重运用以案释法、案例教学等形式,要依托报纸、电视、微信、移动端App等进行法治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覆盖线上线下,走进千家万户,融入日常生活,以生动直观、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法治宣传,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合法权利,哪些是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遇到纠纷和矛盾应该怎样处理?逐渐养成依法办事、依法治农的观念,学会运用法治管理生活中日常事务,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甘孜藏区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推进甘孜藏区基层社会治理。 三、建设一支纪律严密、作风优良、执法严格的基层执法队伍,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科学完备的法治体系建立之后,要靠人来贯彻落实下去,而我国80%以上的法律要靠行政机关来执行,因此,建立一支纪律严密、作风优良、执法严格的基层执法队伍就尤为紧迫,执法人员作为执法的主体,在政治上必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必须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在能力上必须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和谐执法,顶得住诱惑,扛得住压力,经得住考验,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要提高基层执法队伍依法执政的能力,就要统筹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形成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氛围。要强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强化对执法队伍依法执政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依法执政意识和能力。要坚决杜绝少数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行政思维,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用法和靠法,要由“行政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上率下、引领风尚,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基层各项工作开展。
不断完善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结合好,健全顺应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诉讼制度体系,最大限度提升程序效能,确保改革行稳致远;明确院庭长的宏观管理职责,明确院庭长对“四类案件”的监管范围和监管方式,坚决落实司法责任制;以公正树公信,大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法律统一使用机制,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工作机制;以公开促公信,进一步拓展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的公开范围,完善公开平台建设,提高公开效率;以便民促公信,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不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法官和检察官实行案件终身负责制,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进行备案,增加人民检察院对公益案件的诉讼,对冤假错案进行纠正,让基层群众从每一次案件公正的审判中感受到法治的公平和正义,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作用
我国在基层实行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通过居民(村民)的自我约束来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是人民当家做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通过“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的原则来实现当家做主的目的,要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鼓励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探索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凡涉及广大基层农牧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原则上由村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组织基层群众协商解决。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红白理事会及新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整治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建立起村民诚信规则,通过诚信积分将村民诚信程度与合作社分红、社会事务办理、生产经营等联系起来,大力倡導积极健康的乡风文明,用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逐渐取代落后、陈旧的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教育引导村民共同遵守村规民约,村民无酗酒滋事、涉黄涉毒涉赌等恶习,不参与邪教组织,不搞封建迷信,不张贴违禁画像;创新社区提案机制,吸纳利益相关方、统一战线成员、社会组织、外来务工人员、驻社区单位等参加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制定的村规民约内容要简洁明了,要具有合法性和可操作性,比如理塘县村戈乡查卡村制定的村规民约就十分科学,它把权利和义务都规定的十分清楚,内容也简单明了,村民一看便知。
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培养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生产习惯
加强基层法治建设,首先要从改变基层群众不良的生活习惯做起,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基层,都有许多婚俗陋习,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流浪乞讨,民间谈判,无序攀比,偷盗行为和牲畜惜杀、惜售、惜卖等不良陋习,为了破除这些陈规陋习,就要持续强力地整治“除陋习、树新风”活动,还要保证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保证每个村有村级卫生保洁员,垃圾、污水处理规范,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培养广大农牧民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爱护身边生活环境和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生存的美丽家园,还要培养广大村民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养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安全生产、守时守信的好习惯。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民族宗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民族宗教中不杀生、行善积德、孝敬老人、因果报应等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公平等是相通相适应的,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诚实做人、老实做事,培养他们树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意识,深入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靶向治疗“双重信仰”、“信佛不信党”等思想顽疾。最后各乡镇要开展一些符合乡村实际的文明评选活动,比如“好媳妇、好婆婆”、“五号家庭”的评选,设置光荣榜、曝光台,向不良社会风气“亮剑”,遏制乡村“黄、毒、赌、忤逆、攀比”等不良风气和村霸等黑恶势力。通过以上措施,培养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生产习惯,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一般调研课题(援彝援藏专项),项目编号:SCJD2020DYZX13
关键词:甘孜州;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探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决定,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从研究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并作出决定,为我们推进基层治理、促进长治久安提供了行动指南。甘孜州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是保证甘孜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证甘孜州社会持续稳定、全面稳定、长期稳定的现实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实现长治久安、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有力保障。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它要求要把基层治理纳入法治的轨道,这也与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吻合,甘孜州处在社会治理链条的中后端,受特殊历史、自然、社会、人文影响,基础设施滞后、市场发育滞缓、法治意识淡薄,因此,甘孜州基层治理更需要依法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要中需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把法治理念贯彻到基层治理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用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为甘孜州基层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甘孜州是属于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先后制定和修改1件自治条例,制定21件单行条例、修改2件单行条例、废止4件单行条例,取得了“22立3改4废”的立法成果。自治条例和和单行条例的内容涵盖了甘孜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保障了自治机关根据州情自主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权力,为促进甘孜州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基层治理提供法律保障。甘孜州立法机关在立法工作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的原则,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入细致的立法调研,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决断。注重发挥人大主导作用。甘孜州立法机关变被动立法为主动立法,建立健全以常委会为主导的立法机制,逐步改变主要由政府部门提出立法建议的传统做法,比如甘孜州委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甘孜州人大常委会及时响应州委的决策,及时启动制定《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集体人工商品林采伐和运输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决定将《甘孜藏族自治州集体人工商品林采伐运输管理条例》纳入立法规划。注重实用时效原则。常委会坚持立实用之法、立急需之法。针对甘孜州旅游资源富集,州委州府把旅游业作为甘孜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但是还存在旅游市场发育程度低、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城镇综合功能差、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等情况。对此,立法机关制定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实施<四川省旅游条例>的变通规定》,为进一步促进甘孜州旅游业的发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及时有效的作用。