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绿色校园文化评价体系及建设方法初探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l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绿色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对引领社会和实践绿色低碳具有导向作用,而且对推进绿色教育和创建绿色校园具有保证作用,还对高职学院塑造特色校园文化具有历练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绿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入手,阐述了绿色校园文化的作用,在绿色校园文化的评价体系基础上,提出了着力树立绿色教育理念、实施校园绿色管理和重视绿色文化活动的建设方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要走的应该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前,绿色教育将成为高职学院办学的主流观念与思维,使高职学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校园绿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绿色校园文化的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强调校园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发展的关系,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探讨绿色校园文化评价体系及建设方法对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校园、绿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关于绿色校园,从狭义上讲是指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环保部门,对学校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评价标准时授予学校的称号。绿色校园就是采取先进绿色的技术和科学严格的管理,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废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等进行综合监测和治理,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校园环境。从广义上讲,是指以校园环境为核心的一种和谐、民主的校园氛围,它比搞好校园卫生和校园绿化有更丰富的内容,更加侧重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和谐、民主”的人文内涵。
  绿色校园文化则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指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体现亲近自然、和谐民主的特点。内涵主要表现在:一是要重视环保教育,建设“绿色学校”;二是要重视校园自然、人文环境建设,建成“绿色校园”;三是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将“绿色”的理念贯穿于学校办学、管理、教学、育人、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大大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职学院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既重视客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又重视主体人的主观意识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对引领社会和实践绿色低碳具有导向作用
  现阶段,节能减排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2010年6月12日到18日的第20届全国节能宣传周,国家发改委和上百所高校发起“节能攻坚高校先行”的活动。作为高职学院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地方,具有加强科技攻关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社会服务的优势,理应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引领社会和实践绿色低碳,从而起到示范和带动全社会实践生态文明;理应以绿色文化内化校园自身的不良文化,绿化校园文化生态,实现绿色发展,这是高职学院担当文化建设使命、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
  (二)对推进绿色教育和创建绿色校园具有保证作用
  当前,“绿色”被引进教育领域,实施绿色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已经成为教育改革新风尚,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既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也是世界观、生态观和道德观的变革。为了实现这种变革,高职学院理应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确立生态文明观的教育理念,实施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教育,构建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形成文明交往、和谐合作、相互关爱的生活与学习境界。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文化,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要要求,是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和前提,是实施绿色教育,创建绿色校园的重要保证。
  (三)对高职学院塑造特色校园文化具有历练作用
  绿色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包含绿色理念、绿色精神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亮点。高职学院只有通过打造特色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求得自身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有了特色文化,有了文化底蕴,让这样的文化去影响、塑造学生;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文化,结合学院自身实际,融入绿色精神,践行绿色理念,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一种绿色文化认同和绿色文化自觉,用绿色文化历练办学特色,铸造学校品牌,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绿色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以绿色校园为载体,构建绿色文的先行高职学校,其文化特色以及办学特色已经凸显,建成了以绿色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
  三、高职院校绿色校园文化评价体系
  要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就必须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作支撑,按照校园文化体系的要求,校园文化的内容应包括物质、精神和实践三个部分。由此,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实践文化构成了绿色校园文化的三个基本评价体系。
  (一)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绿色环境的营造以及绿色教育基础设施的建造,不仅能够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还能够创造优美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绿色校园文化文化评价体系,一是要求校园建设中每一处景点有人文的内涵,让每棵树,每面墙,每个景点都成为能够对学生产生熏染的老师,使校园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二是以低碳的指标要素来衡量与指导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建筑、绿化、布局、设施等方面进行重新规划与建设,要求符合低碳和绿色的标准。
  (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绿色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绿色精神文化包括追求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即追求教师与学生、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和谐发展。一是要把培养具有人文思想、科学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成为建设绿色校园文化的思想指南,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更要有一种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文精神,这一社会人才的取向也就成为高校确立全新办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精神文化评价表现在校风、学风、校歌、校徵上以及绿色课程上,教师给学生心理和人文的关怀,并建立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感悟、主动思考,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如何以诚待人,与人相处,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导向,做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帮助他们走出心灵上的困惑,给学生一个精神的家园。
  首先,高职学院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开设绿色校园文化教育专题展,举办与绿色校园文化相关的讲座,让学生系统接受绿色知识,建立绿色教育实践基地,切实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绿色理念,懂得热爱绿色,奉献绿色,提高学生绿色文化意识。成立环保和绿色志愿者协会,组建环保和绿色行动社团,其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护绿等志愿活动,并充分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节日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校园推进绿色行动计划,如进行绿色办公,减少资源消耗,实行办公自动化等绿色办公手段,让师生从身边事情做起,在活动中提高师生的生态意识,弘扬绿色精神,启迪心灵智慧。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既注重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也注重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增强学生主动意识,不断满足他们自主实验的要求,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主研究探索,独立思考创新.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不仅需要动手操作、感官观测,还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思考、推测结论,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问题。  经过几年的电工电子实验教
冬日暖阳照在高二乡连绵的群山上,鸡鸣狗吠打破了山乡的宁静,一张张沧桑的脸上透出幸福与从容.冷坑、山前、小柘坑,每到一个村,当问起“我的幸福计划”实施情况时,村民们就喜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安全生产事故也屡屡发生。建设系统安全形势严峻,市政工程安全形势亦不容乐观。市政工程安全监督起步较建筑业晚,从规范性的管理上要落后
一、融资租赁的兴起rn现代融资租赁产生于二战之后的美国,二战以后,美国工业化生产出现过剩,生产厂商为了推销自己生产的设备,开始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即以分期付款、寄售、
期刊
摘要:由于我国水泥、钢筋等一些基本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房地产项目工程经营成本风险的控制是目前为止房地产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经营成本关系到房地产项目工程盈利状况的好坏,还影响到整个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大小。本文先分析了房地产项目工程经营风险控制的现状,然后论述房地产企业经营成本的风险管理,最后研究提高房地产项目工程的质量效益。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也相应得到了快速发展,房价也因此不
摘要:在小升初及各种考试中,每次都会涉及到计算题目,而每次计算题目的得分率却低得惊人。这种现象不但存在于小学考试,初中和高中考试都存在这种现象。是题目很难,还是有其它的原因?怎样避免计算失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已迫在眉睫。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小升初及各种考试中,每次都会涉及到计算题目
山头下村是位于金华和义乌国际商贸城之间的一个居住人口为778人的不大村落,在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前,甚至有些名不见经传。其实,她像极了一座形制规格颇高的古城堡。虽无
传统一贯制的统计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课教学,强调原理与方法的运用,但却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的可操作性,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理论应用能力差,因此很难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
市政道路工程相对公路工程来说,工期短、场地小、管线复杂、涉及的专业多,对工程质量干扰大。市政道路质量控制的核心是施工中工序质量控制,即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
2017年3月,财政部提出了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建议,此事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经历了8个月的纷纷扰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于2017年11月4日做出了正式决定,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