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0日 晴
听我爱读书的爷爷讲,前几十年的书店,非“店”也,应叫“摊”。其大小不一、种类混杂。太阳当空,记得那卖书人挑拣一竹椅,坐在摊后。左手秉一书,右臂悬一扇,颇有文雅书生的意味。那人身子侧倾向前,脸色却也是变化万分,嘴里似也絮叨着什么。来客之时,卖书人书一放,站直起身,神色微和,嘴角一扬,和颜悦色地为客人介绍着什么。
买书人也仅是眼皮稍稍一抬,闭嘴缄默,后又东瞧西瞥。那摊上书不尽其数,大都是一些《聊斋志异》《笑林广记》《三侠五义》的中国古典文言小说。那天气也是惹人厌,至少买书人是如此感觉。空气闷得很,悠悠传来聒噪的蝉叫,犀利而尖锐,好比一台切割机在你耳旁作业。阳光多灿烂,买书人恨不能有一台散热器。头也流汗,蓬头垢面,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买书人手瑟缩地伸向中意的那书,吹尽其上灰尘,微微翻开,眯眼就着泛黄纸张细致读起。良久,那买书人似也站累,且为太阳照耀之故,竟两目发直,双颊憋红,活似一条水煮鱼。那卖书人见得,忙寻出一椅,招呼其坐下,买书人也淡笑以示感谢。见买书人无买此书之意,卖书人也不急,静坐观书,贪得其乐。
听我爱读书的爸爸说,世纪末的最后几年,书摊渐渐被书店所取代。走进书店,遥遥张望侧柜里的书,要命的是你在看着它,而它却安然躺在其中。更不好意思惊动销售人员,一旦惊动,碍于面子,不得不买,只好看着书名猜内容。
拿起一本书,偏偏这书看似瘦弱,拿至手里竟不知怎么增重不少,然后愈往下翻心愈不快,最后眼一闭,狠狠扫了一下价格,口水一咽,心竟发慌得很。
时光滑过,到了我能读书时,已是本世纪初。大大小小的书店比比皆是,各地都兴办起了“书城”。这书城不愧曰“城”,一般都具有3、4层楼高,门口通常摆有四五台警报器,其旁约五六米便是收银台。这“城”极为广阔,好比一个足球场。周遭放十几台超大型书柜,其上,花花绿绿的书琳琅满目。天花板上挂有几十盏金碧辉煌的吊灯,微微一亮,也把整个大厅照的鲜亮鲜亮。还有几大桶鲜花立于其中,芬芳又沁鼻。这架势,足以和西欧古典城堡有得一拼。
书城的书足以用成万上亿来形容。什么科幻、武侠、侦探、言情、文学……样样俱全。每逢节假日,刚进这书城不禁倒吸口凉气,一眼望去,除去人还是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中学生、小学生,尚有几岁的婴儿被父母牵着小手穿行其中。这群人也都是各具情态:这人翻翻这里,那人瞅瞅那里,这人捡起后又放下,那人打开后又闭合,这人倚在书架上静观,那人干脆坐到地上独览,这人急火火挑上几本迅速离开,那人慢悠悠搜寻着,真好比一个商贩满屋、鱼龙混杂的珠宝市场。
也曾亲眼见一贼子偷书。这贼子先挑一本早已心仪的书,缩在一角落里看,先将其僵硬如钢的皮夹子张开,后左手借搔头状掩住,右手缓缓把书放在衣服里,搔头完毕,头发一甩,然后人一直,一书入肚。这贼子乐不思蜀,又偷一盒CD。最后这贼子抬头但不挺胸地走出书城,谁料门旁警报器鸣叫不止,贼子好奇,回头探个究竟,但最终痛失逃跑良机,被警卫当场抓获……想来这贼子也十分愚笨,进“城”时竟没“侦查”到警报器,想必应是“新手”吧……
回顾我家祖孙三代人与书店一起走过的日子,短短几十年时间,从小书摊到书店再至如今这书城,其规模与读者的变化竟如此之大,着实令人钦佩。不想揭示什么社会现象,也不想流露什么感情,谨想以此文记述中国书店的变化与人们对读书的态度。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崂山第十一中学校九年级二班
指导老师:陈培芹
