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是有效控制投资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做好市政工程预结算工作可以避免不合理开支,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同时又能保证正常的公用设施运行。
关键词: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核;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市政工程结算审核人员在工作中往往接触许多工程项目, 项目工程造价编审是否准确, 造价控制是否合理, 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而且关系到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做好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核,既能维护国家的利益, 让国家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每一分钱都能落到实处, 又能以公正的態度维护有关方面的合理经济利益、规范市场。
一、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核要点
1 设计质量
工程设计图纸表达不清、内容不详会导致大量设计变更,给结算带来极大不便。预算员必须熟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以及施工图和标准图集,并具有一等的施工技术知识,才能做到精益求精,有条不紊,精确地做出一个标准的预算。为了不影响工程造价,图纸会审前预算员应详看图纸,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防患于未然。施工图预算项目数十、数百、数据成千上万。对于初学者来说,乍一看,好象各项目、各数据之间毫无关系。其实不然,这些项目、数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就可以摸索出它们的规律。可利用这些规律来计算工程量,避免做一些无用功。
2 实物量与人工价格
根据以往预算、结算的经验,主材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70%左右,而工程材料、设备,特别是安装工程的材料设备,品种多、数量大,价格又往往因购买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市场行情;其次,要明确价格的组成要素。为了统一价格标准,减小预决算的差异,首先,不论材料、设备数目多少均以出厂价为准,材料预算价格数目少的采购时为零售价的不调增:数目大的采购时为优惠价的不调减;其次,明确定价的对象、即材料没备规格型号及生产厂家,如果当地部门为维护施工单位利益不允许确定厂家而由施工单位自定,其预算价格可采用统一的参考价,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选用的材料时需经建设单位和施工监理共同签认,结算时由结算编制人员根据最终测算价格而调整。
3 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如工程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基础开挖的施工方法及出碴、材料运距及方式,砼拌制运输、重要或特殊机械设备的安装方案等等,这些相关资料应及时上报监理人员和建设单位,同时应办好审批手续,为工程预(决)算提供重要依据。
4现场签证
众所周知,在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材料代用的情况。结算一般可由已审核、审定的预算和由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而引起的增加工种结算组成,而增加工种结算往往漏洞多,管理难,人为因素多,结算争议大,因此,加强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的预决算编制人员对现场签证采取不论其是否合理,只要有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签章均照算,结果造成结算不准或与工种实际造价不符。因此,结算编制人员应对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技术措施认真分析其合理性、准确性、并征求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工程监理总监的意见,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进行结算编制,从而减少相互扯皮,确保结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地反映工程造价。
5 预算员除了注意以上细节外,还应该熟悉工程合同及与预算相关的协议等,并且熟知政府造价部门有关的预算规章制度。
二、做好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查的几点建议
市政工程预算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技巧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预算员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总结和提高。
1谨慎对待有争议的问题
对于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查工作中出现的有争议问题,预结算审查人员可将有争议的问题,整理成书面材料,并分别写清楚每个问题应按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所套定额、计算方法等, 然后通知对方, 以求得问题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双方可以约定时间、地点共同研究问题,交换意见。双方都应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改的精神,相互提供计算资料、依据、套用定额及有关规定,最终达到以理服人、认识一致。争议双方经过协商后,仍对一些问题有分歧,可请当地造价管理站进行调解。在接到双方的邀请后,经过调查研究,再与双方约定时间、地点,在听取双方意见的基础上,分析各方提出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按照国家或地方规定,支持正确一方并向另一方作必要的解释。如果经过调解仍有个别问题存在重大分歧没有解决,双方把分歧意见写成书面材料,报送本地区工程造价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请求裁决。
2提高预结算审查人员的水平
