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枪案件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are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非法制造、买卖、持有、私藏枪支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与黑恶势力犯罪、聚众斗殴犯罪、开设赌场犯罪、持枪抢劫、绑架等多发性严重暴力犯罪活动相伴相生,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生活秩序,破坏社会和谐发展。笔者通过对本院2008年以来所办理的涉枪案件比较分析,发现涉枪案件的一些特点与趋势。
  一、江夏区涉枪案件基本情况及特征
  (一)涉枪案件基本情况
  2008年至2011年,我院共对1555名被告人提起公诉,其中涉枪犯罪的有60人,占提起公诉案件的3.86%,具体情况如下:
  (二)当前涉枪犯罪案件的特点
  1、涉枪犯罪呈现向黑、恶、赌领域蔓延趋勢,枪支危害极大。以往涉枪案件中,非法制造、持有枪支多用于打猎取乐之用。而近三年涉枪案件中,枪支用途明显向涉黑、涉恶、涉赌领域蔓延。60名涉枪犯罪案件中,有40余名被告人都从聚众斗殴、开设赌场、寻衅滋事等多人或组织性犯罪中牵带而出。一是枪支在黑恶势力中起到为虎作伥的帮凶作用。如我院2008年办理的朱某涉黑案件中,查获枪支2支,子弹13余发。该组织持枪、持刀,在多起聚众斗殴事件中使用枪支,导致多人受伤。二是枪支成为暴力护赌的护身法宝。在办理的26件涉枪案件中,有5件10人涉及持枪暴力护赌。一些犯罪团伙组织人员专门看护赌场,这些人持枪“巡逻”,以护赌为业,按每日200-300元计算工资,看护赌博呈现专业化趋势。如我院2011年办理的陈某、王某等五人赌博罪中,被告人陈某、王某等人持枪“巡逻”,负责维护赌场秩序。被告人一伙在其所开设的赌场内,累计聚赌达30余天,每天参赌人员达100余人,赌场提取的“庄家”、“缸子钱”每日达人民币3至5万元。
  2、涉枪类犯罪主体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多为青壮年、有前科。一是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青壮年比例较高。涉案的60名被告人中,高中学历9人,剩下的51人均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比例达81.7%;职业情况多为农民或无业,也有少数个体户;年龄以20岁-45岁的青壮年居多,如邓超、程俊案6名被告人中,全部是 “90后”青年,案发时,年龄最大的20岁,年龄最小的17岁。二是涉枪类犯罪人员中有前科的比例较高。60名被告人中有16人此前曾因犯抢劫罪、盗窃罪、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等受过刑事处罚,比例将近27%。
  3、枪支的交易量大、交易过程隐秘难控。一是枪支的交易量大。近年来,由于非法制枪潜在的需求市场很大,促使不法分子制售枪支销售牟利。如张某、陈某等六人非法制造、持有枪支案中,张某分四次在武汉市汉正街一电玩店内、武汉市光谷某青年男子手中购得钢珠枪8支,而后在家中利用钳子、交流弧焊机、砂轮机、锉刀、钢锯等工具,将其改造成以火药为动力发射“64”子弹的自制手枪,用于售卖。至案发时,已销售自制手枪4支,获利达3万余元,公安人员还在张某的家中查获自制气枪1支、自制单管猎枪1支、子弹疑似物17枚、气枪铅弹290枚。二是从枪支流动趋势来看,互联网、物流公司已成为枪支弹药非法交易的重要平台,交易过程隐秘难控。一些犯罪嫌疑人在互联网上发布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等危险物品的信息,再将仿真枪支拆散,以零部件形式通过物流公司转运至目的地,然后通过专人组装交付;或者接收零部件后通过自行组装再将枪支出售。
  二、涉枪犯罪案件原因分析
  1、涉黑涉恶涉毒活动猖獗,是诱发涉枪犯罪高发的现实原因。一些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无所事事的“社会混混”为满足自己对金钱的欲望,不择手段,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人组成黑恶势力横行霸道,通过独断或垄断行业、区域,或者组织非法赢利活动如开设赌场、贩卖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获得满足,而一些黑社会性质组织往往把枪械作为重要的暴力武器,利用黑色资金购买枪支弹药武装组织成员,达到称霸一方的目的。由于这些行当“来钱快”,随之而来的便是利益纷争与维护的问题,他们需要争抢地盘、扩大势力、保护既得利益或霸占利益。开设赌场人员需要维护赌场利益和赌场秩序,还要进行其他非法营利活动,又在“手中有枪,心中不慌”的枪生威、枪壮胆的心理影响下,一个巨大的非法枪弹“买方市场”就形成了。
  2、贩卖枪支、弹药的暴利,是涉枪犯罪频发的客观因素。马克思《资本论》中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他们就会践踏一切。”制售枪支中的暴利也驱使着一群铤而走险、藐视法律的人。枪支制造中技术要求不高,枪管由钢管改造,枪套、弹夹用油桶铁皮经过磨砂、焊接制成,除了膛线造不出来,其余与真枪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支黑枪的成本不到200元。可一进黑市,它的价格顿时扶摇直上,造枪者卖给上线是1000元,此后每次倒手都会加价500元至600元,到买家手里已是4000元,质量好的长枪价格能翻倍。黑枪暴利带来的致富遐想催生了一群肆无忌惮、唯利是图之人。
  3、枪支源头查找困难,加之打击深度、密度不足,是涉枪犯罪多发的技术因素。所谓深度不足,是指有关部门对涉枪犯罪还缺乏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侦查活动也欠缺深入性。目前主要体现在对涉枪犯罪多发的赌博场所和工地“保护”方面的调查还不够深入细致,使得涉枪犯罪分子能够比较安全地存在。所谓密度不足,是指有关方面对于涉枪犯罪的查处未常态化,缺乏系统、长效机制,存在就案论案、时紧时松的现象,使这些涉枪犯罪分子有更多的危害机会。另外,随着物流行业的强势发展,各种机制还不完善,导致对货物检查不严、管理疏漏等漏洞,犯罪分子多借运输其他货物之名,行运输枪支弹药之实,使得枪支贩卖、交易更具有隐蔽性、安全性。警方往往只能查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犯罪嫌疑人,而卖家难找,或找到卖家,也不知是第几手卖家,而无法查到源头。
  三、防范和治理涉枪犯罪的对策建议
  1、加大对涉枪犯罪的打击力度,清除滋生犯罪的土壤。涉及枪支、弹药类犯罪实际上隐含的是暴力持枪犯罪隐患,防止持枪暴力犯罪的有效方法就是铲除其作案条件。对于枪支来源地查处上,要规范物流行业管理,严格审查禁运品,切断物流运输的可能;对于社会上大量私存零散枪弹,有关部门应充分发动群众积极举报私藏枪弹线索,彻底予以收缴;对于问题较突出的地区,如城乡结合部的复杂地区、农村外来人口聚集区、工程承包争议区,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专项斗争,遏制枪械犯罪势头。
  2、严控黑恶势力犯罪,与严厉打击枪支犯罪相结合。标本兼治,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扫黄打黑等紧密结合,全力构建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严打”声势,广泛动员群众和各界参与,支持“严打”以及其他各项专项斗争,震慑犯罪分子。涉枪类犯罪一般由斗殴、赌博、寻衅滋事等犯罪牵带而出,故要对斗殴、赌博、涉黑、涉恶等犯罪多发生地点,如酒店、发廊、KTV、工地等公共场所、娱乐场所和复杂地面加大控制力度,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对这类场所进行有效监控,及时消除犯罪隐患,遏制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3、促进预防,推进枪支管理宣传教育。在普通老百姓当中常常有一种枪支欣赏与武力崇拜的心理存在,这种心理往往很容易走上歧途或被人利用。为避免由于不知法而犯法,对法律无所畏惧的情况发生,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多方面的展开法律宣传教育活动。犯罪群体中初中以下文化层次居绝大多数的情况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法制教育、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要在中小学校中专门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培养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识群体;而对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则要采用平面宣传、现身说法、电视宣传等多种方式,持续性宣传,逐渐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其他文献
