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储能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未来卖电用户和用电用户之间可以直接交易了,自家楼顶太阳能光伏发的电,可以直接卖给邻居或者周边机构。而智能家居的用电大数据,将会让家电生产商更好地进行个性生产定制。
一块小的硅片,可以通过吸收和储存太阳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它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手电筒、儿童玩具等,大到运载火箭或宇宙飞船。
把这个梦想变为现实的,就是十年深耕在光伏发电领域,以研发创新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企业家丁尚云。务实而低调的他,采访中一直强调要做赢得老百姓口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民族品牌,“以前都是做数量,现在我們是做质量,以前都是做制造业,现在做创造业,现在不是做产品,是做品牌。”当初创办企业是因为情怀而起,如今在他肩上还多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敢为人先的他看好新能源的未来,“我们不是做一个企业,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个行业,要把光伏行业的技术做到顶尖。”
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是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希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很多人下海经商,寻求新的出路。
丁尚云,出生在建始县茅田乡新场坪村。小时家里穷,他十四五岁就走出深山,走出家门,跟随外出务工大潮,碾转南北,从最基层的员工做起,体验了生活的种种艰辛与困苦。
多年的耕耘打拼,不仅让他收获了宝贵的创业经验,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3年,丁尚云回到家乡,成功并购国有企业建始县化肥厂。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一个政策指令的下达改变了他的人生路径。他经营的化肥厂属于高能和高污染企业,邻着下游建始的母亲河,生产排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河道污染,因环保治理成本太高,企业无力回天。这时候,国家出台了关于限期关停传统小氮肥企业的指令。
当初收购化肥厂,年轻气盛的丁尚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如今这个警钟重重的敲醒了他。关闭工厂固然很痛,但这是他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必然选择,他无怨无悔。企业关闭了,下一步该何去何从?他曾一度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2007年的一天,丁尚云正在家闲得发慌,无意间看到电视播放一条新闻,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外汇局联合下发了一个关于鼓励沿海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文件,他愣了几秒钟,突然拍了下脑门,一个想法在他脑子里蹦了出来,他要走出去。
为了选准一个适合在建始发展的项目,丁尚云辗转广州、深圳、福建、浙江及江苏等地,拜访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先行者和专家,对国家新时期的产业方向和政策作详细分析,对太阳能产业上游材料供应及国内外市场作细致地实践调研。
三个多月的准备,一个新的规划图在他脑子里成型。“我想要做一个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情,所以我就选择了清洁能源。”之前办化肥厂关停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一个企业家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性,所以在第二次事业选择时,他给自己确立的标准便是,既环保又节能。
经过筹划,2007年9月建始太阳能光电公司宣告成立, 2012年,第一座信息智能化示范发电站,生产加工车间及综合性办公楼拔地而起。
正当对未来事业怀抱着憧憬时,2009年欧洲爆发债务危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光伏市场从上游晶硅价格到下游组件价格都经历着大规模的价格跳水,市场的萎靡,让光伏企业跌入寒冬。2010年金融危机中刚缓过气,又面临库存压力过大的困境。紧接着,2011年、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遭遇美国反倾销、欧盟反倾销,对输入美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重税,让中国光伏行业再次陷入低谷,太阳能新能源领域更是如此。2013年3月,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军企业无锡尚德轰然倒塌。湖北8家太阳能光伏企业中,有7家处于停产或者是半停产状态。
