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目前我国在小康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农村地区的人民生活问题是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同时很多边远地区也是此项工作的重点所在。在当前的社会当中,扶贫工作可以说是一项更加紧迫的任务,而对专项资金开展监督和管理也是重点所在。由此类工作,我们能够对扶贫资金在审计过程中具备的风险问题进行指引,同时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优质的质量进行工作。现在,我们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的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像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不到位等等。作者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以审计工作重点内容为基础,对该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审计;精准扶贫;监督机制
审计工作在扶贫领域,要紧扣政策落实,发挥审计督查作用,目前在扶贫领域特别是精准扶贫中主要存在有些主管部门履职不到位,导致扶贫资金被截留挪用和超范围使用、项目实施进度迟缓等,以及个别单位和个人弄虚作假,套取、挪用等现象,审计工作本身其实是对一个经济主体进行监督,坚持独立、权威以及公平公正。对扶贫工作的资金使用主题进行审查时,应当关注其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对此类工作进行审计时,是能够带动促进国家乃至于贫困地区的发展。同时,进行扶贫资金的审计时,应当关注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现挪用、占用资金的行为应当依法依规处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民众的利益不受损害,贫困地区的经济也能获得较快发展。然而,扶贫工作的资金是十分有限的,怎样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最好的效果,是当前审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近兩年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目标
(一)实施“精准扶贫”要求
在21世纪,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进行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它是将建设小康社会作为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扶贫工作框架及模式。此类工作的重点内容是要“扶真贫、真扶贫”,将以往的“粗放式”扶贫方式变得更加精准,同时把众多扶贫政策落实到每村每户。这样一来,由对贫困家庭和人员的扶贫工作开展,就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并做到彻底根除,帮助此类贫困人群变得更加富裕。在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识别贫困人口,对其进行帮扶、管理和进行扶贫效果的考查其实是重点内容。其中,识别工作可以说是扶贫工作的前提所在。它包含了申请、评估、公示、以及信息录入等步骤,能够保障对贫困户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并通过具体档案的建立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201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认为截至2020年,我国应该全面完成扶贫工作,帮助全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使区域性的贫困工作能够得到解决。而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也是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历史的观点出发,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颠覆性的。然而在具体的扶贫工作方面,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想在2020年前将其全部解决,還需要开展一系列缜密细致的工作。为达到这一目标,有关部门应当确保工作力度能够得到实现,同时将过去工作过程中保存的经验性问题进行分析和使用。
(二)我国扶贫领域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与不足
1.我国当前缺乏较为完善的扶贫资金管理体系
由现在的扶贫工作资金使用来看,因管理能力的缺乏,使得很多扶贫资金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成效。这一问题体现在下列几个层面上:首先,扶贫工作的资金有多种来源方式,同时也归于很多部门进行管辖。这就使得很多资金无法得到筹集,进行具体项目的配置时也难以完成。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资金运行的成本费用,降低了工作效率。其次,对资金进行使用时常常存在违规的情况,部分工作人员会以权谋私,运用手中的权力滥用扶贫资金,使得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无法得到资金。再次,利用本该用在扶贫工作上的资金进行“面子工程”的建设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最后,很多地区对该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程序的不完善,常常会导致责任的缺失。
2.我国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规避风险能力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性问题源头是被审计的单位和审计工作开展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首先,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来看,工作当中存在的风险源自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或者是其本身存在一些不法行为导致管理的缺失和不足,由此形成了严重的风险性问题。其次,对具体资金进行核实与查证的过程中,项目的选择往往会分离,此时进行的工作就不再规范了,风险也由此产生。最后,站在审计主体的角度而言,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职业道德和工作方面的经验与能力都是会导致风险问题的重要原因。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时运用的具体方式也会造成效果的不一致。
3.我国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存在着诸多不足