听我爱读书的爷爷讲,前几十年的书店,非“店”也,应叫“摊”。其大小不一、种类混杂。太阳当空,记得那卖书人挑拣一竹椅,坐在摊后。左手秉一书,右臂悬一扇,颇有文雅书生的意味。那人身子侧倾向前,脸色却也是变化万分,嘴里似也絮叨着什么。来客之时,卖书人书一放,站直起身,神色微和,嘴角一扬,和颜悦色地为客人介绍着什么。
买书人也仅是眼皮稍稍一抬,闭嘴缄默,后又东瞧西瞥。那摊上书不尽其数,大都是一些《聊斋志异》《笑林广记》《三侠五义》的中国古典文言小说。那天气也是惹人厌,至少买书人是如此感觉。空气闷得很,悠悠传来聒噪的蝉叫,犀利而尖锐,好比一台切割机在你耳旁作业。阳光多灿烂,买书人恨不能有一台散热器。头也流汗,蓬头垢面,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买书人手瑟缩地伸向中意的那书,吹尽其上灰尘,微微翻开,眯眼就着泛黄纸张细致读起。良久,那买书人似也站累,且为太阳照耀之故,竟两目发直,双颊憋红,活似一条水煮鱼。那卖书人见得,忙寻出一椅,招呼其坐下,买书人也淡笑以示感谢。见买书人无买此书之意,卖书人也不急,静坐观书,贪得其乐。
听我爱读书的爸爸说,世纪末的最后几年,书摊渐渐被书店所取代。走进书店,遥遥张望侧柜里的书,要命的是你在看着它,而它却安然躺在其中。更不好意思惊动销售人员,一旦惊动,碍于面子,不得不买,只好看着书名猜内容。
拿起一本书,偏偏这书看似瘦弱,拿至手里竟不知怎么增重不少,然后愈往下翻心愈不快,最后眼一闭,狠狠扫了一下价格,口水一咽,心竟发慌得很。
时光滑过,到了我能读书时,已是本世纪初。大大小小的书店比比皆是,各地都兴办起了“书城”。这书城不愧曰“城”,一般都具有3、4层楼高,门口通常摆有四五台警报器,其旁约五六米便是收银台。这“城”极为广阔,好比一个足球场。周遭放十几台超大型书柜,其上,花花绿绿的书琳琅满目。天花板上挂有几十盏金碧辉煌的吊灯,微微一亮,也把整个大厅照的鲜亮鲜亮。还有几大桶鲜花立于其中,芬芳又沁鼻。这架势,足以和西欧古典城堡有得一拼。
书城的书足以用成万上亿来形容。什么科幻、武侠、侦探、言情、文学……样样俱全。每逢节假日,刚进这书城不禁倒吸口凉气,一眼望去,除去人还是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中学生、小学生,尚有几岁的婴儿被父母牵着小手穿行其中。这群人也都是各具情态:这人翻翻这里,那人瞅瞅那里,这人捡起后又放下,那人打开后又闭合,这人倚在书架上静观,那人干脆坐到地上独览,这人急火火挑上几本迅速离开,那人慢悠悠搜寻着,真好比一个商贩满屋、鱼龙混杂的珠宝市场。
也曾亲眼见一贼子偷书。这贼子先挑一本早已心仪的书,缩在一角落里看,先将其僵硬如钢的皮夹子张开,后左手借搔头状掩住,右手缓缓把书放在衣服里,搔头完毕,头发一甩,然后人一直,一书入肚。这贼子乐不思蜀,又偷一盒CD。最后这贼子抬头但不挺胸地走出书城,谁料门旁警报器鸣叫不止,贼子好奇,回头探个究竟,但最终痛失逃跑良机,被警卫当场抓获……想来这贼子也十分愚笨,进“城”时竟没“侦查”到警报器,想必应是“新手”吧……
回顾我家祖孙三代人与书店一起走过的日子,短短几十年时间,从小书摊到书店再至如今这书城,其规模与读者的变化竟如此之大,着实令人钦佩。不想揭示什么社会现象,也不想流露什么感情,谨想以此文记述中国书店的变化与人们对读书的态度。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崂山第十一中学校九年级二班
指导老师:陈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