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的根本要求,但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却屡屡发生会计造假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分析,文章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的规范和界定功能、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责任保证体系、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 股权结构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9-156-02
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于支配投资者(股东及债权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利害关系,并从中实现经济利益,有效配置资源。它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3)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就企业所有权安排达成的一项契约。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从而导致公司治理问题异常复杂并严重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根据OECD《公司治理原则》的定义,公司治理是指“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既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同时又包括外部治理機制,如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外部审计等监控机制。按照我国《公司法》,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组织结构,使之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加强公司治理,既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增加投资者信心。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产生了不同的会计信息披露导向,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公司得以有效运作。然而只有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维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现象十分严重,这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我们目睹了大量的上市公司业绩造假,如琼民源、PT红光、大庆联谊、郑百文的欺诈,ST猴王、蓝田股份以及银广夏的虚幻的财务神话,都让人触目惊心。虚假的会计信息数字,严重扭曲了合理的股票估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最终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一、当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复杂,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股东,非流通股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相当大。尽管上市公司都根据《公司法》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所组成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同时还成立了职工代表大会。但实际上,国有股的控股地位使得国有股股东轻而易举地控制着董事会并成为董事长甚至常常兼任总经理,从而形成内部人控制问题。而且,由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并不拥有企业的股份,无法从提高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得到利益,管理层就有动机追求控制权收益最大化而非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无疑会有损于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为避免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问责,管理人员便有动机去虚增利润或财务造假。理论上而言,预期到自身的所有者权益会遭受严重损害的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将会联合起来,相机取得公司治理的控制权,解雇不称职的经理人员,提高公司的价值。然而,张维迎(1998)证明,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存在不可转让性,经理人受到解雇的可能性下降,从而使得相机治理机制失效。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利益博弈中的失衡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无法对内部人实施有效约束,管理层通过操纵会计信息达到自身目的的例子也就屡见不鲜。
2 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导致外部治理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通过公司并构,争夺公司控制权,进而减少低效率企业,提高社会财富。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于,当投资者发现或预见到公司出现经营问题时,他们会通过“用脚投票”方式影响股价,从而增加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然而,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不能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作用。首先,我国的股票市场定位存在问题,存在着试图通过国有企业上市达到“圈钱”而脱困的思路,而不是把它当作使有限的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企业的一种资源配置渠道。表现为企业往往采取虚构利润的办法来“包装上市”,欺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受到严重影响。其次,在现阶段转轨经济过程中,我国的经理市场和收购兼并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市场声誉效应在约束管理层的行为上成效不大,有效的、提高公司价值的兼并重组难以发生,从而进一步弱化了外部产权主体的利益,使管理层经常能够采取会计舞弊等手段在获取自身巨大收益的同时又不至于承担太多的成本,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3 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利益相关者在信息不对称及个人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出于降低交易费用考虑,通过利益谈判并外化成固定的制度安排,是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然而。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连续发生的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审计失败事件,使注册会计师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由于存在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注册会计师难以避免参与会计舞弊,或对舞弊视而不见。在我国执业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社会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常常受到干扰,从而严重危害了执业质量。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致使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机制失灵。
由上述论述可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最深层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人手,在公司治理框架下探讨的会计监管的完善。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对策
2001年以来,美国先后爆发了“安然”、“世通”、“太科”等会计丑闻。2002年7月,实施《索克斯法案》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越来越被国际资本市场和全球投资人看作是改善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点。世界著名的麦肯锡公司2001年在亚洲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财务状况类似的情况下,投资人愿意为“治理良好”的亚洲企业多付20%~27%的溢价。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会计行业本身的特性等。但这些都是企业外在的原因,笔者认为;影响企业会计行为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治理。因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为各利益主体提供共同知识的一种机制,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企业中各契约参与者的利益;反过来,企业中各契约的参与主体就会试图通过影响会计信息来增进自身的财富。企业内部的 利益关系会通过公司治理的各个机制来平衡,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公司不同利益主体的差异。也就是说,由于不同的会计行为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不同主体的利益,所以,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不同权力安排必将影响公司会计行为,从而影响会计信息。
1 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即会计信息失真在私营企业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逃避交税;而在国有企业则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业绩良好的形象,使经营者获得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
2 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多层级的、复杂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因此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就极为重要。
