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别出新“材”与老生常谈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85695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纲解读】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部分的发展等级“创新”中要求作文要做到“材料新鲜”。新,即新颖;鲜,即鲜活,也就是说选材应立足于现实、关注生活、与时俱进。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的作文所运用的材料也可以感受时代前进的最强音,反映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发现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只有这样,作文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震撼力。
  材料创新也是考纲要求之下需要考生达到的一个更高的写作层面。而这个层面又是作为发展等级来要求的,为什么呢?在高考规定的时间内,相同的题目,考生心智相似,他们的思维模式是相似的,想到的材料往往相同,而且受时间的限制,考生不愿意多想,往往会挑选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最熟悉,最好着笔的材料,所谓的“老生常谈”。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材料老套,无动人之处,最后无提分之术。
  相反,如果考生选取的材料对阅卷老师有足够的吸引力,必会让阅卷老师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高分就容易来了。
  【样题分析】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迷作出重大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符合了高考作文题目开放性的基本要求,“材料主体”是大李、老王和小刘,这三个人物分别在各自的领域里成为了佼佼者,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这点也体现了对当代风采人物的认知,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而 “附带限制” 为作文立下了“规矩”。要求学生去思考、权衡与选择谁更有风采,并且要在文中要体现出这一过程,所以这要求考生无论选择哪一位来写,都必须以材料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和内容,确立明确的立意。 例如:大李矢志创新,率领团队;老王爱岗敬业,由普通的职高生到一个技术大师;小刘捕捉美景,始终探索。
  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做出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断,在作文时做到选材新颖,并结合时代特征去分析人物成功之道,使作文真正切合题意。
  例如,立意角度为老王的爱岗敬业,在现实的社会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行文过程中应体现自己的思辨和选择的过程,结合自己对爱岗敬业的理解,和这类工作在社会上的地位的变化,说出自己的感想。分工的不同并不代表贵贱有区别,虽然从事的行业普通,但老王默默无闻地播撒汗水,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就把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化作了人人惊艳的艺术。这样的论证取材于生活,结合自己的理解,文章不愁不深刻。
  【高分捷径】
  别出新材,新“材”,就是“新”材料,我们所理解的“新”常常是与“陈旧”对立,与“多见”对立。而作文选材讲究的“新”,并非简单就时间而言,就多见而论。“新”的选材有以下方法:
  1. 应关注当今时代刚刚出现的热点事件和热点人物,从时间上翻新。
  两耳多听窗外事,平时应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阅读《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多搜集当下发生的,让人沉思的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关乎民生;体现了时代呼唤的,讴歌的精神和道德,而这些精神特质往往对社会有一定的感召力,是时代的主导思想。
  平时还应该关注一些热点人物,例如科学、政治、文化等领域里的翘楚,他们往往对某一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人的经历又具有励志作用,例如马云、俞敏洪、黄怒波等的成功事迹,他们奋斗历程中的思想导向代表了一种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再经过我们对这些内容的积累、思考、迁移,融入自己深刻的见解,必会让读者在阅读时可以关照到社会当下之风景,触及到时代的脉搏。
  例如,2014年新课标?玉卷一位河南考生的满分作文《创新 合作=成功》片段:
  ……创新与合作同样铸成国家的崛起。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兴起,东亚周边各国也有点沉不住气。于是习总书记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论。即我们与周边及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大国崛起”與霸权相挂钩的思维观念,致力于和平崛起的新思想。因为我们与周边国家利益共生,息息相关,既是对手,又是朋友。是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此文之所以成为河南省的一号标杆作文,亮点之一就是作者不拘于学子生活,还能关注家国风云,并使之糅合一体,材料典型,内容厚重。
  2. 关注一些典型却少人问津的材料,从内容中翻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间有无数的迁客骚人,仁人志士,以己之力扬千古之名,考生每每会在这瀚海中拾得一贝,难免会有遗漏之处,我们不妨在打开历史的扉页之后,再耐着性子往下翻动几页,认真感知,选择一些伟大却被时间尘封的历史人物,寻觅一些闪光的少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去书写他们的人生,去剖析陌生而真实的历史,书写自己感悟。
  课本《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塑造了烛之武的机智勇敢,为国效力,不计前嫌等性格,可是如果没有佚之狐的推荐,任是烛之武有再突出的才能也无用武之地。佚之狐的识人之才,和不争宠,不藏贤的性格可见一斑。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物,独特的角落,仍然可以别出新“材”。
  3. 学会观察生活,以真实的生活经验触动材料的内涵。
  这一条也是上面两条捷径的基础,只有自己对生活观察细致,思维灵动了,才易挖掘出不同材料的内涵。   读懂身边的一事一人,也就对社会的发展的理解走向理性透彻,在运用不同的材料时会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
  例如:衡水中学作为一个成功的“高考训练营”被很多媒体关注宣传,前一段时间该学校又封闭了楼梯,防患未然。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又可以看出所谓成功教育中对学生自由的禁锢,再细究之,可以发现在关注考生成绩的同时,对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忽视,只注重隐患,却不注重引导,未免是教育的悲哀。
  所以要深入角色,深入内心,进而解读他们的精神。一人一事,谁的理解都会有不同之处,重要的是既属于自己的。
  我们要观察自然,从自然的处处景象中看出规律,看出得失,以物的变化发展去感悟人生的辗转得失;我们还要领会人文,以细腻之感觉,充分调动感官接触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见多识广才能多思多想。那么这样的作文一定会让读者一个更深的领悟。如下面例文:
  万物都有自己的价值,这无可辩说。但是,我们应该正视自己,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途,晨起用最饱满的心态迎接朝阳,诵读经典,熟记词汇,夜暮用不改的初衷珍惜时间,伏案苦解一道道习题,让我们用踏实的脚步去丈量这条路,去观赏属于自己的那一路风光、美景。而不是仲永那般,因为自己非凡的天赋,自己的聪明才智而自大。放弃了学习,放弃了刻苦与努力。四处张扬,终落得一事无成,平凡而毫无所用。
  作者把自己的生活和对自然的感悟结合到一起,内容丰富,感受真實独特,自然也赋予了文章新意。
  【写作误区】
  1. 新颖鲜活并非盲目随意。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领域繁多,人们一时的偏好也影响了媒体,媒体导向往往左右人们的选择,所以流行的未必是经典的,呈现在眼前的未必是深刻真实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会抉择的眼睛。在时代的浪潮中能够看清楚昂扬向上的,能经受的时间淘洗的“正能量”素材。这些素材未必是镁光灯下的明星,未必是球场上的魁首,也可以是来自于默默无闻,拼尽一生为人类的教育、文化、经济、慈善等事业兢兢业业奔波的人。这些人也值我们去挖掘,考生应该去挖掘的是这些人真实的人生和追求人生价值之真谛的过程。
  2. 材料动人并非任意曲解。
  古人的音容我们无法亲见,所幸可以通过文字领会他们的经历,进而再用饱含个性的文字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在还原的同时,我们可以想象,可以虚构,但是绝对不能任意曲解历史。为了和文章主旨挨边,结果却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历程,违背了人物的原有的风貌,把具有时代特征单纯地理解为从现实某一大事出发,生搬硬套,刻意为之,遂成就了“满纸荒唐言”,使人读起来哭笑不得。选材必须真实,即使是自己用整合的方法加以提炼的材料,也必须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当时颇有名气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就写了一张便条: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张大总督看过守门人递进的便条,面有不悦,提笔在条上批写:“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丁焉敢称兄弟?”守门人将条子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条上书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门人又将条子传进总督府,张之洞看后“啊”了一声,连声说请迎接孙中山。
  这个故事引发你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联现代中学)
其他文献
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合格接班人成为教育界的核心任务。如何将当下教育的主旨追求付诸实践,既是挑战,也是教育研究积极优化、转型的契机。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依托中山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立足毗邻港澳的区域优势,积极挖掘珠江三角洲丰富的田野资
高考专题复习中,诗歌鉴赏是“性价比”最低的考点之一,师生们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诗歌鉴赏的复习要点不外乎三条:读懂,会做,答对。围绕这三点,从丰富储备、规范训练和有效答题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可望提高诗歌鉴赏的复习效益。  一、丰富储备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诗歌鉴赏考点有两大点五小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历史是逝去的客观存在,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我们无法直接感知。了解历史必须借助史料中介,脱离史料中介不可能全面认识历史,这是历史认知的特点。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明确提出了“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1]并具体提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2]在这里,“获取的史料”并不见得都
众所周知,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追求,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并适时提出走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近年来,经过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了我们的自觉行为,以有效教学为抓手的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最近的两年内分别取得四大成果:2008年顺利通
听了本科组老师的一节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这节课复习效果很好。根据这节复习课和笔者的的经验及思考,笔者认为高三政治复习要落实好“实”、“练”、“法”,这是复习课要念好的三字诀。  一、 实  所谓实,就是要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现在的高考要靠全面地扎实地复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而靠押题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知识而言,复习时应当对每个知识点一个一个的过,要到边到角。还
一、校本课程开发对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1]然而
文言文翻译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题型稳定,且分值(全国新课标卷连续多年保持在10分)在主观题中仅次于作文,其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在情理之中。但现实情况是,作为相当成熟的一种题型,很多学生对文言翻译或心存畏惧,或苦心训练却效果不明显,反映在高考考卷中得分率往往不到五成,远低于全卷的平均得分。究其原因,这固然与文言知识的浩瀚无际、文言翻译考查点众多,令考生难于捉摸有关,但笔者以为,出现如此现象根源还在于很
每年高考政治的主观试题不管是何种题型,总体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基础题,二是灵活题。这两种题型分别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两种题型的解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以2012年高考广东政治试题第36题第(3)问为例,该题既包括紧扣教材的基础题部分,也包括要求回答“现实意义”的灵活题部分,试题内容如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1]这就是说,任何历史事件是发生在历史时空中的,所以对历史的学习首先必须从时空观念的角度着手。  一、概念解释  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
近30年来,我一直在高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担任校长已逾10年。其中的得失冷暖、酸甜苦辣,自尝自知。通过专业和职务培训,研读古今中外的教学专著,加上自己的决策行政经历,结合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期许,在观察、学习、思考、探索、吸纳之后,我形成了教育要在“真善美”要素上发力,要培育对家人、对民众、对国家有担当、有责任的人才的教育观。  围绕这一目标,作如下简单阐释,以表明我最美好最理想的教育追求。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