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它的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使得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思想多样和价值多元的条件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28-01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高度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思想多样和价值多元的条件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凭借两大理论基石——辩证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至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作为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在自身的运动进程中也需要形成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中国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适合中国人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所做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
(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一直向我们的老大哥苏联学习,所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制度等东西都照抄照搬苏联。由于受苏联模式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曾经一度被制度化,忽略了其价值维度,这导致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严重失误。苏联解体后,中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试图创立中国自身的理论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注重从价值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将共同富裕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之中,纠正了以前对社会主义制度化的错误理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胡锦涛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等。这表明对社会主义价值的理解在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加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种理性高度。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进入新时期,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发,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愈加明显,社会上出现了道德下降、诚信缺失等消极现象。这些现象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相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科学的道德遵循和价值判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当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支撑。
(二)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目标与追求,是现阶段引领中国前进的精神旗帜和思想支柱。当前我国正处于“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适时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一个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道德氛围,净化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己主义、奢侈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重塑社会心理、重振民族精神,提高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党员同志从不敢腐、不能腐到思想上的不想腐,从根源上杜绝腐败问题,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而党的领导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有利于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
现代国家的竞争,是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作为“软实力”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相辅相成,是强国的两大支撑,并且“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全球化,使得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新的思想文化碰撞不断出现。西方国家凭借着其先进的科技,强大的武力,将侵略逐步从军事上转移到思想上,用西方的价值观冲击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进行文化渗透,企图潜移默化的改变别国的思想文化与精神支柱,达到他们不费一兵一卒消灭他国的目的。像西方的利益至上等观念对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产生了深远影响。再这样的环境下,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目标,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展现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邵会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其意义[D].河南大学,2011.
[4]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1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28-01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高度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思想多样和价值多元的条件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凭借两大理论基石——辩证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至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作为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在自身的运动进程中也需要形成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中国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适合中国人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所做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
(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一直向我们的老大哥苏联学习,所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制度等东西都照抄照搬苏联。由于受苏联模式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曾经一度被制度化,忽略了其价值维度,这导致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严重失误。苏联解体后,中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试图创立中国自身的理论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注重从价值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将共同富裕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之中,纠正了以前对社会主义制度化的错误理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胡锦涛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等。这表明对社会主义价值的理解在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加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种理性高度。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进入新时期,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发,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愈加明显,社会上出现了道德下降、诚信缺失等消极现象。这些现象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相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科学的道德遵循和价值判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当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支撑。
(二)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目标与追求,是现阶段引领中国前进的精神旗帜和思想支柱。当前我国正处于“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适时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一个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道德氛围,净化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己主义、奢侈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重塑社会心理、重振民族精神,提高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党员同志从不敢腐、不能腐到思想上的不想腐,从根源上杜绝腐败问题,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而党的领导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有利于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
现代国家的竞争,是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作为“软实力”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相辅相成,是强国的两大支撑,并且“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全球化,使得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新的思想文化碰撞不断出现。西方国家凭借着其先进的科技,强大的武力,将侵略逐步从军事上转移到思想上,用西方的价值观冲击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进行文化渗透,企图潜移默化的改变别国的思想文化与精神支柱,达到他们不费一兵一卒消灭他国的目的。像西方的利益至上等观念对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产生了深远影响。再这样的环境下,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目标,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展现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邵会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其意义[D].河南大学,2011.
[4]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