在现在的社会情况下,进行扶贫工作的审计时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资金在使用方面有所不足。这具体表现在:首先,我国进行扶贫审计工作时往往将其放在所有工作的最后部分进行,也就是在事后才进行监督和完善。而这样一来,对整体工作进行监督的时候就只能弥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能避免问题的出现;其次,进行审计的范围较小。工作的重点基本都是在资金的使用层面上,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常常被人们忽视,而在这两个环节之间,资金流向的把控往往会缺失,使得成本在无形之中增加,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后,审计方法的单一化和固定化也很难确保满足审计工作的缺失和效益的忽视。这样一来,资金使用的变化也往往会被民众所忽视。
二、脱贫数字不容“注水”
(一)动态监控建档立卡贫困户
对资金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涉及的利益方较多,且存在的数据也并不简单。所以,此时如果要以“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来看,要求工作人员将每个贫困户都建设固定的电子档案,再将其与其他部门实现共享和联动,保障动态化的工作得到完成。此时,工作人员应当借助计算机语言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通过网络实现异地交叉互审
在实现了相关内容的数据化之后,应当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交叉及相互审查,这样也能够保障审计方面的力量得以完善,确保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此外,使用大数据的时候,审计取证方式也是可创新的重点内容。此时,能够建成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和精准使用,弥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
三、扶贫资金不容贪腐
(一)加强精准扶贫对象资格核查,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
对贫困人员进行电子档案建设的过程中,有關部门应当进行及时地核查,通过走访或实地调查的方法,保障贫困人员信息的完整和真实,降低投机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保障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使用。同时,将各个贫困地区和人员的档案都进行完善和审查,确保每位贫困人员都是经过有关部门“认证”后再建档的。同时,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还应当将问卷和联系卡中的内容进行完善,保障相关信息能够更加真实和有效。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滴灌”的原则。原因在于,我国贫困人口众多,而运用到扶贫工作方面的资金却是十分有限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将贫困资金用在“刀刃”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还要对贫困户使用资金后的生活情况进行追踪调查,确保他们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以及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目标是否能够完成。
(二)推进扶贫资金专项审计,保证扶贫资金精准使用
如果想確保扶贫工作能以更大的效率开展,就必须提升对扶贫资金的审查力度。这对很多贫困人员来说,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性命攸关”。因此,使用扶贫资金对贫困区域进行社会改造、增加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在实际工作开展之前对当地做好全面且完善的调查。并以实地考察的结果为依据,建立相应的档案制度,保障资金的使用能够更加完善,每笔资金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此外,扶贫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当关注资金的使用方向,追踪资金的运用效果,确保每笔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能得到监督。同时,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也要以审查结果为基础,一旦出现不法现象和违规现象,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四、扶贫台账必须透明
(一)提高精准扶贫监管的透明度,促进审计结果公开
信息公开是保障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内容。而在扶贫工作当中,审计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将相关信息向全社会进行公示,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的网络建设,保障信息能够与时俱进、随时反映真实的工作情况,来提升工作效率。网络的途径,对审计公告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与公布,特别是就资金的流向和走向以及运营等内容要进行实地把控。此外,借助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开展,确保相关信息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公示,让每位公民都能监督扶贫工作的进程。这样一来,不但扶贫审计工作能够开展得更加完善透明,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强化扶贫审计整改落实,保障扶贫开发成效精准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工作部门应当对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关注,确保整改,这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所在。此时,“四边”原则,即“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的原则应当为民众所重视。同时就此类问题而言,在提出的同时就要着手进行改进。特别是对于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问题,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和上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在不良影响扩散前将该问题解决。最后,要对扶贫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把控和改正,确保工作时刻处于监督之下,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扶贫工作的资金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第一要做的是避免风险的出现,一旦出现要将其降至最低;第二要做的就是保障相关工作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下,维护民众的权益,保障整体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冯海波.浅谈如何加强和规范扶贫资金的管理[J].科学中国人,2015(36).
[2]韦盛干.“精准审计”助力精准扶贫[J].当代广西,2015(23).
[3]隋玉明.扶贫资金审计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5(02).
