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大约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人。由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眼科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致盲率很高的眼病。据统计,有5~9年糖尿病病史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约为10%,有15年糖尿病病史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约为50%,有25年以上糖尿病史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高达90%。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糖尿病及其眼部并发症仍然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不少患者直到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时才到眼科就诊,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提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降低其致盲率的关键所在。
一、糖尿病为何会损害人的眼睛
人眼睛里的视网膜犹如照相机里的底片,是接受光线的重要组织结构。视网膜一旦严重受损,则会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视网膜上分布着丰富的血管,是人体内最容易受到糖尿病危害的组织之一。较高的血糖首先会使人体内的微小血管受损,而最先受到损害的器官就是视网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但在散大瞳孔后做检查时可发现部分该病患者的眼底有散在的与出血点很像的红色小圆点。这种红色小圆点在医学上叫视网膜微动脉瘤。视网膜微动脉瘤是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该病患者一般没有症状,只有一些患者可出现视力缓慢下降、视物扭曲变形的情况。这往往与其视网膜中心部位(即黄斑区)发生出血、渗出有关。这些症状和眼底的表现属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生期的表现。
如果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很快就会由非增生期发展到增生期。此时,患者会出现眼前有大片的黑影、视力丧失的症状,在散大瞳孔后做检查时可发现眼底有大量异常的新生血管。这些脆弱的新生血管非常容易破裂,血管破裂后血液会流到眼睛的中间部分,从而可影响视力。另外,视网膜周围还可能形成疤痕组织,这将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视力损伤甚至是永久性失明。眼底新生血管的出现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生期的一个标志。
二、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由于该病在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即便视力是1.0也应到正规医院的眼科进行相应的检查,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倘若一切正常,应每年检查一次眼底;若已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应每3~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会在患病五、六年后出现视网膜病变,因此,该病患者更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目前,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都配备有眼底照相机,它可以把患者的眼底情况用照片的形式反映出来。必要时可以为患者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以便发现视网膜的早期病变。这种检查是通过静脉将造影剂注射至患者的体内,同时通过特殊的眼底动态照相机,记录下视网膜血管的情况,从而可帮助医生了解到用肉眼无法识别的"隐形"病灶--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患者一旦出现这种病灶,其眼底的病情往往会很快由非增生期向增生期发展。因此,这类患者只要不是过敏体质,也没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以及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都应该做这项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一般可一年做一次。在检查中如果发现患者的眼底存在无灌注区或者新生血管,就必须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发现患者有眼内出血,甚至无法看清其眼底时,就必须通过眼科超声波检查来判断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有无视网膜脱离,以便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帮助。
三、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经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后若发现患者的眼底存在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就必须为其做视网膜激光治疗。这种疗法就是将激光光束聚焦在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组织内,以便封闭这里的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病变,从而改善视网膜的血流供给。在临床上,对患者的视网膜进行局部光凝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封闭其局灶性的无灌注区,阻止病变范围的扩大;对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目的是破坏病变组织,从而阻止视网膜病情的恶化。一般来说,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需分4次完成,两次治疗之间应间隔1~2周。事实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若采取该疗法进行治疗可使严重视力损伤的发生率下降60%。并发晚期增生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先口服或注射促血块吸收药物进行治疗,待出血消退且眼底能被看清时,再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该病患者在进行眼底激光治疗3个月后需做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以判断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检查中发现眼底的无灌注区在扩大或者在其他的位置存在新生血管,则仍需做视网膜激光治疗。
此外,少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包括一些已接受激光治疗的此病患者),会因为眼睛内部大量出血而失明。此类患者可以采取玻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以去除眼睛中间部分的血液和疤痕组织。通过治疗,大部分此类患者都能看清物体,并且可以自由地走动,有些人甚至可以阅读报刊或驾驶汽车。
四、有效地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措施
临床实践证明,糖尿病患者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严格地控制好血糖,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根本的措施。这是因为,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控制得好坏关系极为密切。当血糖控制不佳时,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就会发生得早、病情进展的速度会加快。据统计,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20年后将有80%以上的人会并发视网膜病变。而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只有10%左右的人在患病20年后会并发视网膜病变。因此,良好地控制血糖,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这样的患者甚至终身无需进行该项治疗。近年来,人们在重视控制血糖的同时,也研发出一些可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的药物。这些药物包括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和 一些传统的中 药等。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个病程长、发病缓慢且不易被发现的糖尿病并发症。该病一旦发展到晚期,治疗起来则非常困难,最终往往会导致患者失明。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防止或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一、糖尿病为何会损害人的眼睛
