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教育成了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民族声乐是我国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的优秀的文化,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大力的弘扬。民族声乐是我们的优秀的文化,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学习和追捧,其教学方式和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有机的将理论与实现相结合,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通过对于现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况的深入分析,发现了教学的弊端,忽略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教学,所以针对民族声乐的教学做出了反思,并找到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
一、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弊端
(一)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民族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是以课本中的知识为主,虽然课本中的内容是以民族声乐的基础知识为主,但是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即便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却不去实际联系,那么自身的水平也就无法提高。教师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课本中所包含的知识太少,学生只能学习到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技巧在课本中是学习不到的,而且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比较单调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的效果就不会提高。
(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
与国外声乐教学相比,中国的教学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国外的教学是以实践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实际的训练提高自身的实力,实践是是理论知识的升华和体现,而中国正是没有意识到实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师觉得让学生掌握民族声乐的基础知识,学生就可以自己很好的应用,但事实是有很多的学生即便理论知识学习的很好,但是到了实际演唱的时候却不会正确的应用,虽然老师教给学生演唱的技巧,但是听懂不代表就会用,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民族性
民族声乐区别与声乐是中国传统的特色的音乐艺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唱法和风格,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中国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是中国人们几千年来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艺术。虽然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是时至今日它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其主要原因就是在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生缺少了民族性,所谓‘民族声乐’其核心就是民族,中国分为很多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由于其种类过多,教师不能一一传授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声乐的民族性,失去了民族声乐教学的意义。
二、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丰富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
以往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都是以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为主,但是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也要不断丰富,提高教学的质量。仅仅是以课本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只会让学生觉得民族声乐的学习过于枯燥,也未免过于单调,也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际应用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还要传授给学生演唱的技巧,可以以课本中的一首民歌为题材,例如,在学‘我爱你,塞北的雪’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亲自示例技巧的运用进行演唱,再让学生进行模仿,活跃了课堂沉闷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感,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同时也加深了使学生的记忆,或者在课外资料上看到好的民歌,也可以教学生唱,让学生在学习技巧的同时也学会了应用。
(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只懂得理论知识却不会实际运用,那么就是纸上谈兵而已,所以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上应该以实践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在时间的过程中也就加深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既巩固了知识,也提高了实际能力,一举两得。在练习发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逐一进行发声练习,让所有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听,听他同学的发声的同时锻炼自己的的听觉,向发音对的同学学习,自己听到自己发音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才能更好的改正,反复练习下来,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发音的正确率。 还可以将学生按小组划分,进行歌唱比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目标才有动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演唱实力。教师可以课堂上可以教学生唱一些传唱度较高的民歌,例如,宋祖英的茉莉花、好日子、辣妹子等人人都会唱的民歌,由于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唱歌能力。
三、总结
民族声乐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比较陈旧,要更新、完善教学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民族声乐是我国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需要我们将它传承下来,学校要重视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再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高长天.科学的发声在民族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J].北方音乐,2015(04).
[2]张黎黎.辨析声乐演唱中的“规范性”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
[3]罗珍.浅谈女高音如何唱好高音[J].西藏艺术研究,2013(02).
[4]央金卓嘎.试论西藏民族声乐艺术的特性[J].西藏艺术研究,2012(04).
[5]周洁群.略论黄梅戏的科学发声法和安庆方言技巧的有机融入[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作者简介:张曼(1971—),女,辽宁营口人,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
一、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弊端
(一)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民族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是以课本中的知识为主,虽然课本中的内容是以民族声乐的基础知识为主,但是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即便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却不去实际联系,那么自身的水平也就无法提高。教师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课本中所包含的知识太少,学生只能学习到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技巧在课本中是学习不到的,而且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比较单调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的效果就不会提高。
(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
与国外声乐教学相比,中国的教学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国外的教学是以实践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实际的训练提高自身的实力,实践是是理论知识的升华和体现,而中国正是没有意识到实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师觉得让学生掌握民族声乐的基础知识,学生就可以自己很好的应用,但事实是有很多的学生即便理论知识学习的很好,但是到了实际演唱的时候却不会正确的应用,虽然老师教给学生演唱的技巧,但是听懂不代表就会用,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民族性
民族声乐区别与声乐是中国传统的特色的音乐艺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唱法和风格,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中国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是中国人们几千年来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艺术。虽然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是时至今日它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其主要原因就是在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生缺少了民族性,所谓‘民族声乐’其核心就是民族,中国分为很多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由于其种类过多,教师不能一一传授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声乐的民族性,失去了民族声乐教学的意义。
二、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丰富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
以往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都是以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为主,但是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也要不断丰富,提高教学的质量。仅仅是以课本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只会让学生觉得民族声乐的学习过于枯燥,也未免过于单调,也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际应用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还要传授给学生演唱的技巧,可以以课本中的一首民歌为题材,例如,在学‘我爱你,塞北的雪’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亲自示例技巧的运用进行演唱,再让学生进行模仿,活跃了课堂沉闷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感,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同时也加深了使学生的记忆,或者在课外资料上看到好的民歌,也可以教学生唱,让学生在学习技巧的同时也学会了应用。
(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只懂得理论知识却不会实际运用,那么就是纸上谈兵而已,所以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上应该以实践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在时间的过程中也就加深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既巩固了知识,也提高了实际能力,一举两得。在练习发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逐一进行发声练习,让所有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听,听他同学的发声的同时锻炼自己的的听觉,向发音对的同学学习,自己听到自己发音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才能更好的改正,反复练习下来,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发音的正确率。 还可以将学生按小组划分,进行歌唱比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目标才有动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演唱实力。教师可以课堂上可以教学生唱一些传唱度较高的民歌,例如,宋祖英的茉莉花、好日子、辣妹子等人人都会唱的民歌,由于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唱歌能力。
三、总结
民族声乐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比较陈旧,要更新、完善教学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民族声乐是我国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需要我们将它传承下来,学校要重视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再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高长天.科学的发声在民族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J].北方音乐,2015(04).
[2]张黎黎.辨析声乐演唱中的“规范性”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
[3]罗珍.浅谈女高音如何唱好高音[J].西藏艺术研究,2013(02).
[4]央金卓嘎.试论西藏民族声乐艺术的特性[J].西藏艺术研究,2012(04).
[5]周洁群.略论黄梅戏的科学发声法和安庆方言技巧的有机融入[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作者简介:张曼(1971—),女,辽宁营口人,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