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1月8日,岁在乙酉,时值隆冬,第十二届中国杨凌农高盛会尚未谢幕,西府炎黄故里一场隆重庄严的奠基典礼正在举行。随着轰鸣的礼炮声响,中国乳业巨头——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告落户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乳业巨头落户西北著名的工业重镇,其产生的巨大震动和余波,至今还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据悉,占地300亩、投资4亿多元的宝鸡蒙牛工业园区将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建,于今年5月投产运营。日前,记者随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新闻采访团在宝鸡进行了深入采访。
引“牛”入“宝”的战略手笔
4月13日,采访团一行6人先期抵达宝鸡,受到宝鸡市政府的热情接待和欢迎。在市政府会议室里,市长助理党双忍向采访团介绍了有关情况。
宝鸡地处欧亚大陆桥构架上,三面环山,一面连接肥沃的关中平原,依山傍水,渭河穿境而过,气候适宜,饲草资源丰富,是全国奶牛养殖的最佳区域之一。因其地理位置显要,是四省通汇的交通要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宝鸡的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立起较好的产业基础和链条,著名的秦川牛、布尔山羊、莎能奶山羊及具有发展潜力的良种奶牛基地遍布市域,构成了宝鸡别具特色的畜牧产业体系,其中奶牛饲养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是陕西的养殖大市。
党助理告诉记者,现在,全市上下正按照宝鸡“十一五”规划的蓝图,全力推进“四市”建设(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大市、现代生态园林大市),其中畜牧大市建设,花巨资(5000多万元)引进蒙牛大型乳品企业,以蒙牛项目为带动,在现有奶畜产业发展的基础上,2006年规划建设200个机械化挤奶站,鼓励发展奶牛场和养殖小区30多个,培训1000名高级奶农,组织引进3000头高产良种奶牛,并拨付财政资金970多万元,支持奶源基地建设,以此带动全市奶畜业快速发展。
在近年乳业竞争日趋激烈、畜牧发展徘徊不前的形势下,宝鸡市委、市政府这种总揽全局,立足大发展的大视野、大胸怀、大气度、大手笔,着实让记者听了振奋和激动。记者了解到,宝鸡有14家乳品企业,蒙牛的进入将对本土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党助理告诉记者,宝鸡引入蒙牛,是市委、市政府站在奶业长期发展的高度作出的战略性决策。虽然本土有14家乳品企业,且有的企业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知名度,但和蒙牛相比,无论在生产规模、生产手段,还是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上,都有很大差距,企业理念和特有文化还未形成,安于现状,发展步子缓慢。加之宝鸡相对封闭,向西、向北、向南发展没有出路,只有向东发展,而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业升级困难。如千阳、陇县奶牛单产低,饲养技术粗放,就是一种低水平博弈,养牛动力不足,外面企业也进不来。在引进蒙牛时,我们领导层的概念是清楚的,就是拿出那么多钱放在14家企业中也会被市场压垮。另外,为了配合蒙牛项目的实施,市上制定了《宝鸡市奶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从挤奶站、养牛小区、奶农培训、品种改良等方面,大力推进奶源基地建设。现在,期望的结果正在显现,境内小区建设热火朝天,奶农培训效果显著。
蒙牛项目25条液态奶生产线一旦投产,日产奶900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无疑将对宝鸡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本土企业的冲击势所难免。当问到蒙牛为何入驻宝鸡?党助理这样回答记者,“蒙牛能到宝鸡来,首先是宝鸡人好,诚实守信厚道;其次,决定的因素是,宝鸡乳业产业的基础以及我们要建畜牧大市的决心。”“蒙牛入驻肯定会提升整个陕西乳业发展的水平。”党助理断言。
本土乳业压力巨增
蒙牛入陕,在三秦大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
陕西本土企业如何应对蒙牛的到来?记者一行先后采访了和氏、惠民、飞天、东方等乳品企业后,颇为深切地感受到: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技术装备和管理理念滞后是陕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其产品研发、设备更新、市场开拓和品牌打造,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处于苦苦挣扎的艰难境地。像惠民、关山、和氏,这样的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亦受资金制约,在市场竞技中仍处于被动弱势。
