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赏细节以情激情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情感为主要内容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点,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情感在语文中的重要性渐渐被忽略。小学时期作为学生人生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在小学时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对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积极影响。因此,本文就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缺失原因,并提出可行策略,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缺失原因;优化策略
  引言: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学生人格和个性的一种教学方法。不能单纯把语文当作求知的工具,更要利用语文培养一个情感丰富、人格完善的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看到语文的工具性,过分强调套路来帮助学生取得高分。更重要的是认识并合理利用语文的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情感教育,发挥语文的应有的教学效果,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1、教师语文教学观念出现偏差
  在课堂上,教师具有引导作用,其自身教学观念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怎么引导学生,学生就怎么学。但目前教师们多数只关注课本上的内容,教学观念出现了偏差,只注重于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分数更高的成绩,并不会引导学生加强情感的输入。假如小学阶段就能懂的文字中包含的情感,那么在将来的任何时期都能够很好的理解文字。
  2、教师极少涉及情感方面问题
  很多教师害怕过早的情感教育会适得其反,因而在课堂中尽量避免情感问题。其实不然,适当的情感教育会让孩子懂得感恩老师感恩父母以及感恩社会,会让孩子更早得懂事更早的明白情感的重要性。人是离不开情感的,所以在小学阶段能拥有表达自己情感以及懂得别人的情感这样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师生之间距离远
  教师跟学生的距离总是太远,课堂外学生极少主动与老师交流,老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师生之间心理距离更大了,阻碍了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应该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方面,多交流多沟通。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优化策略
  1、深挖教材细节,把握情感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文章的选择十分考究的,文章质量很高。并且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很值得细细品味,或是转折,或是伏笔。通过挖掘文本细节,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仔细,避免生搬硬套别人的理解,要融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保证自身能透彻理解文本,深入挖掘文章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保存下来,向学生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独特情感。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很难把握诗词中丰富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暮江吟》这首小诗时,教师首先要像学生介绍写作背景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知识。这首小诗是诗人决定远离官场后所作,有洒脱愉悦的情感在其中。诗中的一些用词十分讲究,教师要深入挖掘诗人用意。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诗人不用“照”而用“铺”,很好地展现了残阳贴近水面的情形,同时“铺”字也更显柔和平缓,展现了作者安闲的心态。“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红”字写出了阳光照在水面的颜色,蕴含着作者的喜悦沉醉之情。诗中的情感很丰富,需要教师深入挖掘。
  2、利用情境创设,引发情感共鸣
  实践证明,情景教学法适用于大多学科。通过创设带有情绪的且生动的场景,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并发展心理机能。这点与情感教育目的不谋而合,可以说,情景教学法十分适合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来达到情感教育目的,如问题情境、直观情境等。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看待问题,这样学生也更容易感同身受。直观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创设,如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音频等。通过各种情境,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进行《观潮》这篇课文的学习时,考虑到大多学生没有切身感受过钱塘江涨潮的情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准备好相关视频及图片,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到钱塘江涨潮时的雄伟壮阔,也更能理解作者在写下这篇文章时无与伦比的心情。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这篇课文很适合角色扮演,将这篇课文以表演形式呈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境下,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能受到更大的冲击与感染。学生更能体会雨来当时的心情,也更能产生对雨来的敬佩之情。
  3、拉近师生距离,以情激情
  在大多数学生看来,老师都是严肃且不易靠近的人物,与教师交流甚少。长期下来,老师不明白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学生也不愿意跟老师分享。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是情感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转换角色,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先付出情感,学生才会有所回应,从而进行情感的交流。适当鼓励学生也是拉近师生距离一个很好的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发展自身优势,这样能促进学生产生积极情感,并对自我有一个正面评价。
  例如在进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就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表达一下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想,这一定是要情感投入的,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情实意,真实情感的表达是很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然后在距离拉近后,再进行下一步教学,让学生来分享自己的情感,老师再丰富学生表达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也可以借此抛出问题,你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每个学生经历不同,想法和回答也就不同。教师应肯定学生正确合理的想法,让学生对自我有信心,对语文学习有信心。另外,教师在日常的作业批改中,也可以对作业进行评语,学生在收到评语时,会有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4、结合生活实际,实施情感教育
  任何一种学习都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语文也不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回到生活中去理解分析语文现象。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饱含情意的文章,小学生的人生经历尚少,只靠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字句,学生很难体会那些文章中所蕴含的深情。语文教学不要局限于课本,要联系生活实际,细细体会生活中的真情。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要将课文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实施亲情教育。
  例如在进行《慈母情深》这一课的教学时,考虑到现在很多学生对父母怨言甚多,不理解父母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母亲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分享一个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故事,然后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这件事能否体现母亲对孩子的爱,通过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分析,让同学们去挖掘爱。然后教师可以分享关于母亲疼爱自己的小故事,旨在体现母爱的伟大。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为母亲写一封信。由此让学生更深挖掘母亲对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她们深藏的爱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语文来说,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还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白自身责任,不断探求教学新路径,更好地融入情感教育。尽管目前情感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在众多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难题终将被攻克。
  参考文献:
  [1] 高品洁.品赏细节,以情激情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8:218.
  [2] 韩晓.以情融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前插10.
其他文献
当我们引领学生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遨游于精品阅读的海洋中,我们的口语表达都必须吐字清晰不罗嗦,有轻重有徐疾,只有这样才会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语言外在引力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一席话”固然有其内在的本质,但“一席话”外在的衣表——口齿清楚、抑扬顿挫也是必须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名言:“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地不能忘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钱。"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 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
期刊
一、一桶水和一杯水  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当有一桶水,而我们的这桶水又有多长时间没有更新了呢?初中的语文教材基本篇目多年变换不多,自恃自己对教材的熟悉, 上《湖心亭看雪》时,当我示范背到“余挐(ráo)一小舟”时,一同学径直喊道:读挐(ná)。我赶紧翻书,本版课下注释已经改读ná,后悔不已。知识不断丰富更新 ,就需要我们及时的接纳新的东西。使得我们这”半亩方塘“真正的“天光云影共徘徊”。
期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并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动画片,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造成用方块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育革除陈弊。而群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组群文的学习,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原生态的阅读情境,提供更为丰富而多样的阅读资源,通过多篇有关联的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掌握生活化阅读的基本方法,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
期刊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迫的,是低效的,还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现实情况是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认为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笔者几点拙见,与大家共勉。  一、提高知识认同  学习兴趣的产生要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体育,体育锻炼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心理作用的调节,以
期刊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锻炼。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地理教学提问
期刊
年轻的时候,要准备一节课,会有诸多的烦恼,首先不知道要讲什么内容,苦于没有掌握有效的材料;然后上网、找工具书,查找跟授课内容有关的资料,别人的教案、实录、课件,以及能搜到的文献、专家学者的个人观点等等,拉里拉杂地就掌握了大量的资料;这时候,又不知道如何对材料进行提炼和筛选。没有经验,没有存货,没米下锅,痛苦;但材料太多太杂,不知如何梳理整合精简,更痛苦。  大凡有问题的课,大都是囿于材料、溺于材料
期刊
问题情境创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精彩巧妙的问题情境,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能让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去发现和创造,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由情人境,学习欲望高涨,兴趣浓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就一些做法加以总结,就此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
期刊
摘要: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是道法教学的根本目标,将实践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初中生心中向往社会生活,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有效提升道法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道法课堂;实践活动;初中生;有机融合;路径  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变传统学科逻辑为当前的生活逻辑,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体现学生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