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只是课堂的听众与看客,教学只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与加工,将学生视为被加工的对象。这种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整齐划一的“标准件”,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造成学生独立性、自主性与创新精神的缺失。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提出了重大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学不是某一方的活动,而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与沟通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二者平等参与、主动合作。这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合乎学生个性而又富有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教育形势的要求,具有极大的前瞻性与发展性,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新突破。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如下。
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诱发自主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对认知事物的选择性心理倾向。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与高涨的学习热情,才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提出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先导,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视听盛宴,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这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而愉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中心,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循规蹈矩,完全被限制在座位上,不敢有任何逾规之举,不准随便发言,不许做动作,发言要举手,做任何事都必须要经过教师的同意,整个教学氛围枯燥而紧张,学生备受压抑与束缚,学习主体性缺失,完全处于被控制的课堂从属地位。师生地位不平等,不利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就必须改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放下课堂控制者、权威者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畏惧与紧张心理,降低学生的消极情绪,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论。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精讲少讲,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都有机会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基于自身基础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成为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要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展开自主学习,同时又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启发,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
三、以促进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探求自主学习途径
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多向互动合作是指教师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与合作,而不是由教师单向地传递给学生。这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展开自主性学习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灌输式教学,要以问题为契机,形成教师置疑、学生质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合作。每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我总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提出了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整理与重组,然后与学生一起来解决。在这样的学习中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教师与学生既是教者又是学者,从而实现了变以往的单向灌输教学为多向互动合作。
四、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对于问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我们不能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想,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要鼓励学生勇于求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来思考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得出与众不同但却合乎情理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进行创造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如在学习《穷人》这一课时,我提出:“五个孩子为什么能在海风的呼啸声中睡得那么熟呢?”有的说:“他们还小,外界的事情干扰不了他们。”有的说:“家里温馨舒适,当然睡得香。”有的说:“白天玩累了,晚上就睡得好。”……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虽然与教学主题关联不大,但这些都是学生依托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通过自主探究所得到的答案。教师对这些答案不能轻易否定,不能过于重视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发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善加诱导,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培养学生能力的契机。
总之,新课程标准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将新课程理念运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责编 张亚欣)
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诱发自主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对认知事物的选择性心理倾向。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与高涨的学习热情,才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提出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先导,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视听盛宴,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这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而愉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中心,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循规蹈矩,完全被限制在座位上,不敢有任何逾规之举,不准随便发言,不许做动作,发言要举手,做任何事都必须要经过教师的同意,整个教学氛围枯燥而紧张,学生备受压抑与束缚,学习主体性缺失,完全处于被控制的课堂从属地位。师生地位不平等,不利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就必须改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放下课堂控制者、权威者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畏惧与紧张心理,降低学生的消极情绪,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论。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精讲少讲,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都有机会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基于自身基础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成为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要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展开自主学习,同时又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启发,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
三、以促进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探求自主学习途径
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多向互动合作是指教师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与合作,而不是由教师单向地传递给学生。这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展开自主性学习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灌输式教学,要以问题为契机,形成教师置疑、学生质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合作。每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我总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提出了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整理与重组,然后与学生一起来解决。在这样的学习中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教师与学生既是教者又是学者,从而实现了变以往的单向灌输教学为多向互动合作。
四、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对于问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我们不能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想,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要鼓励学生勇于求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来思考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得出与众不同但却合乎情理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进行创造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如在学习《穷人》这一课时,我提出:“五个孩子为什么能在海风的呼啸声中睡得那么熟呢?”有的说:“他们还小,外界的事情干扰不了他们。”有的说:“家里温馨舒适,当然睡得香。”有的说:“白天玩累了,晚上就睡得好。”……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虽然与教学主题关联不大,但这些都是学生依托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通过自主探究所得到的答案。教师对这些答案不能轻易否定,不能过于重视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发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善加诱导,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培养学生能力的契机。
总之,新课程标准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将新课程理念运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