丁尚云创办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同样被卷入这场萧条大潮中。但以前经历的种种挫折,反倒让他冷静面对眼前这一切。他分析原因,寻找突围的路径。
市场在外、技术在外是中国光伏企业所面临的头等难题,没有核心生产力,致使企业在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方面严重滞后,“大而不强”成为当时光伏巨头的代名词,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掌握核心生产力,走科技创新之路。
看到了症结所在,丁尚云不再彷徨,2012年,他在本部建起了第一座信息智能化示范发电站,投入巨资用于产品研发,以高薪聘请德国专家,组建研发团队。同时,研发物联网,为太阳能光伏在国内的推广及应用,写下了划时代的重重的一笔。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目标、任务和路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丁尚云带领企业也正是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了突围和逆袭。他建设自己的研发队伍,做发明,搞创新,借鉴他山之石。联想到一个“美国总统说他们现在步兵打仗,每一个坑、每个槛他都知道,最细致的甚至知道他们的鞋带有没有系好”的故事。丁尚云说:“我们光伏电站能不能实现时时监测?哪个时点发电高、发电多少,各方面数据都能监测?回来之后,我向中国的专家咨询,他们说能行,能行我就做。”
丁尚云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在省州科技等部门支持下,与湖北民院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在不断挖掘科技创新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相继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级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认定。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7项,其中7项发明专利(1项国际专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及关键技术,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技术。 在国务院及科技部、发改委等国家机关指导下,2015年6月“国家863计划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基地在永恒公司成功挂牌。“经过几年的自主研发,我们研发出的这套4.0版本的物联网,装了一个芯片。24块板都在发电,有一块板不发电,就跳出来,可以去维护。相对于同行业来说,维护成本降低了33%。这是我们公司的核心技术。我能帮你打造一个高效的电站出来。”企业几年之内研发完成了转换率极高的双模电池片技术,太阳能智能电站遥感技术,领跑国内光伏产业。同时,企业承接国家“863”计划异质结产业化项目,打造自动化信息智能化组件生产线,實现颠覆性突破,跨越式发展。
“永恒太阳能在科技创新上孜孜以求。研发投入9000余万元,现在在全球,大到每个电站,小到每块发电板,发电功率、效率、收益、温度等指标我们时时都能监测到,这个标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丁尚云自信地说道。
企业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电池信息系统及应用”技术,研发了智能光伏云平台,即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监控全球每个光伏电站每块电池板的发电情况,填补了国内太阳能光伏电站深度监控系统空白,对国家推行分布式光伏电站,提高光伏电站的量化管理和维护、降低光伏电站和运营成本,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丁尚云痴迷于创新,不仅科研上创新,而且形成了物联网、云电站数据管理、终端分销,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让企业完成了技术革新,也实现了资本模式的创新。团队管理模式、营销策略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新能源光伏领域,属于全国首创。
为响应国家光伏扶贫战略,永恒集团推出了全球光伏云电站众筹模式,即“互联网+太阳能+众筹”。想象一下,用手机就能查看家里的太阳能电池板运行情况,每个人都能成为电站“站长”。最关键的是,既能够实现自给自足,清洁低碳,也可以获得稳定的受益。
“在技术上不创新不行,商业模式上不创新也不行。永恒太阳能企业打破单纯地规模化生产与买卖的束缚,围绕创新团队管理模式、创新营销策略模式。探索定制化、个性化、智能化,走共创、共享、共赢、共同富裕之路。”丁尚云说,“永恒集团不做一锤子买卖,而是认购与托管‘两条腿’走路,简而言之就是用户装电站,公司负责维护,时时监控,让它多发电、时时发电。产权是你的,收益是你的,我来帮你托管。”
