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星,地上星(散文)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_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世上有多少个人,天上就有多少颗星。星星是人的前世,人是星星的来生。还说,天上落一颗星,地上就要死一个人,谁的星落了,谁死。
  大人的话永远是孩子的神秘世界,这话一下就把我的心挂在了天上,满天的星星就是挂住我心的“天钩”。先是向往,向往天上属于我的那颗星,是那一颗,我不知道,心想,既然大人说了,准会有我的一颗,而且那颗星一定在默默地注视着我,照耀着我。此时,就满足,就踏实,甚至自豪。有时跟随大人出了远门,心里总有些惴惴,我的那颗星是否知道我出门了,它还能找到我吗?不会跟丢了吧。于是便生出些恐慌,担心我的那颗星找不到我,生气了,“嗖”地划一道光亮,落了。星都落了,我还能活吗?
  多少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我忐忑地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忐忑地望着天空,默默地寻找属于我的那颗星,是那颗直亮的,还是那颗眨眼的,是那颗灼灼夺目的,还是那颗若隐若现的。有时觉得是这颗,有时觉得又是那颗。实在弄不清了,心里便有些怅然若失。这时一颗星突然划一道弧线,消失了,我的心里便咯噔一下,沉了下来,那落下的星该不就是我的那颗?心里便有些惶惶然。
  等一天,我没有死,等两天,我好好的,便确认那颗星不是我的,这惶惶然便慢慢地消失,坦然了许多。可转儿又想,不是我的准是别人的吧,还是有一个人要死,那是谁呢?是亲戚还是陌生人,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大人还是小孩,他家里有父母吗?有儿女吗?有丈夫或者妻子吗?这星一落,就有人像我爷爷失去儿子那样痛苦,像我母亲失去丈夫那样悲伤,也像我失去父亲那样孤独,这家里该有多少眼泪,又会有多少哀嚎。这时心里便生出许多悲来,闷闷不乐地回到屋里。爷爷见我心情不好,关切地询问。我告诉爷爷天上又落了一颗星星,不知道这星星是谁的,是谁又死了。我问爷爷,你说那人是不是和我爹一样,家里有父母,有妻子,也有儿女,那他家里是不是和咱家一样痛苦。爷爷把我抱在怀里,用他那粗壮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摸的很轻很慢。爷爷想什么,我不知道,我却是仍然十分顽固地想着坠落的星星,想着因坠落的星星死去的人。我说,如果把天上的星星都用绳子牢牢地拴在月亮上,星星就不会坠落了,人也就不会死了,爷爷被我幼稚的话逗得笑了起来。
  大人给了孩子们这样一个神秘的天空世界,惹得我们常常把心操在天上,而他们好像对这些很漠然,他们除了担心常常是繁星满天会不会天旱,或者老是星稀昏暗会不会遭涝灾外,别的从不当回事。我常想这些大人们真怪,明知天上有自己的一颗星,明知道属于自己的那颗星坠落后,他会死掉,还那么不当回事。大人们究竟想什么,他们为什么就对天上那颗属于自己的星星如此漠然,我实在弄不明白。
  晚饭后是男人们难得的悠闲,碗一放,喊一声女人把碗拿走,几个男人便凑到一起,大家不约而同从腰带上取出旱烟袋,装烟点火。那时没有打火机,火柴也紧缺,于是大家都用火镰,火镰是古代钻木取火的演变,取一点揉制的艾叶,放在黑色的火石上,用钢做的火镰在火石上猛一撞击,便有许多火星迸出,火星燃烧了艾叶,艾叶冒着丝丝缕缕的青烟,这时他们迅速把点燃的艾叶放在装满烟叶的烟锅里,用力紧抽两口,一股股浓烟从他们口中鼻中徐徐而出,算是完成了点烟的过程。别的男人也不和先点着烟的人对火,像比赛似的,准要用自己的火镰打火点烟。接着便夸谁的火镰钢质硬,不卷刃,谁的艾叶做的柔,易着火,更夸奖谁的火石纯真,火星旺。被夸的人自然显出了一些得意,他们对火镰上的火星的热心远远超过天上的星星。