[4]陈世平.深化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工作的建议[J].审计月刊,2014(03).
[5]陈玲.扶贫资金审计方面问题的微探[J].现代商业,2014(04).
[6]赵为平,赵毅.扶贫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审计重点[J].审计
关键词:审计;精准扶贫;监督机制
审计工作在扶贫领域,要紧扣政策落实,发挥审计督查作用,目前在扶贫领域特别是精准扶贫中主要存在有些主管部门履职不到位,导致扶贫资金被截留挪用和超范围使用、项目实施进度迟缓等,以及个别单位和个人弄虚作假,套取、挪用等现象,审计工作本身其实是对一个经济主体进行监督,坚持独立、权威以及公平公正。对扶贫工作的资金使用主题进行审查时,应当关注其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对此类工作进行审计时,是能够带动促进国家乃至于贫困地区的发展。同时,进行扶贫资金的审计时,应当关注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现挪用、占用资金的行为应当依法依规处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民众的利益不受损害,贫困地区的经济也能获得较快发展。然而,扶贫工作的资金是十分有限的,怎样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最好的效果,是当前审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近兩年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目标
(一)实施“精准扶贫”要求
在21世纪,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进行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它是将建设小康社会作为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扶贫工作框架及模式。此类工作的重点内容是要“扶真贫、真扶贫”,将以往的“粗放式”扶贫方式变得更加精准,同时把众多扶贫政策落实到每村每户。这样一来,由对贫困家庭和人员的扶贫工作开展,就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并做到彻底根除,帮助此类贫困人群变得更加富裕。在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识别贫困人口,对其进行帮扶、管理和进行扶贫效果的考查其实是重点内容。其中,识别工作可以说是扶贫工作的前提所在。它包含了申请、评估、公示、以及信息录入等步骤,能够保障对贫困户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并通过具体档案的建立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201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认为截至2020年,我国应该全面完成扶贫工作,帮助全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使区域性的贫困工作能够得到解决。而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也是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历史的观点出发,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颠覆性的。然而在具体的扶贫工作方面,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想在2020年前将其全部解决,還需要开展一系列缜密细致的工作。为达到这一目标,有关部门应当确保工作力度能够得到实现,同时将过去工作过程中保存的经验性问题进行分析和使用。
(二)我国扶贫领域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与不足
1.我国当前缺乏较为完善的扶贫资金管理体系
由现在的扶贫工作资金使用来看,因管理能力的缺乏,使得很多扶贫资金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成效。这一问题体现在下列几个层面上:首先,扶贫工作的资金有多种来源方式,同时也归于很多部门进行管辖。这就使得很多资金无法得到筹集,进行具体项目的配置时也难以完成。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资金运行的成本费用,降低了工作效率。其次,对资金进行使用时常常存在违规的情况,部分工作人员会以权谋私,运用手中的权力滥用扶贫资金,使得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无法得到资金。再次,利用本该用在扶贫工作上的资金进行“面子工程”的建设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最后,很多地区对该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程序的不完善,常常会导致责任的缺失。
2.我国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规避风险能力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性问题源头是被审计的单位和审计工作开展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首先,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来看,工作当中存在的风险源自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或者是其本身存在一些不法行为导致管理的缺失和不足,由此形成了严重的风险性问题。其次,对具体资金进行核实与查证的过程中,项目的选择往往会分离,此时进行的工作就不再规范了,风险也由此产生。最后,站在审计主体的角度而言,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职业道德和工作方面的经验与能力都是会导致风险问题的重要原因。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时运用的具体方式也会造成效果的不一致。
3.我国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存在着诸多不足
在现在的社会情况下,进行扶贫工作的审计时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资金在使用方面有所不足。这具体表现在:首先,我国进行扶贫审计工作时往往将其放在所有工作的最后部分进行,也就是在事后才进行监督和完善。而这样一来,对整体工作进行监督的时候就只能弥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能避免问题的出现;其次,进行审计的范围较小。工作的重点基本都是在资金的使用层面上,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常常被人们忽视,而在这两个环节之间,资金流向的把控往往会缺失,使得成本在无形之中增加,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后,审计方法的单一化和固定化也很难确保满足审计工作的缺失和效益的忽视。这样一来,资金使用的变化也往往会被民众所忽视。
二、脱贫数字不容“注水”
(一)动态监控建档立卡贫困户