“现在一定要有高技术的投入,不要光想着国家给补贴电费,要从研发上、发明上下功夫,不要计较那些补贴费用。你有高技术的话,国家就不需要给你补贴。”就是这样的坚持,永恒集团企业从当初一个只有20人、年产值仅300余万元的小厂,发展到如今产值突破五亿元、税收过千万的现代化高新技术的龙头企业,10年的努力终究回报。丁尚云说永恒太阳能和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一样,10年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现在企业蒸蒸日上,2017年销售额近10亿元。
近几年来,永恒太阳能公司积极对接国家及省支持光伏发电,建分布式家庭电站等惠民政策,积极探索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模式,与县商务局等部门,探索“造血式扶贫”,运用公司物联网4.0版运维技术,在20余村援建村级光伏电站,按照公司托管运营模式,村年受益5.1万元。据统计,全县已有300户在自家屋顶建分布式家庭电站。
十年磨一剑,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坚守的信念和社会责任,这是丁尚云在自己身上和企业身上一直践行的理念。丁尚云少时清贫,有过无助、挫折、彷徨、失败,也曾被别人帮助过,成长中经历的困苦与不易,让他更懂得受助者的需要……
20多年来,丁尚云一方面带领团队做大做强企业,一方面不遗余力,与3个老乡坚守18年不间断地关爱茅田福利院老人,捐资助学、助困助残。同时,投资30余万元为福利院等捐赠太阳路路灯。
2013年,他返回故乡,看到乡亲们吃的水还是自然的雨水,几十年了贫困仍然没有改变。这一年其实也是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丁尚云丝毫没做犹豫,愣是挤出50多万,给村里买抽水泵,建了一口一万多方水的取水池,村里700多口人,第一次喝上了纯净的自来水,村民们连声道谢。“我们就是要支持他们,要有责任担当。没有责任感而做企业的人,我觉得不能叫企业家。”丁尚云发自肺腑的说。
2008年“华尔街”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在公司承受巨大损失的前提下,丁尚云咬紧牙关,坚持不裁员并给员工发放基本工资。同样在2013年企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他借高利给工人发工资。“不能欠工人的,这个一定要做到。我做了10年的光伏企业,没欠过工人一分钱工资。”
企业里有一位员工是孤儿,从2007年加入企业,这里便成了她的家,2009年有了男朋友要谈婚论嫁了,丁尚云给新人安排了房子,置办家具,宴请宾客,他像一个大家长一样,关爱着每一个员工。
企业成立之初招收的第一批员工,现在90%都还留在企业,并已成长为企业的管理骨干。在这里,老总和员工是亲情关系,每个员工都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担荣辱,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走民生之路。”丁尚云,就是这样一个柔情铁汉,奋斗的路上坚毅而执着,人生路上踏实而淡定。“为地球减负,为未来充电,这是我的使命。”
一块小的硅片,可以通过吸收和储存太阳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它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手电筒、儿童玩具等,大到运载火箭或宇宙飞船。
把这个梦想变为现实的,就是十年深耕在光伏发电领域,以研发创新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企业家丁尚云。务实而低调的他,采访中一直强调要做赢得老百姓口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民族品牌,“以前都是做数量,现在我們是做质量,以前都是做制造业,现在做创造业,现在不是做产品,是做品牌。”当初创办企业是因为情怀而起,如今在他肩上还多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敢为人先的他看好新能源的未来,“我们不是做一个企业,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个行业,要把光伏行业的技术做到顶尖。”
深山崛起高新科技企业
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是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希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很多人下海经商,寻求新的出路。
丁尚云,出生在建始县茅田乡新场坪村。小时家里穷,他十四五岁就走出深山,走出家门,跟随外出务工大潮,碾转南北,从最基层的员工做起,体验了生活的种种艰辛与困苦。
多年的耕耘打拼,不仅让他收获了宝贵的创业经验,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3年,丁尚云回到家乡,成功并购国有企业建始县化肥厂。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一个政策指令的下达改变了他的人生路径。他经营的化肥厂属于高能和高污染企业,邻着下游建始的母亲河,生产排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河道污染,因环保治理成本太高,企业无力回天。这时候,国家出台了关于限期关停传统小氮肥企业的指令。
