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结合 润物无声

来源 :中国教育探索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ia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坚持文道统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
  【关键词】文道结合 德育内涵 审美教育 随风潜入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在其中。""文"指文章形式,"道"指思想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兼顾到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新课改形势下,该怎样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1. 确立以体验生活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数理化学科的老师,他在课堂上可以不涉及现实、世俗的问题,可以心安理得地"为科学而科学",而语文教师则不行,无论阅读还是写作,你都无法避开现实,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总在其中。可见,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是和人自身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内化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人体验的过程。因此,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它应该是"学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充满个人体验。有一名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体验去诠释课文,评析文章的意蕴,再以真我的语言去演绎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这样的语文课堂——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交流、撞击、放飞,得到生命的满足,找到生命的意义,才是学生精神的家园。
  2.充分钻研语文教材,挖掘德育内涵——"文以载道,道在其中"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象文化知识那样明显,他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这就要求我们深挖教材中的思想性,从深层上挖掘。语文教学中,形象的东西比较多,这些形象中往往倾注了作家深刻的思想和浓厚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教师应挖掘每篇文章中的德育因素,深入钻研,如含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操的课文:《詹天佑》、季羡林的《我的母亲》等,这些课文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利用这些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课文,如《九色鹿》《诚实与信任》的主题是教育学生做人要讲信用,感受到"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等课文,让学生认识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颐和园》则可以看作一篇游览故宫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美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解说词;《穷人》一课,在欣赏名篇的同时,使学生认识了穷苦大众身上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优秀品质,理解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
  总结出来的"道"势必带些牵强和空洞,培养学生独具慧眼,感悟文本的美,引领学生受益一生的就是靠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比道德教育影响更深、比艺术教育范围更广的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合理美好的人生。简言之,美育就是培养提高人的审美素质。语文课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注意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对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的欣赏中油然而生发热爱、向往和追求的欲望,是提高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课文题材,体裁、思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山中访友》一文,它是一篇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让学生领悟了大自然的美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回忆的形式写了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展示了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一代伟人,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一个具有人格美的人才能被许许多多的人尊重和崇拜。当然,美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坚韧美,蔺相如宽以待人的胸怀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美,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美,焦裕禄"心里装着全县人民,而唯独没有自己"的崇高境界美,张思德、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风格美;去理解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美、风格美、语言美;去理解品味亲人朋友之间的真情美等等,使学生思接千里,放眼未来,想美的事,说美的话,做美的人,在美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成为真正的"四有"人才。
  综上所述,把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坚持文道统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学生灵魂的塑造,不是某一科、某一课就可以完成的,它要靠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并有机地加以渗透和结合,不露痕迹,达到随风潜入的境界,这可以说是真正贯彻了文道统一的思想。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实践,为真正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目标而不断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依法执教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大趋势,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健全,国家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高度民主的法制轨道。在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树立高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依法执教 严谨治学 问题探析 解决途径  所谓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
期刊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在教学时,如何让情感充满语文课堂呢?    1 找准情感点,引起共鸣    教材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教材,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课
期刊
【摘要】小班化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小班化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空间,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 "优化"教学 因材施教 活动空间增加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计生政策和人类生育观念的转变,农村人口锐减,小规模学校和小班化教学的出现势在必然。这种小规模学校的小班化教育显然不能与优质
期刊
【摘要】食品雕刻是一种美化宴席,陪衬菜肴,烘托气氛,增进感情的造型艺术,不论是国宴,还是宴会、喜宴等,都能显示出其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它是烹饪技艺和造型艺术的结合,使美食与艺术享受兼得,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烹饪师高超的技艺与巧思,是中华一绝,被外国朋友赞誉为"中国厨师的绝技""东方饮食艺术的明珠"。  【关键词】食品雕刻 写意 写实 以形写神 应用  食品雕刻作品是以蔬菜瓜果
期刊
【摘要】家校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有效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家校沟通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沟通中,仍然长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本文就目前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如何有效沟通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家校沟通 现状 原因分析 有效沟通 策略  家校沟通是学生
期刊
【摘要】反思活动的思考过程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考问题",而是要求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反思是个体,乃至整个群体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笔者作了以下实践:一、进行反思型课堂教学设计;二、编制反思型训练题;三、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反思能力 教学设计 训练题
期刊
【摘要】指导引领课堂建设工作的同时,各县市区、各学校也进行了大量富有探索性的工作,加大了对课堂教学基本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的研究,总结概括出了简约化、真实性、主动式、分层次、高效率等五个主要特点,"学、教、练、评"等四大模块和"定向、导学、合作、讲解、检测、评析"等六个环节等教改思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坚持以教育心理学为支撑,从研究学生出发,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等经验已成为区域深入推进课
期刊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重视化学实验,做好化学实验,创新化学实验,是我们每位化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中,应当具备的品质和素养。  【关键词】实验 兴趣 思维能力 总结能力 探究精神 创新意识 重要地位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期刊
【摘要】社区文化一直影响着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进程和价值观。因此,我们文化站积极与学校协同,以便能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的互补作用。本文是我对"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促进教育相互之间的协调"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社区文化 学校 家庭 教育 协调 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社区对学生的综合影响日趋明显。一直以来,学校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已经足够重视,却对社区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重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而多年以来,应试教育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阻碍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更符合教育规律,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要使这种现象得到改善,就应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改变旧的教育体制,正确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