首先,要尽早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其次,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建设,鼓励市场并购行为。活跃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入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对经营者的基于其经营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励机制(如使经营者部分持股或给予其股票购买选择权等),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趋于一致,从而改善双方的“激励相容性”。此外,应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应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可以考虑将会计按其职能和作用的不同分内部管理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前者仍属企业内部委托一代理网络的一环,受托于经营者。起参谋和决策支持作用,后者则直接受托于董事会,起反映和监督作用。同时,为抑制对外报告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串谋”欺騙所有者,出现“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还需在机构设置上强化内部的制衡和约束机制,加强基础工作,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减少或消除“X非效率”现象。同时,建立一套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与激励的机制,使其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目标函数一致,最终使所有者、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三方达到经济利益上的“激励相容性”。
3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责任保证林系。在会计信息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及业务当事人在会计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任务、职责、要求和权力。(1)企业经营者的会计责任。企业经营者必须代表单位对会计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负主要责任,应当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迫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坚决避免单位负责人超越会计法制的约束,出了问题又追究会计人员的做法。(2)部门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应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负具体的、全面的领导责任。主要包括:选择和运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奖惩制度;保持完整的会计记录;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对生产和提供符合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3)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其实也是一种道德责任。1996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说明,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职业道德作了具体的规定,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也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办事,自觉地进行质量控制从真做好自检、互检工作,保证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并对自己加工生产的产品负责到底。
4 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一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会计法》,尽快出台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加大《会计法》的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扭转目前会计秩序混乱的局面;《刑法》应对涉及到会计问题的经济犯罪做出相应规定,以对利用会计进行经济犯罪的当事人进行足够的威慑;对《质量法》、《计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做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使对会计事项的计量适用于《计量法》,对会计产品的质量要求适用于《质量法》,对会计信息用户的保护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会计信息质量真正受到法律的强有力的保护和制约。第二,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会计改革之初,为了减少会计制度变迁的阻力,使会计准则能尽早出台,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会计实务,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衔接。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唯一的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方所接受。政府机构要维护该机构制定的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处罚,目的是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其私人成本接近或等于社会成本,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这样。会计信息供给方就会愿意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使各方都能得到合作利益,而不愿提供失真会计信息反而使自己遭受损失,从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动机得以消除。
(责编 若佳)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 股权结构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9-156-02
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于支配投资者(股东及债权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利害关系,并从中实现经济利益,有效配置资源。它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3)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就企业所有权安排达成的一项契约。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从而导致公司治理问题异常复杂并严重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根据OECD《公司治理原则》的定义,公司治理是指“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既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同时又包括外部治理機制,如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外部审计等监控机制。按照我国《公司法》,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组织结构,使之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加强公司治理,既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增加投资者信心。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产生了不同的会计信息披露导向,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公司得以有效运作。然而只有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维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现象十分严重,这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我们目睹了大量的上市公司业绩造假,如琼民源、PT红光、大庆联谊、郑百文的欺诈,ST猴王、蓝田股份以及银广夏的虚幻的财务神话,都让人触目惊心。虚假的会计信息数字,严重扭曲了合理的股票估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最终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一、当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复杂,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股东,非流通股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相当大。尽管上市公司都根据《公司法》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所组成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同时还成立了职工代表大会。但实际上,国有股的控股地位使得国有股股东轻而易举地控制着董事会并成为董事长甚至常常兼任总经理,从而形成内部人控制问题。而且,由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并不拥有企业的股份,无法从提高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得到利益,管理层就有动机追求控制权收益最大化而非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无疑会有损于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为避免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问责,管理人员便有动机去虚增利润或财务造假。理论上而言,预期到自身的所有者权益会遭受严重损害的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将会联合起来,相机取得公司治理的控制权,解雇不称职的经理人员,提高公司的价值。然而,张维迎(1998)证明,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存在不可转让性,经理人受到解雇的可能性下降,从而使得相机治理机制失效。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利益博弈中的失衡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无法对内部人实施有效约束,管理层通过操纵会计信息达到自身目的的例子也就屡见不鲜。
