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当务之急,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需要采取树立精准化服务理念、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等措施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方案
当前,我国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形势并不客观,一方面受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明显放缓的影响,单纯依靠财政收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道路愈发不畅;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化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所带来的对公共服务的期望和需求逐渐多样化,仅仅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的粗放型供给不一定能够带来好的效果。因此,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结构调整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乃结构调整的不二之选。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的推进,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予以推进落实。
一、树立精准化服务理念
树立精准化的服务理念包含两个层面,首先对服务机构本身来说,需要迅速建立并形成精准化服务理念的组织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受良好精准化服务理念的文化影响,工作人员旧的行为模式会得到改善,精、细、准、严的工作理念将渗透进政府从事公共服务的每个行政人员的内心之中。在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高层人员应就精准化服务标准率先垂范,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引导行政人员对精准化服务理念的认同。其次,在普遍建立精准化服务理念的组织文化后,更需要对工作在一线的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式范式培训。积极培育行政人员的职业价值观,树立对公共利益的奉献意识。加强行政人员职业伦理培训且建立职业伦理守则。
二、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庞杂及繁琐的公共服务机构及内部机制不利于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的推进。首先需要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构进行优化设置,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目前可依照大部制改革思路对相关公共服务机构进行整合,对政府各公共服务部门的权责分工进行明确定位,理顺政府内复杂的权责关系。依据科学化理性化的逻辑结构,分解操作细节,明确上下级公共服务供给机构的关系,明确界定权责边界。其次,通过形成整体协调的目标体系与管理体系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各部门和岗位间的整合衔接。一方面,要求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快速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决策机制方面,需要基于公民公共需求導向完善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强化科学决策的制度建设;收集公民需求信息;重视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咨询工作。公民参与机制方面,要推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信息的公开化;要不断拓展公众参与渠道;维护公众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决策的主体性。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
互联网大数据为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解决可能,现阶段,我国政府应大力支持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整合以及机制完善,以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首先,整合建立政府综合性管理信息资源平台,为数据处理提供基础。通过使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技术、物联网,全方位掌握服务对象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人群精和水平精准化。其次,建立电子政务交互机制,实现公共服务自助获取;通过实时政务互动平台,公众及时表达公共服务需求,政府及时获取需求信息,实现供需“快速对接与匹配”,精准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公共服务过程全回路跟踪监管,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错位。再次,通过互联的网络平台调动公共服务资源,解决公共服务传统供给方式所存在的部分分割、资源约束、协作困难等管理死结。最后,完善大数据条件下公共服务供需耦合机制、信息整合机制、决策创新机制、跨部门资源共享与协作机制、电子政务平台信息互动机制,为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提供基础支撑。
四、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近年来,国家针对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操作指南》、《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制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政府将此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供给职能转移给私营部门后,主要承担公共服务的安排、付费、监督、质量考核等管理方面的职责。社会资本追求安全稳定的回报,其运作具有创新性、职业性和灵活性的优势。通过公开竞标等形式选择优秀的私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促进了私营部门间的竞争,使得公共服务的生产者最大限度发掘其潜能,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服务,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念国,公共服务如何实现精准化供给[N]学习时报,2015.12.
[2]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扶松茂,竺乾威.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3]政府管理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J]竺乾威.中国行政管理.2012(02) .
作者简介:李阿婷(1993-),女,汉,湖南邵阳,硕士,单位:湘潭大学,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方案
当前,我国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形势并不客观,一方面受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明显放缓的影响,单纯依靠财政收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道路愈发不畅;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化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所带来的对公共服务的期望和需求逐渐多样化,仅仅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的粗放型供给不一定能够带来好的效果。因此,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结构调整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乃结构调整的不二之选。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的推进,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予以推进落实。
一、树立精准化服务理念
树立精准化的服务理念包含两个层面,首先对服务机构本身来说,需要迅速建立并形成精准化服务理念的组织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受良好精准化服务理念的文化影响,工作人员旧的行为模式会得到改善,精、细、准、严的工作理念将渗透进政府从事公共服务的每个行政人员的内心之中。在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高层人员应就精准化服务标准率先垂范,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引导行政人员对精准化服务理念的认同。其次,在普遍建立精准化服务理念的组织文化后,更需要对工作在一线的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式范式培训。积极培育行政人员的职业价值观,树立对公共利益的奉献意识。加强行政人员职业伦理培训且建立职业伦理守则。
二、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庞杂及繁琐的公共服务机构及内部机制不利于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的推进。首先需要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构进行优化设置,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目前可依照大部制改革思路对相关公共服务机构进行整合,对政府各公共服务部门的权责分工进行明确定位,理顺政府内复杂的权责关系。依据科学化理性化的逻辑结构,分解操作细节,明确上下级公共服务供给机构的关系,明确界定权责边界。其次,通过形成整体协调的目标体系与管理体系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各部门和岗位间的整合衔接。一方面,要求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快速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决策机制方面,需要基于公民公共需求導向完善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强化科学决策的制度建设;收集公民需求信息;重视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咨询工作。公民参与机制方面,要推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信息的公开化;要不断拓展公众参与渠道;维护公众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决策的主体性。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
互联网大数据为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解决可能,现阶段,我国政府应大力支持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整合以及机制完善,以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首先,整合建立政府综合性管理信息资源平台,为数据处理提供基础。通过使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技术、物联网,全方位掌握服务对象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人群精和水平精准化。其次,建立电子政务交互机制,实现公共服务自助获取;通过实时政务互动平台,公众及时表达公共服务需求,政府及时获取需求信息,实现供需“快速对接与匹配”,精准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公共服务过程全回路跟踪监管,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错位。再次,通过互联的网络平台调动公共服务资源,解决公共服务传统供给方式所存在的部分分割、资源约束、协作困难等管理死结。最后,完善大数据条件下公共服务供需耦合机制、信息整合机制、决策创新机制、跨部门资源共享与协作机制、电子政务平台信息互动机制,为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提供基础支撑。
四、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近年来,国家针对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操作指南》、《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制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政府将此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供给职能转移给私营部门后,主要承担公共服务的安排、付费、监督、质量考核等管理方面的职责。社会资本追求安全稳定的回报,其运作具有创新性、职业性和灵活性的优势。通过公开竞标等形式选择优秀的私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促进了私营部门间的竞争,使得公共服务的生产者最大限度发掘其潜能,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服务,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念国,公共服务如何实现精准化供给[N]学习时报,2015.12.
[2]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扶松茂,竺乾威.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3]政府管理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J]竺乾威.中国行政管理.2012(02) .
作者简介:李阿婷(1993-),女,汉,湖南邵阳,硕士,单位:湘潭大学,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