谈到蒙牛入陕,这些企业大都感到压力巨增;谈起发展艰辛,酸甜苦辣溢于言表。如何应对?似有茫然,需重理思路。但无情的事实是,奶源竞争,首先是价格竞争,如果是同价收奶,必然亏损;如不同价收奶,那么,经过二十多年苦苦打拼,千辛万苦培育起来的奶源基地,就会被他人一点一点地吃掉。
当然,在强势竞争面前,也不能坐以待毙,观望和退却都没有出路,只有变压力为动力,才能寻出新的出路来。正如有的企业持理性面对心理,认为大企业的进入,是迟早的事情,这是市场规律决定了的,即使“蒙牛”不来,也会有“南牛”、“北牛”甚至“洋牛”要来;今天不来,明天、后天也会来。对自身来说,积极筹划应对之策,以变应变才是至关重要的,才符合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陕西的众多企业已经激流勇进、积极行动起来,巩固奶源阵地,加快产品研发,推进市场开拓,提高应变能力,在这场大鱼吃小鱼的生死搏杀中,寻找自身赖以生存的位置。新一轮乳业竞争在人们悄无声息的感觉中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原奶商和奶农喜忧掺半
蒙牛入陕,必将加剧奶源市场的激烈竞争,一场新的奶业大战在所难免。
据业内人士分析,蒙牛的投产,对陕西乳业的冲击首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奶源的争夺,二是乳品市场的抢占。记者为此走访了西安、宝鸡等大中超市,货架上蒙牛、伊利、银桥、光明的乳品,似乎没有一点大变的迹象。问询服务人员,几家大企业的日销售量不相上下。
然而,奶源的争夺早已拉开了序幕。据了解,另一只乳业大鳄“伊利”已于去年就与西府的供奶商签订了合同,未雨绸缪,稳住阵地。各中小企业也加快对自己小区奶点的打理和巩固,拉住人心,并采取多种措施调整经营策略。机敏的原奶供应商偷偷潜入“蒙牛”打探消息,谈合作、论条件。而“蒙牛”却也不“牛”,表现出大度胸怀,接待热情,透明公开,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品味。
应该说,对于绝大多数原奶供应商和奶农而言,蒙牛入陕缓解了交奶难题,是一件好事情,持欢迎态度合乎常理。但担心不是没有,因为一到淡季热天,乳品企业普遍限量。原奶供应商和奶农还有一种难言的“隐痛”,就是与大企业打交道,奶价给的高,要求也严格,但一到淡季交奶,限量不说,有时因为鲜奶饱和,他不说不要,而是以指标不合格为由拒奶。一供应商告诉记者,经过几小时车辆运输,几小时等候化验,待结果下达,鲜奶都酸了,再找买主根本来不及。因此,暗下里有人称之为“高价陷阱”。
所以,对原奶供应商来说,对乳企的选择不得不慎重考虑,一旦上了这辆战车,身不由己,任人摆布,弄不好还会吃大亏。
围绕蒙牛入陕掀起的波澜及话题,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新闻采访团进行了一系列采访活动。遗憾的是,本次采访未能见到本文的主人公蒙牛宝鸡项目部经理,未能了解到蒙牛对此的态度和看法。但总体来看,政府的决策,奶农的支持,本土企业的理解和理性面对,勾勒出陕西乳业界的一次思想、理念和精神的激荡。随着蒙牛宝鸡基地的投产,陕西乳业将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景象和变化呢?人们拭目以待!
据悉,占地300亩、投资4亿多元的宝鸡蒙牛工业园区将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建,于今年5月投产运营。日前,记者随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新闻采访团在宝鸡进行了深入采访。
引“牛”入“宝”的战略手笔
4月13日,采访团一行6人先期抵达宝鸡,受到宝鸡市政府的热情接待和欢迎。在市政府会议室里,市长助理党双忍向采访团介绍了有关情况。
宝鸡地处欧亚大陆桥构架上,三面环山,一面连接肥沃的关中平原,依山傍水,渭河穿境而过,气候适宜,饲草资源丰富,是全国奶牛养殖的最佳区域之一。因其地理位置显要,是四省通汇的交通要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宝鸡的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立起较好的产业基础和链条,著名的秦川牛、布尔山羊、莎能奶山羊及具有发展潜力的良种奶牛基地遍布市域,构成了宝鸡别具特色的畜牧产业体系,其中奶牛饲养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是陕西的养殖大市。
党助理告诉记者,现在,全市上下正按照宝鸡“十一五”规划的蓝图,全力推进“四市”建设(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大市、现代生态园林大市),其中畜牧大市建设,花巨资(5000多万元)引进蒙牛大型乳品企业,以蒙牛项目为带动,在现有奶畜产业发展的基础上,2006年规划建设200个机械化挤奶站,鼓励发展奶牛场和养殖小区30多个,培训1000名高级奶农,组织引进3000头高产良种奶牛,并拨付财政资金970多万元,支持奶源基地建设,以此带动全市奶畜业快速发展。