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查工作,头绪繁多,工作量大,工作时间跨度大,因此,对于从事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查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责任心就显得极为重要。预结算审查专家除对所审查的项目预结算进行审查评价之外,应列出预结算编制中存在问题及其引起原因的明细清单与项目实施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意见交换,以便于预结算编制人员进行预结算修改,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以提高预结算编制的整体水平。
3审查隐蔽验收记录
验收的主要内容是否符合设计及质量要求,其中设计要求中包含了工程造价的成份达到或符合设计要求,也就达到或符合设计要求的造价。因此,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进行工程结算的前提。目前, 在很多建设项目中隐蔽工程没有验收记录,到竣工结算时,施工企业才找有关人员后补记录,然后列入结算。有的甚至没有发生也列入结算,这种事后补办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仅存在严重质量隐患,而且使工程造价提高,并且存在严重徇私舞弊腐败现象,因此,在审查隐蔽工程的价款时,一定要严格审查验收记录手续的完整性、合法性。验收记录上除了监理工程师及有关人员确认外,还要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并注明记录日期,防止事后办记录或虚假记录的发生,为竣工结算减少纠纷铺平道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4预结算审查应当重点突出
由于不同的个体存在认知差异,对市政工程项目控制目标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将不同程度地反映在预算编制和工程结算中。因此,预结算审查就显得必要。施工图预结算的审查,主要抓住结构工程量计算和较复杂的桥梁隧道工程的定额套用,以及容易发生失误或容易使人忽视的具体问题上,如隧道的工字钢架及格构拱架,这是审查的关键所在。通常应侧重审查预结算表中采用工作项目的技术条件、相关工作量、相关调整系数、预结算标准等预结算编制的主要客观依据是否充分,预结算编制说明是否详细合理等。与此同时,预结算审查专家除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对项目设计预算和工程结算执行审查把关之外,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指导项目设计预算编制人员和工程结算人员提高预结算编制水平。
三、结束语
市政工程投资大、任务重、时间紧, 工程结算审核人员常要在短时间内查看大量的图纸资料, 进行无数的验算, 反复查找核对定额, 计算汇总大量的数字, 这就要求审核人员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又要有熟练的业务素质, 否则稍有疏忽就可能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 如何保证竣工结算的公平、公正、合理和准确, 这就成为广大市政工程结算审核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宋素萍,方军,徐有丰.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0)
[2] 李志来.浅谈市政工程中的造价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1)
[3] 杨善书.浅谈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J]. 四川建材. 2010(01)
[4] 王雪莲.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结算审查的几点建议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1)
关键词: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核;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市政工程结算审核人员在工作中往往接触许多工程项目, 项目工程造价编审是否准确, 造价控制是否合理, 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而且关系到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做好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核,既能维护国家的利益, 让国家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每一分钱都能落到实处, 又能以公正的態度维护有关方面的合理经济利益、规范市场。
一、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核要点
1 设计质量
工程设计图纸表达不清、内容不详会导致大量设计变更,给结算带来极大不便。预算员必须熟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以及施工图和标准图集,并具有一等的施工技术知识,才能做到精益求精,有条不紊,精确地做出一个标准的预算。为了不影响工程造价,图纸会审前预算员应详看图纸,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防患于未然。施工图预算项目数十、数百、数据成千上万。对于初学者来说,乍一看,好象各项目、各数据之间毫无关系。其实不然,这些项目、数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就可以摸索出它们的规律。可利用这些规律来计算工程量,避免做一些无用功。
2 实物量与人工价格
根据以往预算、结算的经验,主材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70%左右,而工程材料、设备,特别是安装工程的材料设备,品种多、数量大,价格又往往因购买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市场行情;其次,要明确价格的组成要素。为了统一价格标准,减小预决算的差异,首先,不论材料、设备数目多少均以出厂价为准,材料预算价格数目少的采购时为零售价的不调增:数目大的采购时为优惠价的不调减;其次,明确定价的对象、即材料没备规格型号及生产厂家,如果当地部门为维护施工单位利益不允许确定厂家而由施工单位自定,其预算价格可采用统一的参考价,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选用的材料时需经建设单位和施工监理共同签认,结算时由结算编制人员根据最终测算价格而调整。
3 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如工程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基础开挖的施工方法及出碴、材料运距及方式,砼拌制运输、重要或特殊机械设备的安装方案等等,这些相关资料应及时上报监理人员和建设单位,同时应办好审批手续,为工程预(决)算提供重要依据。
4现场签证