对资金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涉及的利益方较多,且存在的数据也并不简单。所以,此时如果要以“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来看,要求工作人员将每个贫困户都建设固定的电子档案,再将其与其他部门实现共享和联动,保障动态化的工作得到完成。此时,工作人员应当借助计算机语言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通过网络实现异地交叉互审
在实现了相关内容的数据化之后,应当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交叉及相互审查,这样也能够保障审计方面的力量得以完善,确保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此外,使用大数据的时候,审计取证方式也是可创新的重点内容。此时,能够建成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和精准使用,弥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
三、扶贫资金不容贪腐
(一)加强精准扶贫对象资格核查,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
对贫困人员进行电子档案建设的过程中,有關部门应当进行及时地核查,通过走访或实地调查的方法,保障贫困人员信息的完整和真实,降低投机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保障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使用。同时,将各个贫困地区和人员的档案都进行完善和审查,确保每位贫困人员都是经过有关部门“认证”后再建档的。同时,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还应当将问卷和联系卡中的内容进行完善,保障相关信息能够更加真实和有效。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滴灌”的原则。原因在于,我国贫困人口众多,而运用到扶贫工作方面的资金却是十分有限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将贫困资金用在“刀刃”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还要对贫困户使用资金后的生活情况进行追踪调查,确保他们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以及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目标是否能够完成。
(二)推进扶贫资金专项审计,保证扶贫资金精准使用
如果想確保扶贫工作能以更大的效率开展,就必须提升对扶贫资金的审查力度。这对很多贫困人员来说,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性命攸关”。因此,使用扶贫资金对贫困区域进行社会改造、增加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在实际工作开展之前对当地做好全面且完善的调查。并以实地考察的结果为依据,建立相应的档案制度,保障资金的使用能够更加完善,每笔资金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此外,扶贫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当关注资金的使用方向,追踪资金的运用效果,确保每笔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能得到监督。同时,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也要以审查结果为基础,一旦出现不法现象和违规现象,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四、扶贫台账必须透明
(一)提高精准扶贫监管的透明度,促进审计结果公开
信息公开是保障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内容。而在扶贫工作当中,审计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将相关信息向全社会进行公示,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的网络建设,保障信息能够与时俱进、随时反映真实的工作情况,来提升工作效率。网络的途径,对审计公告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与公布,特别是就资金的流向和走向以及运营等内容要进行实地把控。此外,借助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开展,确保相关信息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公示,让每位公民都能监督扶贫工作的进程。这样一来,不但扶贫审计工作能够开展得更加完善透明,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强化扶贫审计整改落实,保障扶贫开发成效精准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工作部门应当对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关注,确保整改,这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所在。此时,“四边”原则,即“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的原则应当为民众所重视。同时就此类问题而言,在提出的同时就要着手进行改进。特别是对于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问题,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和上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在不良影响扩散前将该问题解决。最后,要对扶贫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把控和改正,确保工作时刻处于监督之下,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扶贫工作的资金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第一要做的是避免风险的出现,一旦出现要将其降至最低;第二要做的就是保障相关工作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下,维护民众的权益,保障整体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冯海波.浅谈如何加强和规范扶贫资金的管理[J].科学中国人,2015(36).
[2]韦盛干.“精准审计”助力精准扶贫[J].当代广西,2015(23).
[3]隋玉明.扶贫资金审计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5(02).
[4]陈世平.深化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工作的建议[J].审计月刊,2014(03).
[5]陈玲.扶贫资金审计方面问题的微探[J].现代商业,2014(04).
[6]赵为平,赵毅.扶贫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审计重点[J].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