在近年乳业竞争日趋激烈、畜牧发展徘徊不前的形势下,宝鸡市委、市政府这种总揽全局,立足大发展的大视野、大胸怀、大气度、大手笔,着实让记者听了振奋和激动。记者了解到,宝鸡有14家乳品企业,蒙牛的进入将对本土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党助理告诉记者,宝鸡引入蒙牛,是市委、市政府站在奶业长期发展的高度作出的战略性决策。虽然本土有14家乳品企业,且有的企业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知名度,但和蒙牛相比,无论在生产规模、生产手段,还是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上,都有很大差距,企业理念和特有文化还未形成,安于现状,发展步子缓慢。加之宝鸡相对封闭,向西、向北、向南发展没有出路,只有向东发展,而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业升级困难。如千阳、陇县奶牛单产低,饲养技术粗放,就是一种低水平博弈,养牛动力不足,外面企业也进不来。在引进蒙牛时,我们领导层的概念是清楚的,就是拿出那么多钱放在14家企业中也会被市场压垮。另外,为了配合蒙牛项目的实施,市上制定了《宝鸡市奶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从挤奶站、养牛小区、奶农培训、品种改良等方面,大力推进奶源基地建设。现在,期望的结果正在显现,境内小区建设热火朝天,奶农培训效果显著。
蒙牛项目25条液态奶生产线一旦投产,日产奶900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无疑将对宝鸡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本土企业的冲击势所难免。当问到蒙牛为何入驻宝鸡?党助理这样回答记者,“蒙牛能到宝鸡来,首先是宝鸡人好,诚实守信厚道;其次,决定的因素是,宝鸡乳业产业的基础以及我们要建畜牧大市的决心。”“蒙牛入驻肯定会提升整个陕西乳业发展的水平。”党助理断言。
本土乳业压力巨增
蒙牛入陕,在三秦大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
陕西本土企业如何应对蒙牛的到来?记者一行先后采访了和氏、惠民、飞天、东方等乳品企业后,颇为深切地感受到: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技术装备和管理理念滞后是陕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其产品研发、设备更新、市场开拓和品牌打造,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处于苦苦挣扎的艰难境地。像惠民、关山、和氏,这样的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亦受资金制约,在市场竞技中仍处于被动弱势。
谈到蒙牛入陕,这些企业大都感到压力巨增;谈起发展艰辛,酸甜苦辣溢于言表。如何应对?似有茫然,需重理思路。但无情的事实是,奶源竞争,首先是价格竞争,如果是同价收奶,必然亏损;如不同价收奶,那么,经过二十多年苦苦打拼,千辛万苦培育起来的奶源基地,就会被他人一点一点地吃掉。
当然,在强势竞争面前,也不能坐以待毙,观望和退却都没有出路,只有变压力为动力,才能寻出新的出路来。正如有的企业持理性面对心理,认为大企业的进入,是迟早的事情,这是市场规律决定了的,即使“蒙牛”不来,也会有“南牛”、“北牛”甚至“洋牛”要来;今天不来,明天、后天也会来。对自身来说,积极筹划应对之策,以变应变才是至关重要的,才符合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陕西的众多企业已经激流勇进、积极行动起来,巩固奶源阵地,加快产品研发,推进市场开拓,提高应变能力,在这场大鱼吃小鱼的生死搏杀中,寻找自身赖以生存的位置。新一轮乳业竞争在人们悄无声息的感觉中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原奶商和奶农喜忧掺半
蒙牛入陕,必将加剧奶源市场的激烈竞争,一场新的奶业大战在所难免。
据业内人士分析,蒙牛的投产,对陕西乳业的冲击首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奶源的争夺,二是乳品市场的抢占。记者为此走访了西安、宝鸡等大中超市,货架上蒙牛、伊利、银桥、光明的乳品,似乎没有一点大变的迹象。问询服务人员,几家大企业的日销售量不相上下。
然而,奶源的争夺早已拉开了序幕。据了解,另一只乳业大鳄“伊利”已于去年就与西府的供奶商签订了合同,未雨绸缪,稳住阵地。各中小企业也加快对自己小区奶点的打理和巩固,拉住人心,并采取多种措施调整经营策略。机敏的原奶供应商偷偷潜入“蒙牛”打探消息,谈合作、论条件。而“蒙牛”却也不“牛”,表现出大度胸怀,接待热情,透明公开,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品味。
应该说,对于绝大多数原奶供应商和奶农而言,蒙牛入陕缓解了交奶难题,是一件好事情,持欢迎态度合乎常理。但担心不是没有,因为一到淡季热天,乳品企业普遍限量。原奶供应商和奶农还有一种难言的“隐痛”,就是与大企业打交道,奶价给的高,要求也严格,但一到淡季交奶,限量不说,有时因为鲜奶饱和,他不说不要,而是以指标不合格为由拒奶。一供应商告诉记者,经过几小时车辆运输,几小时等候化验,待结果下达,鲜奶都酸了,再找买主根本来不及。因此,暗下里有人称之为“高价陷阱”。
所以,对原奶供应商来说,对乳企的选择不得不慎重考虑,一旦上了这辆战车,身不由己,任人摆布,弄不好还会吃大亏。
围绕蒙牛入陕掀起的波澜及话题,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新闻采访团进行了一系列采访活动。遗憾的是,本次采访未能见到本文的主人公蒙牛宝鸡项目部经理,未能了解到蒙牛对此的态度和看法。但总体来看,政府的决策,奶农的支持,本土企业的理解和理性面对,勾勒出陕西乳业界的一次思想、理念和精神的激荡。随着蒙牛宝鸡基地的投产,陕西乳业将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景象和变化呢?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