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等教育作用 促进辽宁经济全面振兴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作者承担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对策研究”(见辽教函
  [2006]8号文件第17-1项)成果
  [摘 要]全面振兴辽宁经济,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发挥高等教育在辽宁经济全面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摇篮、是科技进步的主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入手,提出了高等教育振兴辽宁经济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 辽宁经济 措施
  
  一、高等教育在辽宁经济全面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
  
  1.高等教育为辽宁经济全面振兴培养高素质人才。辽宁教育和科技事业较为发达,普通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人才总量,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具备人才基础。在遍布全省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聚集了大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才和管理人才。我省还拥有一支数量多、门类全、素质高的技术工人队伍。这些都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最可宝贵的财富。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辽宁高等教育不断进行学科及专业布局结构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及专业,不仅开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而且开展各类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辽宁高等教育中不仅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的大师级专家、学者,而且拥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序列,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充满活力的、有志于探索真理的年轻人加入其间,这些年轻人思维活跃、反映敏捷、勇于向权威挑战,对研究不带任何框架、在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宽松氛围下,易于产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是思想创新、知识创新的生力军。
  在全面振兴辽宁经济的关键时刻,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费投入等手段,在高校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整合高校现有人才计划,推动人才资源的有效结合,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群体。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能,是21世纪高校自身改革和东北经济发展的双重需要。
  2.高等教育是推动辽宁科技进步的主要阵地。高等教育除了通过培养人才服务于经济建设之外,还通过推动知识创新、科学研究及发展高科技产业等途径,既为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活力,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甚至调整着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是辽宁知识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扩散与传播。高校的知识创新系统由参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家、教授及相关的学术研究机构所组成,执行主体是高校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及自由选题的基础性探索研究,是以国家目标为发展方向的创新系统。利用高校的特殊影响力,发挥自身优势,树立高校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充分高校发挥在知识创新的积极作用,开展高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对于东北经济的振兴必然会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高等教育是推动辽宁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的功能也发生变化,由原先的单一知识传授到知识传授和知识创造,到现在的由知识的传授、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这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高校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对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起到重要作用。发掘大学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集成功能,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直接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企业共建经济实体,是高校参与东北经济振兴的重要形式。
  3.高等教育促进辽宁和谐社会的构建。高等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又是新的文化的诞生地。在辽宁的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居于领先地位,除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之外,还应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为辽宁经济振兴提供健康文明的环境。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的辐射源。高雅活泼、健康向上的先进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环境,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练意志的作用;它还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积极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水平,改造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高校活跃的校园文化和科学精神,正是构成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重要内涵。而高校能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建设一流的先进校园文化,自觉为丰富社会精神内涵和社会健康发展及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提供精神动力。大学生毕业后,将带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溶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时俱进地建设一流的社会文化,进而提高全民族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发挥全局性的作用。
  辽宁经济的全面振兴,需要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和谐辽宁的构建。需要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高校的文化资源优势必然为东北经济振兴中的文明的环境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东北经济建设的需要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高等教育振兴辽宁经济的具体措施
  