人眼睛里的视网膜犹如照相机里的底片,是接受光线的重要组织结构。视网膜一旦严重受损,则会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视网膜上分布着丰富的血管,是人体内最容易受到糖尿病危害的组织之一。较高的血糖首先会使人体内的微小血管受损,而最先受到损害的器官就是视网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但在散大瞳孔后做检查时可发现部分该病患者的眼底有散在的与出血点很像的红色小圆点。这种红色小圆点在医学上叫视网膜微动脉瘤。视网膜微动脉瘤是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该病患者一般没有症状,只有一些患者可出现视力缓慢下降、视物扭曲变形的情况。这往往与其视网膜中心部位(即黄斑区)发生出血、渗出有关。这些症状和眼底的表现属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生期的表现。
如果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很快就会由非增生期发展到增生期。此时,患者会出现眼前有大片的黑影、视力丧失的症状,在散大瞳孔后做检查时可发现眼底有大量异常的新生血管。这些脆弱的新生血管非常容易破裂,血管破裂后血液会流到眼睛的中间部分,从而可影响视力。另外,视网膜周围还可能形成疤痕组织,这将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视力损伤甚至是永久性失明。眼底新生血管的出现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生期的一个标志。
二、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由于该病在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即便视力是1.0也应到正规医院的眼科进行相应的检查,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倘若一切正常,应每年检查一次眼底;若已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应每3~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会在患病五、六年后出现视网膜病变,因此,该病患者更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目前,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都配备有眼底照相机,它可以把患者的眼底情况用照片的形式反映出来。必要时可以为患者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以便发现视网膜的早期病变。这种检查是通过静脉将造影剂注射至患者的体内,同时通过特殊的眼底动态照相机,记录下视网膜血管的情况,从而可帮助医生了解到用肉眼无法识别的"隐形"病灶--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患者一旦出现这种病灶,其眼底的病情往往会很快由非增生期向增生期发展。因此,这类患者只要不是过敏体质,也没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以及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都应该做这项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一般可一年做一次。在检查中如果发现患者的眼底存在无灌注区或者新生血管,就必须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发现患者有眼内出血,甚至无法看清其眼底时,就必须通过眼科超声波检查来判断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有无视网膜脱离,以便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帮助。
三、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经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后若发现患者的眼底存在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就必须为其做视网膜激光治疗。这种疗法就是将激光光束聚焦在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组织内,以便封闭这里的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病变,从而改善视网膜的血流供给。在临床上,对患者的视网膜进行局部光凝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封闭其局灶性的无灌注区,阻止病变范围的扩大;对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目的是破坏病变组织,从而阻止视网膜病情的恶化。一般来说,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需分4次完成,两次治疗之间应间隔1~2周。事实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若采取该疗法进行治疗可使严重视力损伤的发生率下降60%。并发晚期增生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先口服或注射促血块吸收药物进行治疗,待出血消退且眼底能被看清时,再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该病患者在进行眼底激光治疗3个月后需做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以判断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检查中发现眼底的无灌注区在扩大或者在其他的位置存在新生血管,则仍需做视网膜激光治疗。
此外,少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包括一些已接受激光治疗的此病患者),会因为眼睛内部大量出血而失明。此类患者可以采取玻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以去除眼睛中间部分的血液和疤痕组织。通过治疗,大部分此类患者都能看清物体,并且可以自由地走动,有些人甚至可以阅读报刊或驾驶汽车。
四、有效地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措施
临床实践证明,糖尿病患者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严格地控制好血糖,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根本的措施。这是因为,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控制得好坏关系极为密切。当血糖控制不佳时,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就会发生得早、病情进展的速度会加快。据统计,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20年后将有80%以上的人会并发视网膜病变。而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只有10%左右的人在患病20年后会并发视网膜病变。因此,良好地控制血糖,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这样的患者甚至终身无需进行该项治疗。近年来,人们在重视控制血糖的同时,也研发出一些可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的药物。这些药物包括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和 一些传统的中 药等。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个病程长、发病缓慢且不易被发现的糖尿病并发症。该病一旦发展到晚期,治疗起来则非常困难,最终往往会导致患者失明。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防止或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