当初收购化肥厂,年轻气盛的丁尚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如今这个警钟重重的敲醒了他。关闭工厂固然很痛,但这是他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必然选择,他无怨无悔。企业关闭了,下一步该何去何从?他曾一度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2007年的一天,丁尚云正在家闲得发慌,无意间看到电视播放一条新闻,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外汇局联合下发了一个关于鼓励沿海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文件,他愣了几秒钟,突然拍了下脑门,一个想法在他脑子里蹦了出来,他要走出去。
为了选准一个适合在建始发展的项目,丁尚云辗转广州、深圳、福建、浙江及江苏等地,拜访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先行者和专家,对国家新时期的产业方向和政策作详细分析,对太阳能产业上游材料供应及国内外市场作细致地实践调研。
三个多月的准备,一个新的规划图在他脑子里成型。“我想要做一个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情,所以我就选择了清洁能源。”之前办化肥厂关停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一个企业家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性,所以在第二次事业选择时,他给自己确立的标准便是,既环保又节能。
经过筹划,2007年9月建始太阳能光电公司宣告成立, 2012年,第一座信息智能化示范发电站,生产加工车间及综合性办公楼拔地而起。
自主研发创新光伏品牌
正当对未来事业怀抱着憧憬时,2009年欧洲爆发债务危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光伏市场从上游晶硅价格到下游组件价格都经历着大规模的价格跳水,市场的萎靡,让光伏企业跌入寒冬。2010年金融危机中刚缓过气,又面临库存压力过大的困境。紧接着,2011年、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遭遇美国反倾销、欧盟反倾销,对输入美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重税,让中国光伏行业再次陷入低谷,太阳能新能源领域更是如此。2013年3月,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军企业无锡尚德轰然倒塌。湖北8家太阳能光伏企业中,有7家处于停产或者是半停产状态。
丁尚云创办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同样被卷入这场萧条大潮中。但以前经历的种种挫折,反倒让他冷静面对眼前这一切。他分析原因,寻找突围的路径。
市场在外、技术在外是中国光伏企业所面临的头等难题,没有核心生产力,致使企业在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方面严重滞后,“大而不强”成为当时光伏巨头的代名词,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掌握核心生产力,走科技创新之路。
看到了症结所在,丁尚云不再彷徨,2012年,他在本部建起了第一座信息智能化示范发电站,投入巨资用于产品研发,以高薪聘请德国专家,组建研发团队。同时,研发物联网,为太阳能光伏在国内的推广及应用,写下了划时代的重重的一笔。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目标、任务和路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丁尚云带领企业也正是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了突围和逆袭。他建设自己的研发队伍,做发明,搞创新,借鉴他山之石。联想到一个“美国总统说他们现在步兵打仗,每一个坑、每个槛他都知道,最细致的甚至知道他们的鞋带有没有系好”的故事。丁尚云说:“我们光伏电站能不能实现时时监测?哪个时点发电高、发电多少,各方面数据都能监测?回来之后,我向中国的专家咨询,他们说能行,能行我就做。”
丁尚云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在省州科技等部门支持下,与湖北民院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在不断挖掘科技创新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相继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级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认定。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7项,其中7项发明专利(1项国际专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及关键技术,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技术。 在国务院及科技部、发改委等国家机关指导下,2015年6月“国家863计划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基地在永恒公司成功挂牌。“经过几年的自主研发,我们研发出的这套4.0版本的物联网,装了一个芯片。24块板都在发电,有一块板不发电,就跳出来,可以去维护。相对于同行业来说,维护成本降低了33%。这是我们公司的核心技术。我能帮你打造一个高效的电站出来。”企业几年之内研发完成了转换率极高的双模电池片技术,太阳能智能电站遥感技术,领跑国内光伏产业。同时,企业承接国家“863”计划异质结产业化项目,打造自动化信息智能化组件生产线,實现颠覆性突破,跨越式发展。