  抽着烟便是唠嗑,四爷说,天旱两年了,今年至现在还不下雨,每天晚上星儿那么稠,准又要旱了,庄稼种不下去,秋后吃什么。接着是一声叹息。有人便跟着叹息,说,地里的土都结块了,比石头还硬,连路边的草都晒死了,还种什么庄稼。那能等到秋后,再过十来天我家就揭不开锅了。又有人插话,村东四则家早就断顿了,孩子得了病没钱治,前天晚上死了,多乖的孩子,太可惜了。一位堂叔接过话头,我家这两年就靠稀汤糊口,我老婆每顿只能喝点饭汤,两年多都没身上的了(指月经)。接着一阵沉默,只听到叭叭的抽烟声,烟锅里忽明忽暗的火光被一股股烟儿笼罩着。烟抽的口干了,唠的没心情了,一天的疲劳便袭来,抬头看看满天的繁星,没有一点要下雨的意思,骂一声老天,骂的很难听,有很多脏字。骂完了,回屋,把对老天的怨气也一下闷在那破烂的棉絮被子里。
  女人们也不关心天上的星星,关心的是油灯里还有多少油,还能点几个晚上,他们把油灯的火苗压的小小的,黄豆那么大,几个说得来的女人相约来到一家,围着灯坐下忙乎起来,这样灯的周围便坐满了人,有时坐不满了,再去约一个来,反正要坐满,四周的灯光一点也不能浪费,有时约不到了,空着的位置让灯光白白照走,心疼的要死,便有不尽的挽惜。这样今天在我家,明天在她家,轮着,谁家也不吃亏。她们纳鞋底,纳鞋帮,也有绣花的,缝衣服的,打补丁的。灯光微弱昏暗,眼眶睁的有些撕裂,时间长了,眼困了,用手揉揉,再做。那时,我常想这星星也实在离得太远了,如果能摘一颗下来,挂在谁家窑顶上,能为这些婶婶大娘们节省多少煤油,她们也不用再这样瞅的难受。
  傍晚是孩子们最寂寞的时候,那时没有电脑的丰富,电视的热闹,也没有如果父母不代笔就是做到第二天天亮也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只是每家墙上挂一个黑色的纸质广播盒,说的都是些孩子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大家便坐在院子里数星星。孩子和大人不一样,不喜欢云淡星稀的夜晚,就是高兴个繁星满天,天上星星越稠越兴奋,比谁数的星星多,数累了,就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有喜欢直亮的,也有喜欢柔和的,女孩子大都喜欢眨眼的,大家给自己喜欢的星星起个名字,名字都含有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这星星就成了他的。直到大人们催着去睡觉,才恋恋不舍地进了屋,躺下了,睡着了,还把星星带到梦里。
  在我开始上学的那年,村里调来一个女教师,女教师是城里人,长得很漂亮,歌也唱的好听,身上还带着香味,孩子们都喜欢与女教师接触,听她唱歌,闻她身上的香味,女教师代的是语文课,她说,天上的星星就是星星,也不会发光,与地上的人没有关系,她说大人们的话是迷信。
  我不愿相信女教师的话,因为女教师的话让天上的神秘和乐趣顿时在我心中消失,眼看亮亮的星星,她却说不会发光,我有些怀疑她的话,但心里总觉得空空的,虚虚的,天上没有了我的星,好像人生没有了家,灵魂没有了依附,活的好没劲。但我又从心里不愿意让女老师的话是假的,那么美丽的老师,歌唱的那么好,身上还有香味,这样的老师的话怎么会是假的呢!
  多年后想起这位美丽女老师,总为她感到遗憾,因为她没有想到,在用她美丽的声音向自己的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她却犯了一个错误,或者说是在进行了一种摧毁,摧毁了那些质朴而又没有文化的农民用他们的方式在天空为孩子们建造的一个幻想的乐园。破坏了孩子们虚拟世界里的一种乐趣。也许她不知道,大人们的心全部降到了地上,而孩子们心灵的一隅就应该在天上,因为地上发生的很多与他们心灵的柔弱,纯朴和天真不能相融,更无力相纳,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幻想寄托于遥远的山里的动物和天上的星星,这不是逃避,是本能。要把孩子们的心从天上降落到地上,应该是在生活的磨砺中慢慢完成。如果太事故,太实际,太直白地逼其降落,对稚嫩的心灵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其实每个大人小时候的心灵也是在天上的,心里也有一颗属于他们自己的星星。不用谁逼,长大了,懂事了,他们的心便落在了地上,渐渐地男人们心中的星变成了久旱天空的一朵云,溶入大地的一滴雨,或者是直射于久涝泥土上的一缕阳光,地里的庄稼是他们的星,囤里的粮食是他们的星,手中碗里的饭,孩子脸上的笑是他们的星,仰或还有妻子的月经和火镰上撞出的火星。而在女人心中那黄豆般的油灯则是一颗最亮的星,油灯下她们为全家做的山布鞋,为儿子缝制的肚兜,给男人打的每一块补丁都是她们心中的星。
  这星太沉重了,孩子们稚嫩的心怎么能承载得起!
