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穿支皮瓣切取方式的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的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穿支皮瓣在修复足跟、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共收集了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1~51岁,平均32.5岁;修复足跟部创面10例,足踝及足背创面6例。采用改良的"Z"形皮肤切口显露皮瓣蒂部,蒂部包含1条来自腓动脉的穿支血管、腓肠神经及其周围血管链,及1条或多条小隐静脉的属支静脉,剩余筋膜组织尽量剔除;最后采用腓肠内侧或外侧动脉穿支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供区,避免供区植皮。术后通过门诊和电话随访、微信传送照片的方式进行随访。

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无静脉回流障碍所致的皮瓣肿胀及坏死,创面均I期愈合。皮瓣面积大小12 cm×5 cm~30 cm×15 cm,蒂部宽度1~2 cm。未再次行皮瓣修薄整形手术,供区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其中10例小腿后方皮瓣供区采用接力皮瓣覆盖,6例直接闭合。所有患者对术后下肢功能和外观满意。

结论

采用改良皮肤切口,蒂部穿支加强的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可以安全可靠的修复足跟、足踝部创面,不易出现皮瓣供血不足或者静脉危象,同时可以通过接力皮瓣修复供区,避免供区植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心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3 678例受检者中,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51例(1.39%)。将28例有病理诊断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84 (52±14)岁。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原发良性组(组1,n=9),原发
目的对经皮骨水泥成形术(POP)联合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29例行POP与131I联合治疗的DTC骨转移患者(男16例,女13例;年龄24~64岁)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特征,针对治疗前后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变化、骨痛缓解情况进行疗效评价。采用χ2检验寻找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
2019年12月出版的《ESMO临床实践指南: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整合,旨在利用最佳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最优化,为医师提供高"性价比"的甲状腺癌诊疗与随访方案。该文重点针对非远处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从病理诊断与分子生物学、初始复发风险分层与动态评估、放射性碘治疗、长期随诊与管理等方面,对上述指南进行解读,并对比《2015美国甲状腺学会
期刊
成功完成该项活动后,参与者应能够判断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预后;根据肿瘤特点和患者一般情况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案;了解放射性碘治疗、酪氨酸激酶治疗和转移性DTC再分化治疗的基础知识。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预测131I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66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男28例,女138例,年龄(16.5±3.0)岁]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及131I治疗。131I治疗后6~1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据治疗结果分为反应完全(ER)组与反
介绍云南省显微外科的发展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探索与起步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巩固与发展、再到90年代至今的成熟与精进;工作开展从断肢再植到手指再造、从普通皮瓣到穿支皮瓣的历程,以及学科发展大事记、历年来获得的成绩和云南省显微外科学会建设等。
跟腱区皮肤较薄,外伤后常常造成跟腱外露。跟腱区宽度超过6 cm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一直是较棘手的问题,往往需要游离皮瓣进行修复,修复时大多牺牲1条主干血管和大隐静脉的属支。本例采用腓动脉双蒂穿支,分别从近、远两端旋转修复,旋转的角度在90°~180°之间,灵活方便,结合VSD和植皮处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18例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病例,采用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吻合断裂的四肢主干血管重建肢体血运,同时尽可能修复创面内断裂肌肉(腱)及神经。肢体血管再通时间5~12 h,平均9 h。采用端端吻合8例,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0例。术后18例中16例肢体远端常规行切开减压。二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