众所周知,在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材料代用的情况。结算一般可由已审核、审定的预算和由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而引起的增加工种结算组成,而增加工种结算往往漏洞多,管理难,人为因素多,结算争议大,因此,加强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的预决算编制人员对现场签证采取不论其是否合理,只要有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签章均照算,结果造成结算不准或与工种实际造价不符。因此,结算编制人员应对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技术措施认真分析其合理性、准确性、并征求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工程监理总监的意见,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进行结算编制,从而减少相互扯皮,确保结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地反映工程造价。
5 预算员除了注意以上细节外,还应该熟悉工程合同及与预算相关的协议等,并且熟知政府造价部门有关的预算规章制度。
二、做好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查的几点建议
市政工程预算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技巧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预算员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总结和提高。
1谨慎对待有争议的问题
对于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查工作中出现的有争议问题,预结算审查人员可将有争议的问题,整理成书面材料,并分别写清楚每个问题应按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所套定额、计算方法等, 然后通知对方, 以求得问题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双方可以约定时间、地点共同研究问题,交换意见。双方都应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改的精神,相互提供计算资料、依据、套用定额及有关规定,最终达到以理服人、认识一致。争议双方经过协商后,仍对一些问题有分歧,可请当地造价管理站进行调解。在接到双方的邀请后,经过调查研究,再与双方约定时间、地点,在听取双方意见的基础上,分析各方提出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按照国家或地方规定,支持正确一方并向另一方作必要的解释。如果经过调解仍有个别问题存在重大分歧没有解决,双方把分歧意见写成书面材料,报送本地区工程造价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请求裁决。
2提高预结算审查人员的水平
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查工作,头绪繁多,工作量大,工作时间跨度大,因此,对于从事市政工程预结算审查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责任心就显得极为重要。预结算审查专家除对所审查的项目预结算进行审查评价之外,应列出预结算编制中存在问题及其引起原因的明细清单与项目实施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意见交换,以便于预结算编制人员进行预结算修改,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以提高预结算编制的整体水平。
3审查隐蔽验收记录
验收的主要内容是否符合设计及质量要求,其中设计要求中包含了工程造价的成份达到或符合设计要求,也就达到或符合设计要求的造价。因此,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进行工程结算的前提。目前, 在很多建设项目中隐蔽工程没有验收记录,到竣工结算时,施工企业才找有关人员后补记录,然后列入结算。有的甚至没有发生也列入结算,这种事后补办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仅存在严重质量隐患,而且使工程造价提高,并且存在严重徇私舞弊腐败现象,因此,在审查隐蔽工程的价款时,一定要严格审查验收记录手续的完整性、合法性。验收记录上除了监理工程师及有关人员确认外,还要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并注明记录日期,防止事后办记录或虚假记录的发生,为竣工结算减少纠纷铺平道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4预结算审查应当重点突出
由于不同的个体存在认知差异,对市政工程项目控制目标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将不同程度地反映在预算编制和工程结算中。因此,预结算审查就显得必要。施工图预结算的审查,主要抓住结构工程量计算和较复杂的桥梁隧道工程的定额套用,以及容易发生失误或容易使人忽视的具体问题上,如隧道的工字钢架及格构拱架,这是审查的关键所在。通常应侧重审查预结算表中采用工作项目的技术条件、相关工作量、相关调整系数、预结算标准等预结算编制的主要客观依据是否充分,预结算编制说明是否详细合理等。与此同时,预结算审查专家除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对项目设计预算和工程结算执行审查把关之外,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指导项目设计预算编制人员和工程结算人员提高预结算编制水平。
三、结束语
市政工程投资大、任务重、时间紧, 工程结算审核人员常要在短时间内查看大量的图纸资料, 进行无数的验算, 反复查找核对定额, 计算汇总大量的数字, 这就要求审核人员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又要有熟练的业务素质, 否则稍有疏忽就可能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 如何保证竣工结算的公平、公正、合理和准确, 这就成为广大市政工程结算审核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宋素萍,方军,徐有丰.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0)
[2] 李志来.浅谈市政工程中的造价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1)
[3] 杨善书.浅谈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J]. 四川建材. 2010(01)
[4] 王雪莲.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结算审查的几点建议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