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升城镇整体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常委会启动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制定工作。在立法中注重民族特色。甘孜州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立法机关坚持在法制统一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甘孜州改革发展稳定实际,在立法中突出民族地特色,使制定的条例能够切实解决甘孜州的特殊问题。针对藏传佛教在我州分布广泛、寺多僧众、信教群众普遍的特点,制定了《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为依法规范藏传佛教事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甘孜州立法机关紧跟甘孜州工作大局,推动立法工作与时俱进。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制定《甘孜州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围绕交通先行战略,制定《甘孜州公路条例》;围绕城乡提升战略,制定实施《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补充规定、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条例;围绕产业富民战略,制定《甘孜州全域旅游条例》、《甘孜州藏医药发展条例》;针对民生等重点领域,制定《防震减灾条例》、《牲畜屠宰条例》,修改实施《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变通规定。从甘孜州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重点宣传好涉及土地承包、移民搬迁、婚姻家庭、财产纠纷、赡养继承、教育医疗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乡村良序,而这些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为甘孜州基层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二、加大基层普法宣传力度,培养基层干部和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對甘孜州基层要依法治理,就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甘孜州干部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培养基层干部和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加强对基层农牧区干部的法治教育,因为他们直接同农牧民打交道,他们能否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护,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在甘孜藏区的贯彻落实。因此,甘孜州各级基层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这些特殊的节日和今日说法、以案说法、普法节目剧等栏目宣传法律法规,利用电脑互联网、手机微信等现代媒体掌握法律知识,还可以让基层干部去基层法庭旁听,到监狱、看守所去走访、调研,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法律的权威,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和运用法治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加大对甘孜州广大农牧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在“宪法宣传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四下乡”活动、“法律七进”活动,利用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阵地,注重运用以案释法、案例教学等形式,要依托报纸、电视、微信、移动端App等进行法治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覆盖线上线下,走进千家万户,融入日常生活,以生动直观、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法治宣传,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合法权利,哪些是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遇到纠纷和矛盾应该怎样处理?逐渐养成依法办事、依法治农的观念,学会运用法治管理生活中日常事务,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甘孜藏区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推进甘孜藏区基层社会治理。 三、建设一支纪律严密、作风优良、执法严格的基层执法队伍,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科学完备的法治体系建立之后,要靠人来贯彻落实下去,而我国80%以上的法律要靠行政机关来执行,因此,建立一支纪律严密、作风优良、执法严格的基层执法队伍就尤为紧迫,执法人员作为执法的主体,在政治上必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必须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在能力上必须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和谐执法,顶得住诱惑,扛得住压力,经得住考验,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要提高基层执法队伍依法执政的能力,就要统筹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形成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氛围。要强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强化对执法队伍依法执政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依法执政意识和能力。要坚决杜绝少数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行政思维,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用法和靠法,要由“行政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上率下、引领风尚,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基层各项工作开展。
不断完善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结合好,健全顺应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诉讼制度体系,最大限度提升程序效能,确保改革行稳致远;明确院庭长的宏观管理职责,明确院庭长对“四类案件”的监管范围和监管方式,坚决落实司法责任制;以公正树公信,大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法律统一使用机制,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工作机制;以公开促公信,进一步拓展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的公开范围,完善公开平台建设,提高公开效率;以便民促公信,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不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法官和检察官实行案件终身负责制,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进行备案,增加人民检察院对公益案件的诉讼,对冤假错案进行纠正,让基层群众从每一次案件公正的审判中感受到法治的公平和正义,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作用
我国在基层实行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通过居民(村民)的自我约束来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是人民当家做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通过“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的原则来实现当家做主的目的,要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鼓励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探索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凡涉及广大基层农牧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原则上由村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组织基层群众协商解决。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红白理事会及新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整治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建立起村民诚信规则,通过诚信积分将村民诚信程度与合作社分红、社会事务办理、生产经营等联系起来,大力倡導积极健康的乡风文明,用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逐渐取代落后、陈旧的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教育引导村民共同遵守村规民约,村民无酗酒滋事、涉黄涉毒涉赌等恶习,不参与邪教组织,不搞封建迷信,不张贴违禁画像;创新社区提案机制,吸纳利益相关方、统一战线成员、社会组织、外来务工人员、驻社区单位等参加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制定的村规民约内容要简洁明了,要具有合法性和可操作性,比如理塘县村戈乡查卡村制定的村规民约就十分科学,它把权利和义务都规定的十分清楚,内容也简单明了,村民一看便知。
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培养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生产习惯
加强基层法治建设,首先要从改变基层群众不良的生活习惯做起,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基层,都有许多婚俗陋习,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流浪乞讨,民间谈判,无序攀比,偷盗行为和牲畜惜杀、惜售、惜卖等不良陋习,为了破除这些陈规陋习,就要持续强力地整治“除陋习、树新风”活动,还要保证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保证每个村有村级卫生保洁员,垃圾、污水处理规范,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培养广大农牧民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爱护身边生活环境和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生存的美丽家园,还要培养广大村民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养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安全生产、守时守信的好习惯。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民族宗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民族宗教中不杀生、行善积德、孝敬老人、因果报应等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公平等是相通相适应的,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诚实做人、老实做事,培养他们树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意识,深入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靶向治疗“双重信仰”、“信佛不信党”等思想顽疾。最后各乡镇要开展一些符合乡村实际的文明评选活动,比如“好媳妇、好婆婆”、“五号家庭”的评选,设置光荣榜、曝光台,向不良社会风气“亮剑”,遏制乡村“黄、毒、赌、忤逆、攀比”等不良风气和村霸等黑恶势力。通过以上措施,培养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生产习惯,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一般调研课题(援彝援藏专项),项目编号:SCJD2020DYZX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