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因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生物教师的责任,笔者在多年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中,逐步尝试将有关环境保护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意识,真正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出一份力,同时也可享受低碳生活带来的和谐与幸福。
一、 把生物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寻找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的契合点,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的环境问题联系起来,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低碳环保意识。
比如,在讲《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的生物富集极其影响时,联系当前水污染日趋严重,清洁的淡水资源日益减少,向学生讲述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水体富养化而导致水域生态不平衡的道理,使生物链遭到破坏。我们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河流参观河水污染情况,并仔细观察了水质,发现呈现黑褐色,气味难闻的污水直接排到河中,温热的污水翻着白沫,各种各样的污物不堪入目,两岸的垃圾沿江随意倾倒,工业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污染性农资仍在继续作用。
原来附近居民可以直接饮用的清澈河水,已经变得污浊不清,现在几乎没有人下去游泳了;家乡以前稻田里的田螺很多,由于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世界级珍禽朱鹮,听老人讲在上个世界二三十年代它们成群结队在洋县的上空飞翔,鸣叫,现在由于环境的破坏和食物的匮乏,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刺激,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身边不符合低碳环保的现象及其后果。在讲述《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时,用生物图片和视频短片向学生直观展示内蒙古草原的今昔对比,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美景,变成了今天的“沙漠,戈壁”;昔日“青山绿水,草木繁茂”,“今日黄沙飞扬,生物稀少”的景象时,学生自然会明白。
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干了自毁家园的蠢事,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在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中,利用视频短片播放由于人们乱砍乱伐和过度开采等行为引起淡水资源枯竭、森林锐减、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自然灾害及影响等。联系舟曲的泥石流,汶川,玉树的大地震,南方的暴风雪等自然灾害,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三、丰富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科幻片,如《阿凡达》,《后天》,《2012世界末日》等,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不遵守自然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才惩罚。组织学生参与清洁汉江污染,“为首都人民送上一江清水”的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任由污染继续下去,会直接威胁南水北调中的水源安全,就是到时候水量充足,北京、天津人民也喝不到干净水了,以此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带领学生参观洋县自来水井上游的垃圾(填埋)处理场,亲身感受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的可怕性以及由于垃圾没有分类处理必要性,给洋县县委县政府写一封信,学生们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让学生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朱鹮生态园、长青自然保护区等感受什么的负离子,充分享受清新空气给人的快感,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点滴积累,初现效果
从生活点滴做起,将“绿色”意识贯穿于生活细节,唤起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如让全班学生统计自己家里一周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并计算全校学生家庭一年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总和,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我们率先在班上进行垃圾分类放置,将“蛋奶工程”中的奶包装纸袋集中回收,变废为宝,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进而在全校推广,用废品收入资助贫困生,让其亲身感受垃圾分类的好处,使环保能够真正体现在行动上。让学生说服家长不再向水渠(水塘)中扔动物的尸体和垃圾,不再焚烧秸秆,对人畜粪便利用政府补贴进行沼气改造,使周围卫生环境大为改观,这样我们学校的卫生环境也焕然一新。
(陕西省洋县职业教育中心)
一、 把生物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寻找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的契合点,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的环境问题联系起来,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低碳环保意识。
比如,在讲《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的生物富集极其影响时,联系当前水污染日趋严重,清洁的淡水资源日益减少,向学生讲述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水体富养化而导致水域生态不平衡的道理,使生物链遭到破坏。我们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河流参观河水污染情况,并仔细观察了水质,发现呈现黑褐色,气味难闻的污水直接排到河中,温热的污水翻着白沫,各种各样的污物不堪入目,两岸的垃圾沿江随意倾倒,工业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污染性农资仍在继续作用。
原来附近居民可以直接饮用的清澈河水,已经变得污浊不清,现在几乎没有人下去游泳了;家乡以前稻田里的田螺很多,由于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世界级珍禽朱鹮,听老人讲在上个世界二三十年代它们成群结队在洋县的上空飞翔,鸣叫,现在由于环境的破坏和食物的匮乏,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刺激,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身边不符合低碳环保的现象及其后果。在讲述《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时,用生物图片和视频短片向学生直观展示内蒙古草原的今昔对比,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美景,变成了今天的“沙漠,戈壁”;昔日“青山绿水,草木繁茂”,“今日黄沙飞扬,生物稀少”的景象时,学生自然会明白。
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干了自毁家园的蠢事,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在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中,利用视频短片播放由于人们乱砍乱伐和过度开采等行为引起淡水资源枯竭、森林锐减、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自然灾害及影响等。联系舟曲的泥石流,汶川,玉树的大地震,南方的暴风雪等自然灾害,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三、丰富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科幻片,如《阿凡达》,《后天》,《2012世界末日》等,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不遵守自然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才惩罚。组织学生参与清洁汉江污染,“为首都人民送上一江清水”的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任由污染继续下去,会直接威胁南水北调中的水源安全,就是到时候水量充足,北京、天津人民也喝不到干净水了,以此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带领学生参观洋县自来水井上游的垃圾(填埋)处理场,亲身感受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的可怕性以及由于垃圾没有分类处理必要性,给洋县县委县政府写一封信,学生们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让学生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朱鹮生态园、长青自然保护区等感受什么的负离子,充分享受清新空气给人的快感,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点滴积累,初现效果
从生活点滴做起,将“绿色”意识贯穿于生活细节,唤起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如让全班学生统计自己家里一周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并计算全校学生家庭一年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总和,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我们率先在班上进行垃圾分类放置,将“蛋奶工程”中的奶包装纸袋集中回收,变废为宝,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进而在全校推广,用废品收入资助贫困生,让其亲身感受垃圾分类的好处,使环保能够真正体现在行动上。让学生说服家长不再向水渠(水塘)中扔动物的尸体和垃圾,不再焚烧秸秆,对人畜粪便利用政府补贴进行沼气改造,使周围卫生环境大为改观,这样我们学校的卫生环境也焕然一新。
(陕西省洋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