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多年来的实践,我认为注重对学生的五个培养。一、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四、激发学生向上的潜能,五、培养学生的美感。
关键词:教学质量 预习能力 想像力 兴趣 潜能 美感
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也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多年来的实践,我认为注重对学生的五个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我认为要想让预习达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增强学生的三种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成功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预习是通行的教学步骤,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我将有效预习分成三个层次——基本层次(夯实基础,初步解读文本)要求90%的学生达标,中级层次(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要求75%左右的学生基本达标,高级层次(质疑问难,注重“我”的解读)要求45%的学生能在基本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30%的学生能进一步实现个性化的解读。整个过程教给学生有效预习的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了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想像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学生好奇心强,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这主要靠老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第一场雪》是我是这样设计的:我空手走进课堂:"今天,我们放录音"学生很奇怪,听录音,怎么没带录音机呢?"今天录音是老师的录音,老师读课文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从老师的朗读体会作者写胶东半岛下第一场雪的情景,听完之后,要根据你听到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换下来。看谁听得认真,体会的深,画得逼真"这样学生本着图、闻结合的目标去听,从老师优美的语言中展开联想,再画出来,还体会到了语言美。 这样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的方法,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激发学生向上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潜能”的问题真是值得我们每个做教师的好好思考,我们要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长短处,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适当地引导,努力让他们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接触的特殊学生往往是那些表现不好、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他们也被称为是问题学生,而这样的学生,老师也往往是最感头疼的。说实话,我们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尤其是早些年,那就是有的老师往往比较关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平时调皮捣蛋,成绩又不好的学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而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不能说绝对没有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可取之处,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掘学生这种潜能,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正确的引导。要知道垃圾尚且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更何况是学生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既是资源,就该好好开发利用。
五、培养学生的美感。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文章中宣泄奔腾着感情的激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动感和艺术魅力的美感意蕴。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感受到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移进人物的内心去,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如教学茹志鹃的《百合花》时我们应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例如,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腼腆害羞的神情,在枪筒上插树枝和野菊花的天真淳朴的样子,以及他挂破衣服,赠送馒头和掩护伤员光荣牺牲等场面,使学生真正窥视到小通迅员那颗金子般的心灵。又如,分析新媳妇拿被、铺被和缝衣以及献被等几个感人的细节,学生就能被新媳妇的纯朴、善良、洁白无瑕的崇高感情深深打动。这样让学生在包含感情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无产阶级最崇高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关键词:教学质量 预习能力 想像力 兴趣 潜能 美感
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也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多年来的实践,我认为注重对学生的五个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我认为要想让预习达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增强学生的三种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成功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预习是通行的教学步骤,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我将有效预习分成三个层次——基本层次(夯实基础,初步解读文本)要求90%的学生达标,中级层次(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要求75%左右的学生基本达标,高级层次(质疑问难,注重“我”的解读)要求45%的学生能在基本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30%的学生能进一步实现个性化的解读。整个过程教给学生有效预习的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了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想像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学生好奇心强,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这主要靠老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第一场雪》是我是这样设计的:我空手走进课堂:"今天,我们放录音"学生很奇怪,听录音,怎么没带录音机呢?"今天录音是老师的录音,老师读课文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从老师的朗读体会作者写胶东半岛下第一场雪的情景,听完之后,要根据你听到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换下来。看谁听得认真,体会的深,画得逼真"这样学生本着图、闻结合的目标去听,从老师优美的语言中展开联想,再画出来,还体会到了语言美。 这样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的方法,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激发学生向上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潜能”的问题真是值得我们每个做教师的好好思考,我们要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长短处,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适当地引导,努力让他们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接触的特殊学生往往是那些表现不好、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他们也被称为是问题学生,而这样的学生,老师也往往是最感头疼的。说实话,我们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尤其是早些年,那就是有的老师往往比较关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平时调皮捣蛋,成绩又不好的学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而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不能说绝对没有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可取之处,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掘学生这种潜能,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正确的引导。要知道垃圾尚且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更何况是学生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既是资源,就该好好开发利用。
五、培养学生的美感。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文章中宣泄奔腾着感情的激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动感和艺术魅力的美感意蕴。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感受到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移进人物的内心去,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如教学茹志鹃的《百合花》时我们应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例如,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腼腆害羞的神情,在枪筒上插树枝和野菊花的天真淳朴的样子,以及他挂破衣服,赠送馒头和掩护伤员光荣牺牲等场面,使学生真正窥视到小通迅员那颗金子般的心灵。又如,分析新媳妇拿被、铺被和缝衣以及献被等几个感人的细节,学生就能被新媳妇的纯朴、善良、洁白无瑕的崇高感情深深打动。这样让学生在包含感情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无产阶级最崇高的人情美和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