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环境美学在西方的起源在20世纪的最后三十年间,对环境美学的兴趣开始出现在西方学者之中。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兴趣:对自然界美的事物的重新认知,对融入自然的各种活动的不断期待,例如徒步旅行、野营、划船、游览州立与国家公园等。这些活动过去一直是西方娱乐文化的一部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几十年财富不断积累,休闲意识不断增强,二者的结合促使户外娱乐日益流行,也使一些边缘性活动如自然摄影日益增多。
其他文献
2016年11月6日,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文科学报编辑部及有关社科学术期刊的300多位会员代表参会。教育部社科司田敬诚处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刊司卓宏勇处长、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学会原理事长龙协涛教授应邀出席会议。
文章围绕消极自由概念,厘清了相对于积极自由的消极自由、相对于共和主义自由的消极自由以及道义自由与人身自由的区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尼格·西蒙自由概念的不足之处,以及他关于法律与理想自由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一自然法主张的缺陷。
开端是所有叙述的一个基本要素,无论是虚构性与非虚构性、公共的与私人的、官方的或非官方的叙述。然而,开端的极其重要性长久以来一直被忽略或误解,仅在最近才渐为人知。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者从事研究这一惊人丰富又难以捉摸的话题。
近年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接触而产生的词项借用“×x门”不断在新闻媒体和网络上涌现.并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文章统计了2005-2010年“××门”在中国网络媒体上的使用频率,基于模因论理论,同时借鉴生物传染病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门”的扩散规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门’’扩散的数学模型,以期对语言接触、扩散与变异等语言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冲突有两个来源,一是宗教与超自然主义的关联,一是宗教世界观和科学共同体的世界观的冲突。克服这种冲突是过程哲学的目的之一。怀特海为克服这种冲突提供了一种新形式的、拒斥了超自然主义、把宗教观念和科学观念等同起来的自然主义。
物权变动是私法的中心问题之一,在欧陆民法典中,它在三个层面上体现出相反原则之对立:合意原则与交付原则,统一原则与分离原则,无因性原则和有因性原则。德国法和瑞典法在物权变动上的规定几乎完全不同,前者采纳的是无因性原则,后者则采纳了有因性原则。两种原则各有利弊,但都起源于罗马法。要式买卖和拟诉弃权与无因性原则有关,罗马法上的交付则是有因性原则的渊源。因此,罗马法可能是更好地理解物权变动中的有因性原则、无因性原则并比较两者优劣之关键。
研究者们经常指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是一种解释学哲学,但事实上,19世纪和20世纪的哲学解释学往往也是过程哲学。对于保罗·利科的解释理论来说,这一点尤为正确。利科把自我描述为与其环境一起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辩证过程。这个明察,再加上他关于前语言的实在对于经验之效应的主张,使利科成为怀特海学派的一位富有启发性的对话伙伴,同时也揭示了从现象学研究与语言分析的“主体主义”中产生过程形而上学的一种可能性。
对《水浒传》主旨的理解,长期围绕国家民族内部矛盾展开,出现过农民起义说、市民斗争说等著名说法。然而《水浒传》内涵厚重复杂,从它的生成和演变、阐释和传播、续书和改编来看,此书与对外矛盾激烈、民族危难深重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宋辽金元和明末清初的民族矛盾、明代倭寇长期在我国沿海杀掠,是《水浒传》生成与演变的特殊背景和内在推动力。《水浒传》在传播接受与改编续写活动中,不断培养民族忧患意识和朴素的统一战线情怀,弘扬民族“忠义”精神。这部文学经典的民族立场和民族忠义倾向,是其重要题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家力量和国际影响力也随之增强,在领土争端的态度上也变得更为强势。2010年3月,中国表示,南中国海,同台湾、西藏和新疆一样,是其核心利益所在。尽管美国政府没有在任何领土争端上表明立场,但是它反对使用任何武力手段来解决争端。然而,美国同亚太国家的双边联盟实际上已经表明了美国倾向这些国家的立场。美国的干涉、国际法、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这个地区的领土争端局势变得更为复杂。美国和中国之间也存在着关系破裂的潜在危险。因此,双方行事应更为谨慎,美国尤其应该如此。
主持人简介: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文艺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文学理论》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文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科委委员及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召集人,教育部艺教委常委,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高教学会美育研究会会长。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山东省第五次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以及教育部和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