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财经类专业群教学模式研究为视角,从专业群构架、培养定位、模式构建等三个层面探索适应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创新和改革的专业集群化教育模式,为深化教学结构改革、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财经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和重点”中提出: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财经类专业一直是高职院校的优势所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打造财经类专业群,实现高职教育的创新和突破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
一、财经类专业群构架
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核心,以物流管理、商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支撑构建生产性服务专业群。专业群抓住国家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战略机遇,紧扣《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聚焦生产性服务,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为现代制造业提供市场增值性强的物流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商务服务、跨境电商服务,培育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全国生产性服务领域人才培养高地。财经类专业群架构如下图:
二、财经类专业群培养定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与职业素质,掌握管理、会计、物流、商务、国际贸易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生产性服务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按照生产性服务专业群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1.素质方面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身心素质及人文素养。
2.知识方面要求从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层面掌握全面知识内容。
3.能力方面要求能胜任从事基层管理类、营销类、行政助理类、会计、出纳、成本管理、仓储与配送、运输、商业策划、采购主管、销售顾问、营销策划、国际贸易及跨境电子商务等岗位。
三、财经类专业群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
生产性服务专业群五个专业专业基础相通,专业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围绕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培养目标,设置群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就业方向课程,建立“底层共享、中层融合、上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底层共享:第一学年学习全院通识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生产性服务专业群共6门群平台课程:经济学基础、管理技巧、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
中层融合:第二学年五个专业分别进行专业课程8-10门的学习。
上层互选:生产性服務专业群根据专业群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设立11个就业方向,设置就业方向课程模块,每个就业方向3门课程,第五学期开设,群内学生打破专业限制,根据将来的就业岗位选择一个就业方向课程模块学习。
(二)教学实施路径
1.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1)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运行机制
成立由省内外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1次会议,在专业群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组织研讨,提出建设指导性意见。企业专家提供学生就业后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信息,跟踪毕业生发展成长情况,同时,将行业发展、国家相关政策和新技术、新标准等信息及时提供给专业群建设组,使专业群建设健康有效运行。
2.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在专业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设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实习实践、高端就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创新“职场体验、项目实战、三层立体、内外兼修”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以创建国家骨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群为目标,依据“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指导,紧跟行业企业发展变革趋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整合专业资源,探索与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开设中外合作专业,合作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特色班等校企深层次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同类院校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结合专业群特点及优势,确立生产性服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为“职场体验、项目实战、三层立体、内外兼修”。
(三)“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基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学院“有就业能力、有生活品质、有发展潜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品德、知识、能力、素质、创新创业五个维度,构建“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素质养成、价值积累”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五个维度结构按“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设计。
(四)现代职教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现代职教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在线网络教学、面对面翻转课堂和职场化育人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网络在线学习课程,为学生搭建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在线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学生在网上学习授课视频,到课堂上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交流,极大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设计职场化情境,学生在职场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教学中,从课内单项技能训练,再到参与校内外企业的实际业务操作,学生从体验到实战,系统训练专业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动态能力。通过职场化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在校期间成为“业内”人士。
(五)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以高层次领军人才和行业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建设为重点,以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或引进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成立工作室,培养“教练型”教学名师,建设一流科研创新、技术服务、专业教学等教师团队;培植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培养培训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吸纳高水平的行业企业专家充实优化“兼职教师资源库”,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协同培养、国际视野、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君诚,许明春.应用型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思维和路径选择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22-27.
[2]谢茂.产业群和专业群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
[3]孙凤敏.创高水平高职要建好一流专业群[N].中国教育报,2018-10-30(11).
[4]罗三桂.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8):71-75.
[5]周根来,王利刚,张力,李小芬,张响英.高职现代畜牧生产专业群共享开放型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18(3):14-16.
作者简介: 于雷(1981.10),男,山东潍坊,讲师,项目管理硕士,任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贸易方向。
关键词: 财经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和重点”中提出: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财经类专业一直是高职院校的优势所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打造财经类专业群,实现高职教育的创新和突破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
一、财经类专业群构架
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核心,以物流管理、商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支撑构建生产性服务专业群。专业群抓住国家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战略机遇,紧扣《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聚焦生产性服务,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为现代制造业提供市场增值性强的物流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商务服务、跨境电商服务,培育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全国生产性服务领域人才培养高地。财经类专业群架构如下图:
二、财经类专业群培养定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与职业素质,掌握管理、会计、物流、商务、国际贸易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生产性服务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按照生产性服务专业群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1.素质方面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身心素质及人文素养。
2.知识方面要求从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层面掌握全面知识内容。
3.能力方面要求能胜任从事基层管理类、营销类、行政助理类、会计、出纳、成本管理、仓储与配送、运输、商业策划、采购主管、销售顾问、营销策划、国际贸易及跨境电子商务等岗位。
三、财经类专业群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
生产性服务专业群五个专业专业基础相通,专业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围绕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培养目标,设置群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就业方向课程,建立“底层共享、中层融合、上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底层共享:第一学年学习全院通识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生产性服务专业群共6门群平台课程:经济学基础、管理技巧、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
中层融合:第二学年五个专业分别进行专业课程8-10门的学习。
上层互选:生产性服務专业群根据专业群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设立11个就业方向,设置就业方向课程模块,每个就业方向3门课程,第五学期开设,群内学生打破专业限制,根据将来的就业岗位选择一个就业方向课程模块学习。
(二)教学实施路径
1.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1)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运行机制
成立由省内外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1次会议,在专业群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组织研讨,提出建设指导性意见。企业专家提供学生就业后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信息,跟踪毕业生发展成长情况,同时,将行业发展、国家相关政策和新技术、新标准等信息及时提供给专业群建设组,使专业群建设健康有效运行。
2.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在专业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设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实习实践、高端就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创新“职场体验、项目实战、三层立体、内外兼修”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以创建国家骨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群为目标,依据“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指导,紧跟行业企业发展变革趋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整合专业资源,探索与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开设中外合作专业,合作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特色班等校企深层次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同类院校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结合专业群特点及优势,确立生产性服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为“职场体验、项目实战、三层立体、内外兼修”。
(三)“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基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学院“有就业能力、有生活品质、有发展潜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品德、知识、能力、素质、创新创业五个维度,构建“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素质养成、价值积累”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五个维度结构按“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设计。
(四)现代职教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现代职教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在线网络教学、面对面翻转课堂和职场化育人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网络在线学习课程,为学生搭建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在线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学生在网上学习授课视频,到课堂上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交流,极大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设计职场化情境,学生在职场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教学中,从课内单项技能训练,再到参与校内外企业的实际业务操作,学生从体验到实战,系统训练专业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动态能力。通过职场化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在校期间成为“业内”人士。
(五)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以高层次领军人才和行业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建设为重点,以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或引进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成立工作室,培养“教练型”教学名师,建设一流科研创新、技术服务、专业教学等教师团队;培植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培养培训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吸纳高水平的行业企业专家充实优化“兼职教师资源库”,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协同培养、国际视野、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君诚,许明春.应用型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思维和路径选择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22-27.
[2]谢茂.产业群和专业群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
[3]孙凤敏.创高水平高职要建好一流专业群[N].中国教育报,2018-10-30(11).
[4]罗三桂.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8):71-75.
[5]周根来,王利刚,张力,李小芬,张响英.高职现代畜牧生产专业群共享开放型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18(3):14-16.
作者简介: 于雷(1981.10),男,山东潍坊,讲师,项目管理硕士,任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贸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