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激励方式分析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Q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诸如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目标激励和晋升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及人才参与机制的制定等,这些机制都有效地提高了企业人才的创造性及工作积极性。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比如激励方式单一、薪酬激励方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缺乏一个全面、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人性化管理缺失等。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理念缺乏
  现代管理方式的先进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采用了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措施,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却缺乏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大多数管理者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当中,激励体制依然停留在形式层面上。
  (二)薪酬激励机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薪酬激励机制在调节方面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在微观上对人才的配置方面进行合理的配置,不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导致事业单位人才流失不可避免。当前,事业单位的工资实行的依然是全国统一的基本工资制度,工资的增长是根据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来决定的,之后由政府人事部门进行统一的审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当地采用了市场导向的形式,但是在工资方面依然采用刚性工资的基本方式。这种高度统一、过分平衡的薪酬模式使得事业单位自身的工资水平、工资总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社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相脱节,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利益驱动,难以有效的调动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缺少一个全面、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绩效考核是一个主要的手段及方式,其考核结果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人事政策效力的发挥。总的来讲,绩效考核的终极目的是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改善,实现单位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和成就感。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当中,事业单位直接接受行政机关的领导和管理,所有的经费都由国家财政来承担,实施平均分配,导致工作氛围懒散,考核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就算建立起来也没有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实施。
  二、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方式
  隨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如何对单位人员进行绩效激励从而使得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体现其自身价值,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当前形势下,要使得事业单位人员绩效激励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绩效激励前提:健康的人才配置机制
  对于绩效激励而言,健康的人才配置机制是实行的前提。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并没有完全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用人制度中旧体制色彩非常浓厚,监督、控制的命令管理模式仍然大量存在。在现实中,管理艺术难以施展,依靠行政指令发布和编制限定取代管理现象非常常见。这种现象大大妨碍事业单位的人员绩效激励,导致了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僵化,对单位和个人都是极大的浪费。因此要实现绩效激励,首先必须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康的人才配置机制。要确保人才配置机制的健康发展,必须从完善人事代理制度方面入手。
  (二)绩效激励主体:科学的岗位职务分析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处于静止状态,这主要表现在:岗位的设置与现实需求相差较大,造成了需求量大的岗位人员不足,身兼数职现象突出,待遇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而需求量较少的岗位人员冗余,过于清闲。除了岗位设置的弊端,岗位人员调动难,人员待遇变化审批程序繁琐也是静态管理的现象之一。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岗位是实现管理的主要手段,因而在绩效激励中,也应当以科学的岗位、职务分析为主体,从而达到激励的目标。在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岗位与职务分析应当遵循对岗位的设置和职务配备进行重新审核原则以及完善相关的岗位、职务激励措施原则。
  (三)绩效激励关键:有效准确的反馈机制
  在绩效激励中,反馈机制的建立尤其重要。通过反馈机制的运用,可以促使人事管理工作及时调整绩效考核维度与激励形式,促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事业单位绩效激励主要是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为主,通过两者配合使用促使工作人员对岗位和单位产生强大的归属感与热情。在具体实践中,两者配合出现偏差的情况时有发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首先应当根据岗位的实际情况预设激励方式的比例与权重,通过口头反馈与书面反馈结合,员工反馈与领导反馈结合,公开反馈与匿名反馈相结合的立体反馈机制构建,达到有效准确的反馈目的。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确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国家的主导下有序推进。很多事业单位本身也在探索实现各种激励机制相互配合的综合性激励机制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人才中心)
其他文献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所暴露出的问题日益增多。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传播心理,从而探析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一、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师生关系变得疏离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突出问题是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学生数量每年都大幅度增加,而教师数量并未与学生数量同比增
期刊
通过互联网可以使农民按照市场信息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调控农业生产活动,实现以销定产,彻底打破过去盲目的以产定销的格局。并且为了适应电子商务交易的规模化、标准化等特点,农产品的小规模生产,粗放式经营也会逐渐转化为以电子商务平台、大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的集约式经营,真正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农业信息化則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电子商务是以涉农
期刊
招标采购交易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招标方、投标方、政府监管部门、评标专家以及中介咨询机构。其中,中介咨询机构是连接各方的纽带和桥梁,其他各方的意愿以及活动,都会在中介机构的工作中体现出来。  首先,在招標文件(标底)编制阶段,标底(预算、控制价)是招标活动中的重要指标,咨询机构编制的预算是否合理,对于工程、货物、服务项目招标采购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会对项目的施工以及结算产生一定的影响。  材料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互联网对人类认知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人们逐渐依赖互联网信息的便利性和时效性,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到互联网使用中,更加倾向于从操作便捷简易的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而不愿到图书馆进行信息检索,由此导致图书馆馆藏利用率逐渐降低,图书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在促进学术科研进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推动学术进步、促
期刊
企业薪酬管理是指企业薪酬制度、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的全过程,以及在企业经营战略、发展规划和员工服务指导下的薪酬调整和控制,兼顾内部和外部影响。作为一个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我们需要确保对国家职工的薪酬和福利的管理,甚至整个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正常状态,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在这方面,电力企业需要吸引、培
期刊
本文拟从创业者胜任力与团队信任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初创期团队建设问题进行分析,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功渡过初创期提供一些建议,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在社会各个创业群体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意识,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然而,相關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功率较低,难于渡过企业成立之后比较艰难的初创期,在创建一两年后便销声匿迹。创业失败的原
期刊
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可以保证人力资源应有的地位及利益,而人力资源的约束机制可以有效防止人力资源企业利益受到侵犯,从而维护企业的地位和利益。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既存在激励不足又存在约束不力的问题,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合理的企业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人力资源属于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人力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和控制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
期刊
在社会生产与管理等服务工作当中,事业单位作为重要机构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确保其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则需要采取科学、合理且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予以推行。而经济师作为推进事业单位发展的人力资源关键组成,唯有做好必要的绩效考核才能够实现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文章便基于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是一种对职工工作行为与工作业绩进行科学评估的手段,能够对事业单位職工的具体作用发挥进行客观评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绩效奖励中发挥更大作用就企业本身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文就新时期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分析讨论,并就如何把握其在企业绩效奖励中发挥最大作用提出了具体措施。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至于人才的竞争更是日趋火热。因此,我国国有商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变得越发重要,然而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要素就是绩效奖励管理,
期刊
近几十年来,我国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建筑技术和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当然,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工程招投标偶的“潜规则”问题、施工单位违法分包问题以及企业工程资质不足问题等。我国在在规范整改以上工程问题的同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惩治力度,确保了我国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文章介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