  我想,天上应该留下一角,来溶纳孩子们的欢乐,让他们乐够了再回到大地。──然而,等我明白这些道理时也已比女教师当年的年龄大的多了。
  就是当初,我也没有埋怨过女老师的“摧毁”,只是过早地带着沉重在大地上寻找着属于我的星,只希望这颗星是晶莹的,明亮的……
其他文献
这个九月  这个潇潇的九月  我将拿什么迎接你  太阳暖暖的  天空一片晴朗  一阵风吹来  温和的拂着我沧桑的脸  我突生一种满足  却又莫名无序  后来我知道  这是潇潇  我的心情来自潇潇啊  潇潇来自深夜零点三分的子时  呱呱坠地时的哭响亮而有力的飞出三楼产房的窗划过夜空  超越你爸爸报喜的短信铃声  传到我耳畔  惊醒了沉睡的城市、旷野  让寂静的大地  开始第一波迎接黎明的歌唱  红润
期刊
背 影  在夜的深处,你  站立成一座柔美的塑像清冷的秋风,一刀刀  还在雕刻着你瘦弱的背影  此刻,我情感的闸门  已关不住内心狂涌的波澜无法抑制的纠结与缠绵今夜,注定令我难以入眠  调皮的星星知道我们的秘密  所以我不敢与你相见  就这样,你在秋夜里站立了一晚我的心却疼了千年  生命之根  一柱冲天,勃起生命的高度  令人叹为观止陡生仰望  大自然的造化竟然如此神奇一块巨石  凝聚向上的力量 
期刊
眼前想扼住你咽喉的坏蛋  一声声得意忘形的狞笑  一次次咬牙切齿的借口  可你到底做错过什么了  苦思冥想,我不明白啊我真的不明白  为什么啊!为什么  我竭力,却找不出一丝错  但是,我能理解你  开发文山字海的快感你早已把孤单、忧伤化作烟云,坠入尘泥  但是,我能理解你  用小花野草装点文学殿堂你走过轮回的春夏秋冬沉重,是你微笑后的舒坦  你俯拾起一个个被丢弃的文字你的心里始终有着公平的秤杆你
期刊
母亲啊  因了这一口乡音  我竟将我一生  都不曾见到的地方  称了故乡  遥远的大海,泰山  趵突泉,盐场  长成我心中抹不去的痛回家的路  走了整整四十年  却在一瞬间  明了  一切从未来过  一切才要来过  【作者简历:浮光,原名赵娇莉。汉族,生于七十年代,陕西省蒲城县人,自中学时就喜欢写诗,现为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有诗作刊发于《未央文学》《华夏诗刊》《新诗声》《诗中国杂志》《当代实力诗
期刊
一  他姓薛,名明。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江南一个古老小镇黄亭镇上的农民家庭,户口簿上是农民,但他从小就进了工厂做临时工。他的村在镇的边上,家住落在镇的一条街上,但说他是农民,可没有干过农活,是个农村户口而靠在镇上打工为生的人。  他的父亲在镇上粮管所工作,一个所内管收稻、麦子、玉米、蚕豆、黄豆等干货的农作物,有广大的场地和库房,是保证城镇居民生活的粮食收购储藏地和出售地,内有轧米、轧粉车间,他的父
期刊
我想抵近青花瓷的内心  探寻从古自今的光芒  让造化的色泽化成烟雨  在惊艳的刹那  穿越天地之门  然后用素雅的语调自述  千年之前  我自顾自美丽  千年之后  我的暗香为爱我的人飘逸  村 谣  从酸枣树后出来的村妇  碎花一身,在村子和田野里转悠她喜欢和鸡鸭牛羊围在一起  拉家常。从稻香花里探出身子的是村姑。从牧童的笛声里走来的是村姑白里透红的脚步  穿着素朴的村姑,不爱南踮北跑从村里走向
期刊
棉袄  缀满艰辛  父亲  立于心间  在那时那村那山  在那风雨冰雪里  在那黑夜饥荒里  父亲裹着棉袄  棉袄裹着父亲  整整十五年  棉袄吆  如将士的盔甲  沉重耐用  斑痕累累  失去了母亲缝制时的容颜  依稀散着土味烟味汗腥味  黑黝黝明晃晃  足约二十斤  是尘土的积淀  是风雨的漂染  是汗渍的浸透  是补丁的重叠  父亲啊  如披挂上阵的将士  力扛一家七口人的生计  熬战于那谪
期刊
午后,我走进《百家讲坛》节目  走进韩信与刘邦的命运与纠缠  韩信帮刘邦逐鹿中原,刘邦助他殒命  电话响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  把我从历史的硝烟中拉回现实  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久违的声音  充满沧桑与坎坷。让我想起二郎庙  想起患难和借酒浇愁,想起海南和狼狈想起各奔东西和音信杳无  仿佛他销声,我匿迹,今生无缘再见  然而他出现了。一个五大三粗与满身匪气的汉子出现在大学与讲坛  摇身一变,文质
期刊
风暖了又凉  生活最终成了枝头的叶对着远去的春  不停歌唱  用文字埋藏光阴的日子那喧嚣里的渴望  以及自我里的沉寂  没有任何方向的  走进浮华  曾经的欢乐与苦涩以及远去的温暖那里隐藏的美好总在梦里  在梦里我真的回去了和你  从更远的过去  走来……  当时空老去  美好的时光  不知道  在怎样的慌乱与祥和之后离开了我们  好久不见的旧日子  总把难忘的瞬间刻录下来让人怀念然后涕零  空间
期刊
源来是缘  并非所有花朵  都经得起风雨的洗礼并非所有叶子  都挺得住冰霜的考验  并非所有钢铁  都经得起酷火的锻炼并非所有岩石  都挺得住巨浪的冲击  并非所有心灵  都经得起痛楚的煎熬并非所有亲善  都挺得住邪念的侵袭  当时光的利剑  瞬间划过生活的身边  当岁月的锋刀  悄然镌刻青春的容颜  当一切已随烟  繁华锦绣不过是尘埃的梦幻才发现  源来是缘……  月下独斟  今夜  月华似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