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有一个提问:“如果一个人掉进水里,周围只有你一人,而你又不会游泳,该不该跳下去?”比较一致的建议是:不该跳。因为不会游泳,若是跳了,不但救不了人,而且也会像落水者一样要人来救你。最好是一边报警求救,一边想想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比如看看周围有没有其他的物品协助落水者上岸。
情同此理。所有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每天在帮助更多的学生,首先要学会自我关照。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包括老师。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伴随着焦虑、恐惧甚至创伤。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我们心情变好了,心灵的世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孩子们在我们的面前也变得可爱起来。焦虑会传染,快乐也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学习,更是一种心理育人的过程。唯有让孩子拥有心灵的幸福,才能让他们坚强地面对未来的风雨。
学会自我关照,就要正确理解心理健康。如果我们把生命比作一条河流,那这条河就代表我们的心理状况。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河岸,河岸护卫着河流,而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边界来保护自己。所有在这个河岸里面流动着的水流,是我们的心理状态,它起伏不断。为此,我们要时刻调整自己的状态行为,照顾好自己。
自我关照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础的,我们称之为量力而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有一颗爱心,在现实中,不乏教师对他人微笑,却对家人咆哮;帮学生指点迷津,自己却身陷困境、无法自拔。解决学生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没有办法通过一次谈话解决所有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普通人,做事情的时候我们都应当量力而行。
假如把第一层次称作尊重自己的边界,那么第二个层次就是选择自己能做的。作为教师,教学、科研、班级管理等,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要做的事都需要全力以赴。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作为教师,我们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及特点,有选择地做一些我们能做且擅长的事,做好自我设计。对自己不愿意做且不擅长的事坚决说不,这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最高层次的自我关照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努力去追求。身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要随时充好电,要把自己照顾好,才有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假如把自己弄得应接不暇,导致自我能量的耗竭,不仅有损自我身心健康,还会给孩子们带来身心上的伤害。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开心每一天,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允许自己一天当中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而并不是一发现自己心情不好,就急于去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心情好起来。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的体现,还在于当消极的情绪发生时,能不能和它友好相处。
首先,我们要认识情绪。情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负面情绪不是问题,因负面情绪焦虑才是问题。从情绪功能的角度来讲,消极情绪也有其积极意义。比如焦虑一般意味着危险,但它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生存,提醒人们远离危险。所以,焦虑可以把我们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促使我们不断去学习、去成长。有的人睡不着,就会过分关注自己的睡眠,而越是关注,就越容易导致睡眠焦虑,结果越是不容易睡著。所以,当有些东西我们不能一下处理掉的时候,我们不妨允许它的存在,试着去接纳它,减少对抗。
其次,要学会接纳情绪。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心理学中有一个白熊效应,其意思类似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很多事情你越是禁止它,它对你的反作用力就越大;你越是不接纳,这种对抗越会带来越多的能量损耗。有人动辄愤怒,问我有何破解之道,我说什么办法也没有。犹如一个人怕黑,却待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于是开始挥舞双臂努力想驱赶黑暗,然而黑暗不会因为你的努力驱赶而变得光亮,那要怎么办呢?只有静下来慢慢地体味这样的环境,当我们能接纳现状时,似乎没有这么黑了,甚至你会看见一线的光亮,内心会变得光明起来。
再次,学会管理情绪。如心情不佳时,让自己做几次深呼吸,静下来多觉察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将注意力放在脚底,体会那种双脚踩在地面上踏实的感觉。把想法如实写下来,写出情绪感受,会减轻焦虑感;再重新定义情绪,为情绪进行新的诠释,除了负面角度, 还有其他的可能解释吗? 这样就能帮助自己跳出情绪的泥沼。
最后,进行有效的行动。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去做一些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发现原来的问题带来的影响变小了。面对困难采取有效的行动,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就是变好的过程。例如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我们会渐渐变得心平气和。有效的行动,不仅锻炼我们的身体,也擦亮自己的心灵,让人感觉精力又非常充沛了。
