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二、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三、言行揣摩,领会形象美,四、熏陶感染,体悟情感美。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有的讲究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洋溢出一种韵律美;有的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歌颂出一种人文美。这些文章无一不蕴含着美的成分,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为学生的学美、审美创造了条件。如《日月潭》一文,开头似乎在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两潭湖水相连,像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其实已对日月潭作了极其形象的描画,这是让学生“发现”第一点。其二是描画的方式是打比方,像“太阳”、“月亮”、“玉盘”、“明珠”。其三是用“圆圆的”、“弯弯的”准确形象地勾画“日潭”、“月潭”。抓住课文语言运用的这些独到之处,运用恰当的叫教法,使学生有新的认识,深的理解,在语言中品出味道来。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赏析,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
二、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与娱乐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对课文的欣赏实践,教师要指点门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从情联想到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读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轻轻暖暖的春风,细细密密的春雨,学生随着轻快的音乐来到“广阔的田野”,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三、言行揣摩,领会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有勤奋苦练的梅兰芳、怀素;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
四、熏陶感染,体悟情感美。
语文美育也要靠感情的“渗透”及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体味感悟是关键、是核心。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体验,通过教学艺术启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获得启迪和教益。采用多种方法启发体味,引导学生感情体验,并进一步扩展情思,是培养审美理解力的好方法。成功的情感体验,可以高质量地完成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发展。
五、引导诵读,鉴赏整体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意境,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诵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叶圣陶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有感情的朗读,是感知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六、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食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展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作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训练,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进行表达美和创作美的训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有的讲究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洋溢出一种韵律美;有的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歌颂出一种人文美。这些文章无一不蕴含着美的成分,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为学生的学美、审美创造了条件。如《日月潭》一文,开头似乎在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两潭湖水相连,像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其实已对日月潭作了极其形象的描画,这是让学生“发现”第一点。其二是描画的方式是打比方,像“太阳”、“月亮”、“玉盘”、“明珠”。其三是用“圆圆的”、“弯弯的”准确形象地勾画“日潭”、“月潭”。抓住课文语言运用的这些独到之处,运用恰当的叫教法,使学生有新的认识,深的理解,在语言中品出味道来。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赏析,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
二、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与娱乐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对课文的欣赏实践,教师要指点门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从情联想到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读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轻轻暖暖的春风,细细密密的春雨,学生随着轻快的音乐来到“广阔的田野”,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三、言行揣摩,领会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有勤奋苦练的梅兰芳、怀素;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
四、熏陶感染,体悟情感美。
语文美育也要靠感情的“渗透”及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体味感悟是关键、是核心。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体验,通过教学艺术启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获得启迪和教益。采用多种方法启发体味,引导学生感情体验,并进一步扩展情思,是培养审美理解力的好方法。成功的情感体验,可以高质量地完成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发展。
五、引导诵读,鉴赏整体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意境,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诵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叶圣陶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有感情的朗读,是感知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六、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食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展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作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训练,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进行表达美和创作美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