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弨钞校本《广川书跋》研究

来源 :艺术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川书跋》传世版本主要有国家图书馆藏传文氏玉兰堂明钞本(以下简称“文钞”)、明吴宽丛书堂钞本(以下简称“丛书堂本”)、钤归有光“世美堂”印明钞本(以下简称“世美堂本”)、湖南图书馆藏明秦氏雁里草堂钞本(以下简称“秦钞”)、《王氏书苑》本及《津逮秘书》本;清代何焯校本、卢文弨钞校本、《四库全书》本、上海图书馆藏钞本、辽宁图书馆藏张力臣钞本,以及上海师大图书馆藏民国《徐氏初学堂群书辑录》本等.
其他文献
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对展陈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设立方向.从四个方面对可持续性进行解读,包括审美价值的回归、重新定义设计生命周期、空间的可持续性、可循环材料的实践.从社会认知、社会需求、社会回馈等多重角度,对展陈空间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为展陈空间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鲁迅说过很激烈地否定中医的话,于是,鲁迅对中医的态度,鲁迅与中医的关系,就成了被反复谈论、研究的问题.这方面的文章实在很多.有的文章,态度很严肃,是在学术的意义上探讨问题;有的文章,则写得很随意,非学术的立场、动机左右着作者的判断.大体说来,这些文章的基本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观点,是认为鲁迅始终反对中医.这种观点有一个人所共知的逻辑前提: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是始终反对传统文化的,中医自然便在始终反对之列.第二种观点,是认为鲁迅其实并不真的反对中医,那些强调鲁迅反对中医的观点,是对鲁迅的误解
期刊
从研究生时期,我开始着手跟着导师尝试创作,这些作品跨度约十年时间,人物为主体视角的创作居多,这跟我生活的环境直接相关联.其他画面因素也比较繁杂,多以一种旁白似的功能存在.早期作品比较强调意义的表达,有些观念的东西在里面;中期作品是一种回溯,有些作品技法面貌偏古典意味,不甚成熟,这段时期我会经常跑去看北京故宫,各大博物馆里馆藏国画真迹,所受感染仅语言不能尽述.这段时期的作品很明显能看到这个影响带来的蛛丝马迹;而近几年的作品似乎脱离了一些刻意,有了较为松动自然的表达,这些创作上的转变,我以时间线去阐释作品的发
期刊
无名营造社最初设立于日本京都,自2017年6月归国返乡落户于贵州黔东南乡村,由一群关心乡土地域建筑实践的青年建筑师所构成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本文以分享“无名营造”社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四年间的实践项目为对象,通过空间生产以及事件生产等具体工作成果进行叙述,从而展开论述“无名营造”社如何应对中国乡村现状多元课题挑战的思考力与行动力,如何摸索以建筑设计为主要路径的乡村在地实践的诸多可能性.
期刊
1992年版《郭沫若书信集》下册所收“1955年3月18日”致尹达信认定的写作年份有误--2017年出版的《郭沫若年谱长编》(5卷本)认可该写作年份①,本文拟对此进行考证并对古籍诠译馆的筹备情况略加梳理.
期刊
是谁或什么决定了未来一年或更远的将来衡量艺术的标准?是艺术家、策展人、画廊艺术家、博物馆馆长、拍卖专家、社会和政治活动家们.这些艺术界活跃的参与者的阵容是兼容并蓄与多样化的.此外,还有一些机构也帮助铸造了这个舞台.在这一期文章《决断者》中,《艺术新闻》的编辑们着眼于现在,试图预见未来一年将会发生些什么.
宋代以降,《王会图》的记载、题跋从未间断.徐邦达先生曾说《职贡图》即《王会图》[1],此说并不准确,因为徐先生所说的《王会图》,实际上是一件名称误植的梁《职贡图》摹本.梁《职贡图》与唐《王会图》两种职贡图绘常为人混淆.自20世纪60年代金维诺先生《“职贡图”的时代与作者——读画札记》,揭示梁元帝《职贡图》的传世摹本后[2],讨论者众.拙文《梁元帝与唐阎立本》已明确梁元帝《职贡图》与其诸多摹本记载,见有误冠“王会图”之名者[3],本文则进一步厘清唐《王会图》的面貌.
期刊
托名王羲之所作的《笔势论》,是一篇著名的书法技法类文献.此文出现于初唐时期,经过后世学者的改编整理,产生了众多不同的版本,又被多种书学丛辑著作收录,从而广泛流传,影响书坛至巨.这篇“文鄙理疏,意乖言拙”(孙过庭语)的书学文献,其真实性从孙过庭时代开始就受到质疑,但囿于文献不足和视野所限,其版本真伪、流传轨迹、文字增饰过程、书法史价值均留下了较大的研究空间,以下略作探讨.
期刊
目前,学界关于胡风在日本时期的研究稍显薄弱,而这一时期对其文艺创作以及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极为重要.徐霖恩认为:“在胡风数十年的文学生涯中,30年代留学日本是其重理思想、告别旧我、确立新的文艺观的转折.参与日本普罗文化学术研究机构,使他有机会较系统的接触马克思主义,人生观艺术观发生变化的时期”①.
期刊
近来笔者整理抗战时期香港话剧运动史料,发现在1939年4-7月间,夏衍频繁地在香港参加社会活动,并且在《申报(香港版)》①发表了若干文章.这些活动与文章在夏衍生前出版的《懒寻旧梦录》《夏衍生平年表(初稿):1900--》《夏衍著译系年》等文献中未体现,2005年出版的《夏衍全集(1-16卷)》对这些文章的一部分也是失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