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社会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尽管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国际追逃追赃合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面临刑事司法合作法律机制不健全、反洗钱法律机制缺失、中外法律制度差异大、引渡机制效果不佳等困境.对此可以考虑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健全和完善区域性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推动高效务实的反腐败执法合作机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区域反洗钱合作机制,从源头上打击和预防向境外非法转移腐败资产行为;改变现有引渡机制效果不佳的状况,积极探索其替代性解决措施;通过资产分享机制提高资产流入国协助追回腐败资产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产业组织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基于数字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以社会及产业组织视角探索数字经济特征演变特有的规律,分析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组织金融工具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出基于融资成本的成员企业协同融资决策与综合绩效.研究表明:综合衡量产业组织金融工具的整体融资成本,以及产业组织的协同融资决策与综合绩效,能够促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组织健康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环城乡村地带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人文遗存多元,异于城市游憩界面,是开展环城游憩规划的重要基址.环城乡村游憩带的合理规划有助于改善市民游憩品质,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文章基于对海口环城乡村游憩样本地的田野调查,结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和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对海口乡村游憩资源和赋存环境的特征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出发展环城游憩产业的优势,体现在基础条件优越,游憩吸引物丰富多元,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环城乡村游憩规划的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乡村游憩空间规划、游憩活动规划、游憩设施规划、管理规划四个方面
实践中,开发区管理机构及其职能部门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的情况屡见不鲜,但规范文本和行政审判中关于开发区管理机构法律地位的分歧却增加了判定其是否具有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困难.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21条在开发区管理机构的被告资格认定上采纳了行政级别标准和行政主体标准,填补了开发区管理机构被告资格认定的空白,然而也出现如行政级别标准的合法性难以明释、行政主体资格与行政诉讼被告资格概念混用、对无行政主体资格的开发区管理机构缺乏细化规定等问题.统一的开发区法、开发区管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传承已取得一定成效,立法日益完善,传承人的地位日益提高,对非遗空间的保护意识也逐步深入人心,相关研究亦逐步增强.这都使少数民族非遗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出现了整体向好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以广西为例来探索少数民族非遗项目进行“两创”实践之可能路径与方式,可以带来诸多启发.现有的非遗保护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立法的增强、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非遗空间的维系与恢复、专业研究的展开方面颇多建树.广西少数民族非遗的“两创”实践将对广大乡村地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对为政者的基本要求.孔子和柏拉图分别作为中西方文化的重要开启人物,二者都对为政者德性方面有深入探讨.孔子提出的政德是仁民、勤政、克己,柏拉图提出的政德是为国家谋幸福、正义、节制.尽管二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社会条件不同,思想渊源不同,但他们提出的政德思想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代都是为政的重要标准.对比二者的政德思想,给当代为政者的重要启示是坚定理想信念、利国利民、廉洁修身.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推动,泰山旅游业的消费品质、服务质量建设等方面都有了稳步发展.然而,从文化旅游的视角看,当前泰山旅游中仍存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人文自然文化价值较低、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和营销欠缺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泰山旅游发展中,仍要深入挖掘泰山潜在文化资源,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注重文化资源的营销,构建多语生态景观,加强海外传播力度,以此推动泰山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文化方面提升泰山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和中华文化中泰山文化的深度影响力.
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人类城乡关系演变的终极指向,这就使得如何调整城乡关系从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命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不同时期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规律与认知定位,对如何推进城乡关系统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政府主导”“生态取向”“人民主体”三种形态的演进,实现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同时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系统性的回应.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摆脱了旧时代“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对立的城乡发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界围绕基础理论问题所进行的种种争论,总是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二元论怪圈,即双方总是在唯心与唯物、主观与客观等问题上相互诘难,最终在基本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以致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对美的本质等重大问题敬而远之,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停滞不前.针对这一方法论困境,苏宏斌教授主张从现象学当中汲取思想营养,认为现象学与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的深度融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学术道路.综观苏教授的学术研究,这一探寻之路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把现象学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先通过胡塞尔了解现象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之下,如何提升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探寻适合西部山区地域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对国家整体性有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呈现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寨管委的做法,揭示出一种不同于一般正式制度化治理的治理新模式.通过揭示寨管委有效治理实践样态并挖掘其内在的运行逻辑,对于推广学习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传统的中国古典小说,除了从叙事、语言等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外,借助近现代西方的文艺理论也可以完成新的阐释.以精神分析学派的欲望理论来阐述《聊斋志异》中的梦、女性身体等问题,能够将欲望化的表达抽离出来,形成新的建构.首先,对欲望的分析主要从“梦”开始,以此捕捉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无意识中的欲望心理.其次,以女性身体为切入点,挖掘男性对女性身体进行“观望”所产生的欲求.此外,政治欲望的层面也是小说中的一个关键点.以这几个角度为肇始,可以比较全面地阐释《聊斋志异》中的欲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