2 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导致外部治理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通过公司并构,争夺公司控制权,进而减少低效率企业,提高社会财富。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于,当投资者发现或预见到公司出现经营问题时,他们会通过“用脚投票”方式影响股价,从而增加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然而,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不能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作用。首先,我国的股票市场定位存在问题,存在着试图通过国有企业上市达到“圈钱”而脱困的思路,而不是把它当作使有限的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企业的一种资源配置渠道。表现为企业往往采取虚构利润的办法来“包装上市”,欺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受到严重影响。其次,在现阶段转轨经济过程中,我国的经理市场和收购兼并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市场声誉效应在约束管理层的行为上成效不大,有效的、提高公司价值的兼并重组难以发生,从而进一步弱化了外部产权主体的利益,使管理层经常能够采取会计舞弊等手段在获取自身巨大收益的同时又不至于承担太多的成本,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3 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利益相关者在信息不对称及个人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出于降低交易费用考虑,通过利益谈判并外化成固定的制度安排,是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然而。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连续发生的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审计失败事件,使注册会计师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由于存在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注册会计师难以避免参与会计舞弊,或对舞弊视而不见。在我国执业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社会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常常受到干扰,从而严重危害了执业质量。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致使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机制失灵。
由上述论述可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最深层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人手,在公司治理框架下探讨的会计监管的完善。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对策
2001年以来,美国先后爆发了“安然”、“世通”、“太科”等会计丑闻。2002年7月,实施《索克斯法案》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越来越被国际资本市场和全球投资人看作是改善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点。世界著名的麦肯锡公司2001年在亚洲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财务状况类似的情况下,投资人愿意为“治理良好”的亚洲企业多付20%~27%的溢价。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会计行业本身的特性等。但这些都是企业外在的原因,笔者认为;影响企业会计行为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治理。因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为各利益主体提供共同知识的一种机制,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企业中各契约参与者的利益;反过来,企业中各契约的参与主体就会试图通过影响会计信息来增进自身的财富。企业内部的 利益关系会通过公司治理的各个机制来平衡,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公司不同利益主体的差异。也就是说,由于不同的会计行为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不同主体的利益,所以,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不同权力安排必将影响公司会计行为,从而影响会计信息。
1 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即会计信息失真在私营企业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逃避交税;而在国有企业则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业绩良好的形象,使经营者获得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
2 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多层级的、复杂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因此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就极为重要。
首先,要尽早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其次,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建设,鼓励市场并购行为。活跃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入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对经营者的基于其经营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励机制(如使经营者部分持股或给予其股票购买选择权等),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趋于一致,从而改善双方的“激励相容性”。此外,应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应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可以考虑将会计按其职能和作用的不同分内部管理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前者仍属企业内部委托一代理网络的一环,受托于经营者。起参谋和决策支持作用,后者则直接受托于董事会,起反映和监督作用。同时,为抑制对外报告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串谋”欺騙所有者,出现“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还需在机构设置上强化内部的制衡和约束机制,加强基础工作,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减少或消除“X非效率”现象。同时,建立一套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与激励的机制,使其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目标函数一致,最终使所有者、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三方达到经济利益上的“激励相容性”。
3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责任保证林系。在会计信息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及业务当事人在会计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任务、职责、要求和权力。(1)企业经营者的会计责任。企业经营者必须代表单位对会计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负主要责任,应当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迫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坚决避免单位负责人超越会计法制的约束,出了问题又追究会计人员的做法。(2)部门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应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负具体的、全面的领导责任。主要包括:选择和运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奖惩制度;保持完整的会计记录;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对生产和提供符合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3)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其实也是一种道德责任。1996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说明,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职业道德作了具体的规定,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也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办事,自觉地进行质量控制从真做好自检、互检工作,保证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并对自己加工生产的产品负责到底。
4 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一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会计法》,尽快出台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加大《会计法》的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扭转目前会计秩序混乱的局面;《刑法》应对涉及到会计问题的经济犯罪做出相应规定,以对利用会计进行经济犯罪的当事人进行足够的威慑;对《质量法》、《计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做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使对会计事项的计量适用于《计量法》,对会计产品的质量要求适用于《质量法》,对会计信息用户的保护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会计信息质量真正受到法律的强有力的保护和制约。第二,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会计改革之初,为了减少会计制度变迁的阻力,使会计准则能尽早出台,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会计实务,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衔接。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唯一的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方所接受。政府机构要维护该机构制定的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处罚,目的是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其私人成本接近或等于社会成本,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这样。会计信息供给方就会愿意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使各方都能得到合作利益,而不愿提供失真会计信息反而使自己遭受损失,从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动机得以消除。
(责编 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