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木须固其根,方可生。国须信其文化,方可盛。国家欲强大,就必须打好文化基础,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它来源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而中华传统文化正是其中的精髓,唯有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信心,方可使国家强盛。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文化价值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正如中华世纪坛序言:“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铸造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的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的罗马人一样四处征伐,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富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但现如今,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正而临着巨大挑战,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正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却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崇拜。传统佳节,一个简单的词语,但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情愫,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在的满足,对未来的憧憬,那是一种:“爆竹声中一风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喜庆,是一种“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生寂寥”的惆怅,是一种“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的热闹,是一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節倍思亲”的思念。但在“洋节”当道的今天,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我们早已将其搁置一旁。有着圣诞节送礼,万圣节“扮鬼”,一个又一个的洋节在狂欢,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传统节日被冷落。不仅有着“洋节”之盛,还有着“洋地名”之多。正如市民所说: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在“维也纳”办事,晚上在“曼哈顿”吃饭逛街,不出城也能周游世界。地名是城市的脸、市民的眼,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认可,洋地名入侵,看似很“潮”,实则是“东施效颦”,经不起推敲,在洋文化的风靡背后,实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坍塌。
文化自信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但文化自信的坍塌也许只是因为一只白蚁的最后轻轻一咬,有时候,维护自信比建立自信更为重要,如何维护我们的自信呢?从国家层面上,加快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的步伐,既要保留其精髓,又要跟上时代潮流,不被淘汰,从公民层面上,我们应给予传统文化更多的关注,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如书法、国画。其次,面对洋文化,我们不应当一昧抵制,而应是理性的对待、包容、接纳。吸收洋文化的精髓,并与自身文化相交融,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土壤的同时,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树立和维护文化自信。当下,处于时代节点的我们,回望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更应该铭记我们的历史使命,弘扬我们的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我们的血脉和呼吸当中。
一个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一个忘记自己来路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没有信其文化根本的国家,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
参考文献:
[1]贾磊磊,潘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仁爱·自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2]封杨智千,吴琼石,吕朋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促进作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03)
[3]朱仁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迪[J]. 中国德育. 2015(01)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文化价值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正如中华世纪坛序言:“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铸造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的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的罗马人一样四处征伐,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富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但现如今,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正而临着巨大挑战,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正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却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崇拜。传统佳节,一个简单的词语,但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情愫,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在的满足,对未来的憧憬,那是一种:“爆竹声中一风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喜庆,是一种“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生寂寥”的惆怅,是一种“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的热闹,是一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節倍思亲”的思念。但在“洋节”当道的今天,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我们早已将其搁置一旁。有着圣诞节送礼,万圣节“扮鬼”,一个又一个的洋节在狂欢,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传统节日被冷落。不仅有着“洋节”之盛,还有着“洋地名”之多。正如市民所说: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在“维也纳”办事,晚上在“曼哈顿”吃饭逛街,不出城也能周游世界。地名是城市的脸、市民的眼,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认可,洋地名入侵,看似很“潮”,实则是“东施效颦”,经不起推敲,在洋文化的风靡背后,实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坍塌。
文化自信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但文化自信的坍塌也许只是因为一只白蚁的最后轻轻一咬,有时候,维护自信比建立自信更为重要,如何维护我们的自信呢?从国家层面上,加快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的步伐,既要保留其精髓,又要跟上时代潮流,不被淘汰,从公民层面上,我们应给予传统文化更多的关注,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如书法、国画。其次,面对洋文化,我们不应当一昧抵制,而应是理性的对待、包容、接纳。吸收洋文化的精髓,并与自身文化相交融,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土壤的同时,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树立和维护文化自信。当下,处于时代节点的我们,回望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更应该铭记我们的历史使命,弘扬我们的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我们的血脉和呼吸当中。
一个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一个忘记自己来路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没有信其文化根本的国家,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
参考文献:
[1]贾磊磊,潘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仁爱·自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2]封杨智千,吴琼石,吕朋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促进作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03)
[3]朱仁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迪[J]. 中国德育.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