  1.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为辽宁经济全面振兴输送人才
  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所以只有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全面的人才。应采取以下列措施,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为辽宁经济全面振兴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人才。
   第一,加强实践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型人才光靠课堂教学是培养不出来的。高校、企业、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条件。企业、社会要把基础性、原始性的科研资源投向大学。圈内人都知道,基础性研究不容易出成果,消耗的时间、精力相对要多,放在高校比较合适。教师在搞研究的同时还在教学,还在带研究生,在出成果的同时,还能出人才。
  第二,以科研项目为纽带聚集人才、培养人才。如果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那么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以科研队伍与科研平台的数量与质量为标志的科研水平的高低。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全面整合科研队伍与科研平台等科技资源,让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充分释放出来。鼓励高等教育中的科研型人才全面了解辽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为科研服务地方经济搭建平台,积极为辽宁经济全面振兴服务。
  第三,鼓励高等教育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另一方面,吸引高等教育毕业生积极参与辽宁经济建设。通过校企联合,增加社会实践教学的机会,让大学生充分了解辽宁经济和社会,了解辽宁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大学生热爱辽宁,愿为辽宁经济振兴服务的意识,实现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第四,因地制宜,培养紧缺实用人才。要让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推动发展,就必须与园区、与企业紧密合作,使学校的办学更加贴近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地方需求专业。一是立足实际,发展地方特色专业。在充分调研后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紧缺专业,培养辽宁经济发展紧缺人才。
  2.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推动辽宁科技创新
  第一,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服务辽宁经济的理念。高校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思想和高校科技工作“集团军”的意识;重点支持服务辽宁经济发展的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服务项目和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高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使高校科技实现了从单纯抓科研项目管理向平台、团队、项目一起抓转变,实现了从“零打碎敲”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向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转变。
  第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全面促进辽宁经济振兴。高等学校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要面向基础理论研究,为科技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一方面在高校内部,打破专业、院系界限,有组织、系统地整合科技资源,形成各高校特色鲜明的科研品牌;另一方面在高校之间,倡导横向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全面提升我省高校科技冲击国际国内前沿领域和推动振兴的整体合力,努力构建一批高校服务振兴的科技创新平台。
  第三,创新产学研模式,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实现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政府的强力推动和营造良好的科技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的积极性,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技术创新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还不高,而高校又具有人才密集学科齐全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必需创新产学研模式,完善产学研机制,围绕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总要求,坚持“产学研”紧密合作模式,全面提高高校“智能”和企业“产能”的综合实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振兴辽宁经济的必由之路。
  3.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优势,促进辽宁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一,营造具有创业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辽宁经济的全面振兴,需要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更需要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成长环境。创业型人才培养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就业压力的缓解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创业精神的校园文化,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创业智慧和创业热情。
  第二,发挥校园精神文化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最深层次的东西,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一方面树立高等教育理念,培养求真务实精神。通过营造科学、民主、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要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注重通过人文教育来塑造人的心灵和完善人的人格。另一方面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理念。即树立以地方为依托、扎根于地方经济与生产建设的需要的理念;树立以地方特有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的理念;树立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建设新的、特色专业和学科的理念。
  第三,开展文化服务地方活动,促进校企全方位合作。一方面建立和落实与地方定期交流制度。定期开展对地方的调查、交流,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从而自动地调整专业布局和服务方式、方法 ,真正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在制度建设中弃“官本位”扬“学本位”。即制度建设中坚持能力本位,摒弃论资排辈和官本位倾向;保障学术自由,保障学术队伍尤其是优秀学术人员的权益,使优秀学术人员成为校园利益分配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 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研究所研究当地文化、名人,围绕当地的经济特色进行 科技 攻关,发挥自身优势送科技、文化、知识下乡,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实现双赢等。
   总之,高等教育应该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影响等方面,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国祥:《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8卷第2期
  [2]张振助:《国外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新趋势》,《江苏高教》2001年第3 期
  [3] 钟海:《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商业现代化》,2008年第15期
  [4]范明:《正确处理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第5期
其他文献
论文是科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一个载体,向同行们宣告科研发现;论文也是一块敲门砖,晋升、续聘、考核都要用到。笔者谨以自己多年来的写作经验以及指导年轻同志写作过程
SPS协定是WTO争端解决机构处理农产品贸易安全纠纷所适用的法律。“风险评估”是其中让人费解且最难以掌握的核心问题。DSB在相关裁决中的解释已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我国应
<正>我选择素食是为了爱、为了尊重生命;进而尊重身边的人、尊重大自然,至今已整整18年。有专家说:任何带眼睛的、会动的生物,都有神经系统能感受到疼痛和恐惧。动物也是生命
学习、教学、研究的应用导向性和从事科学成果转化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独具的特色。应用科学大学与经济界密切合作,积极加入区域创新网络,致力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
<正>《中医健康养生》:我见到很多中年女性,大概35岁左右开始脸上就特别容易长斑,呈蝴蝶状,影响美观。请问这是什么斑?易发于哪些人群?曲主任:你说的是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正>菏泽市田先生有人病怏怏,活得很久;而有人身强体壮,说没就没了。往往"小病不断"的人比身强体壮的人长寿,这有道理吗?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尽然。首先,"小病不断"的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NP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围产期心肌病(PPCM)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全自动特定蛋白仪,对20例健康分娩者
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必须充分才行。否则,办应用型大学只能是流于形式或东施效颦。在诸多条件中,校企合作办学、应用性研究学科、自主学
目的分析配合性血小板与随机血小板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这两种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判断输注配合性血小板的必要性。方法将接受血小板治疗的AA和MD
<正>东垣老人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gǎo)晚年的自号。李杲,字明之,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世居真定(今河北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