摘 要: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修正案(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在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案件,行使侦查权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  关键词:新刑诉法;自行侦查;人权保障;建议对策  新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实施,一方面,加大
期刊
摘 要:深入实施社会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在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政靠法实施,法靠人执行。过硬的检察队伍建设,是提高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检察工作服务社会、为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保驾护航的关键。检察机关从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四个方面的建设入手,坚持把提高检察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作为确保党代会精神在检察工作中落
期刊
摘 要:女性领导者是新时代女性的精英代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先天条件与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女性领导力呈现出一些与男性领导力不同的特点。由于受到社会性别观念尤其是对女性职业的刻板印象的限制,女性领导力在当下还不能充分发挥,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面对种种特殊问题,女性领导自身能力更需要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女性;领导力;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在少数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女
期刊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基的民族,一项没有文化的事业也是没有根基的事业,检察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检察文化的支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队伍,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培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思想能够正确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促进事物向前发展,搞好检察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检”的作用,引导检察干警深层次的“文化自觉”,也需要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本文浅谈检察文化建设的思路把握。  一、充分认识检察文
期刊
修改后的刑诉法与现行刑诉法一样没有规定询问证人持续的最长时限,没有从立法上解决公安司法机关询问证人时限的任意性突出,也容易产生“无时限作证”的“超时询问”等违法问题。根据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刑事诉讼的立法精神,笔者认为,有权机关在制定适用刑诉法相关规则时应规定询问证人持续的最长时限不得超过24小时。理由有三:  1、规定询问证人持续的最长时限,有利于维护证人合法权利。修改后刑诉法第60条第
期刊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及单位;侵犯的犯罪客体为社会管理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犯罪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代为销售等;犯罪客观上表现为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以及其他掩饰、隐瞒的方法。  司法实践中,本
期刊
民事行政抗诉是民行检察工作中最主要的法律监督手段,也是检察机关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抓手。但由于民行检察工作起步较晚,加之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民行抗诉工作面临多重阻力。对于基层人民检察院办理具体的民行抗诉案件而言,阻力不仅包括相关制度和法律缺失的“硬伤”,还来自于案件复杂性、民行抗诉方式方法不灵活、检察机关与法院及当事人之间关系不协调等“软肋”。从2010年到现在,在我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通过规范程序,将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关键环节有效地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从制度上保证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正确行使,防止检察权的滥用的一项制度。自2005年人民监督员制度开始陆续在部分检察机关试行以来,经过实践,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渐突现,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2010年,该制度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实行。但笔者认为,由于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不可避免带有其不完善的缺陷,我们对该
期刊
一、刑事和解的产生  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刑事和解的形式产生于西方是随着对被害人权益的关注随着刑罚观念的转变而出现的,是源于西方恢复性司法理论。恢复性司法理论是指加害人和被害人通过面对面地接触,由专业人事充当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调解,以促进当事方的沟通和交流,是被害人因受犯罪影响的生活恢复常态,同时也使加害人通过积极的负责任的行为重新融入社区,并赢得加害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谅解。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早在新中
期刊
摘 要:高校是现代社会知识创新的主要基地,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教师是一种最主要的知识型人才,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高等学校中,大学的生产力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激励机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机制,而薪酬制度是现代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提高高校教师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依然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考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