此外,有规律的作息很重要。有时候人感觉活得太累,实际上可能是每天睡得太晚,或者没有认真吃上一顿饭,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状态。在时间管理上,我们每天要有意识地离开工作一段时间,通过用冥想、正念、锻炼等这些有用的方法和技巧,设定一个自我关爱的计划,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照顾自己。
情同此理。所有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每天在帮助更多的学生,首先要学会自我关照。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包括老师。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伴随着焦虑、恐惧甚至创伤。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我们心情变好了,心灵的世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孩子们在我们的面前也变得可爱起来。焦虑会传染,快乐也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学习,更是一种心理育人的过程。唯有让孩子拥有心灵的幸福,才能让他们坚强地面对未来的风雨。
学会自我关照,就要正确理解心理健康。如果我们把生命比作一条河流,那这条河就代表我们的心理状况。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河岸,河岸护卫着河流,而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边界来保护自己。所有在这个河岸里面流动着的水流,是我们的心理状态,它起伏不断。为此,我们要时刻调整自己的状态行为,照顾好自己。
自我关照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础的,我们称之为量力而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有一颗爱心,在现实中,不乏教师对他人微笑,却对家人咆哮;帮学生指点迷津,自己却身陷困境、无法自拔。解决学生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没有办法通过一次谈话解决所有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普通人,做事情的时候我们都应当量力而行。
假如把第一层次称作尊重自己的边界,那么第二个层次就是选择自己能做的。作为教师,教学、科研、班级管理等,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要做的事都需要全力以赴。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作为教师,我们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及特点,有选择地做一些我们能做且擅长的事,做好自我设计。对自己不愿意做且不擅长的事坚决说不,这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最高层次的自我关照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努力去追求。身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要随时充好电,要把自己照顾好,才有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假如把自己弄得应接不暇,导致自我能量的耗竭,不仅有损自我身心健康,还会给孩子们带来身心上的伤害。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开心每一天,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允许自己一天当中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而并不是一发现自己心情不好,就急于去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心情好起来。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的体现,还在于当消极的情绪发生时,能不能和它友好相处。
首先,我们要认识情绪。情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负面情绪不是问题,因负面情绪焦虑才是问题。从情绪功能的角度来讲,消极情绪也有其积极意义。比如焦虑一般意味着危险,但它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生存,提醒人们远离危险。所以,焦虑可以把我们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促使我们不断去学习、去成长。有的人睡不着,就会过分关注自己的睡眠,而越是关注,就越容易导致睡眠焦虑,结果越是不容易睡著。所以,当有些东西我们不能一下处理掉的时候,我们不妨允许它的存在,试着去接纳它,减少对抗。
其次,要学会接纳情绪。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心理学中有一个白熊效应,其意思类似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很多事情你越是禁止它,它对你的反作用力就越大;你越是不接纳,这种对抗越会带来越多的能量损耗。有人动辄愤怒,问我有何破解之道,我说什么办法也没有。犹如一个人怕黑,却待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于是开始挥舞双臂努力想驱赶黑暗,然而黑暗不会因为你的努力驱赶而变得光亮,那要怎么办呢?只有静下来慢慢地体味这样的环境,当我们能接纳现状时,似乎没有这么黑了,甚至你会看见一线的光亮,内心会变得光明起来。
再次,学会管理情绪。如心情不佳时,让自己做几次深呼吸,静下来多觉察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将注意力放在脚底,体会那种双脚踩在地面上踏实的感觉。把想法如实写下来,写出情绪感受,会减轻焦虑感;再重新定义情绪,为情绪进行新的诠释,除了负面角度, 还有其他的可能解释吗? 这样就能帮助自己跳出情绪的泥沼。
最后,进行有效的行动。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去做一些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发现原来的问题带来的影响变小了。面对困难采取有效的行动,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就是变好的过程。例如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我们会渐渐变得心平气和。有效的行动,不仅锻炼我们的身体,也擦亮自己的心灵,让人感觉精力又非常充沛了。
此外,有规律的作息很重要。有时候人感觉活得太累,实际上可能是每天睡得太晚,或者没有认真吃上一顿饭,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状态。在时间管理上,我们每天要有意识地离开工作一段时间,通过用冥想、正念、锻炼等这些有用的方法和技巧,设定一个自我关爱的计划,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