突出重围创新商业模式
“永恒太阳能在科技创新上孜孜以求。研发投入9000余万元,现在在全球,大到每个电站,小到每块发电板,发电功率、效率、收益、温度等指标我们时时都能监测到,这个标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丁尚云自信地说道。
企业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电池信息系统及应用”技术,研发了智能光伏云平台,即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监控全球每个光伏电站每块电池板的发电情况,填补了国内太阳能光伏电站深度监控系统空白,对国家推行分布式光伏电站,提高光伏电站的量化管理和维护、降低光伏电站和运营成本,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丁尚云痴迷于创新,不仅科研上创新,而且形成了物联网、云电站数据管理、终端分销,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让企业完成了技术革新,也实现了资本模式的创新。团队管理模式、营销策略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新能源光伏领域,属于全国首创。
为响应国家光伏扶贫战略,永恒集团推出了全球光伏云电站众筹模式,即“互联网+太阳能+众筹”。想象一下,用手机就能查看家里的太阳能电池板运行情况,每个人都能成为电站“站长”。最关键的是,既能够实现自给自足,清洁低碳,也可以获得稳定的受益。
“在技术上不创新不行,商业模式上不创新也不行。永恒太阳能企业打破单纯地规模化生产与买卖的束缚,围绕创新团队管理模式、创新营销策略模式。探索定制化、个性化、智能化,走共创、共享、共赢、共同富裕之路。”丁尚云说,“永恒集团不做一锤子买卖,而是认购与托管‘两条腿’走路,简而言之就是用户装电站,公司负责维护,时时监控,让它多发电、时时发电。产权是你的,收益是你的,我来帮你托管。”
“现在一定要有高技术的投入,不要光想着国家给补贴电费,要从研发上、发明上下功夫,不要计较那些补贴费用。你有高技术的话,国家就不需要给你补贴。”就是这样的坚持,永恒集团企业从当初一个只有20人、年产值仅300余万元的小厂,发展到如今产值突破五亿元、税收过千万的现代化高新技术的龙头企业,10年的努力终究回报。丁尚云说永恒太阳能和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一样,10年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现在企业蒸蒸日上,2017年销售额近10亿元。
近几年来,永恒太阳能公司积极对接国家及省支持光伏发电,建分布式家庭电站等惠民政策,积极探索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模式,与县商务局等部门,探索“造血式扶贫”,运用公司物联网4.0版运维技术,在20余村援建村级光伏电站,按照公司托管运营模式,村年受益5.1万元。据统计,全县已有300户在自家屋顶建分布式家庭电站。
热衷公益爱心扶贫在路上
十年磨一剑,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坚守的信念和社会责任,这是丁尚云在自己身上和企业身上一直践行的理念。丁尚云少时清贫,有过无助、挫折、彷徨、失败,也曾被别人帮助过,成长中经历的困苦与不易,让他更懂得受助者的需要……
20多年来,丁尚云一方面带领团队做大做强企业,一方面不遗余力,与3个老乡坚守18年不间断地关爱茅田福利院老人,捐资助学、助困助残。同时,投资30余万元为福利院等捐赠太阳路路灯。
2013年,他返回故乡,看到乡亲们吃的水还是自然的雨水,几十年了贫困仍然没有改变。这一年其实也是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丁尚云丝毫没做犹豫,愣是挤出50多万,给村里买抽水泵,建了一口一万多方水的取水池,村里700多口人,第一次喝上了纯净的自来水,村民们连声道谢。“我们就是要支持他们,要有责任担当。没有责任感而做企业的人,我觉得不能叫企业家。”丁尚云发自肺腑的说。
2008年“华尔街”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在公司承受巨大损失的前提下,丁尚云咬紧牙关,坚持不裁员并给员工发放基本工资。同样在2013年企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他借高利给工人发工资。“不能欠工人的,这个一定要做到。我做了10年的光伏企业,没欠过工人一分钱工资。”
企业里有一位员工是孤儿,从2007年加入企业,这里便成了她的家,2009年有了男朋友要谈婚论嫁了,丁尚云给新人安排了房子,置办家具,宴请宾客,他像一个大家长一样,关爱着每一个员工。
企业成立之初招收的第一批员工,现在90%都还留在企业,并已成长为企业的管理骨干。在这里,老总和员工是亲情关系,每个员工都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担荣辱,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走民生之路。”丁尚云,就是这样一个柔情铁汉,奋斗的路上坚毅而执着,人生路上踏实而淡定。“为地球减负,为未来充电,这是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