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抑草效果与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的关系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nail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确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及其后代抑草效果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对发掘与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化感基因培育水稻化感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化感抗稗草长雄野生稻、亚洲栽培稻‘RD23’及其杂交F1代(RD23×O.longistaminata)和F2代单株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抑制稗草的影响,并探讨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室内生物测定为强化感潜力的水稻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对稗
其他文献
为阐明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克隆植物沙鞭[Psammochloavillosa(Trin.)Bor.]、羊柴(Hed),sarumleaveMaxim)和油蒿似rtemisiaordosicaKrasch.)根际AM真菌多样性,2006年的5月、7月、10月从毛乌
通过对高坝洲电厂原电气主接线及改造后的电气主接线的对比分析,指出:经过改造后电气主接线大大提高了电站的经济效益、系统稳定性、操作灵活性。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分析探讨了紫色土横坡和顺坡两种耕作模式下表层(0~20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特征,为紫色土区坡耕地的有效改造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