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几年来,我收获着……,我苦恼着……;我收获着一些孩子们的成功,我也认识到了一些孩子们的失败。对此我不断总结,我不断反思。最终我发现:一个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建构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即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下面是我几年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几点总结:
一、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中考这个指挥棒导致孩子们、家长们甚至部分老师们认为美术是副科,学习用处不大,这样的观念导致孩子们对美术的态度就大打折扣,然而就在学校美术教育遭遇冷落的同时,整个社会对美的追求却是日甚一日,这种追求已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冷热相对,形成强烈反差,而初中美术教育就在这样的无奈和夹缝中自得其乐地生存着。
通常七年级的第一节课,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我的学生:“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美术了,你们知道学习美术有什么用处吗?老师认为没有什么用处,副科又不中考……”。我的话通常会引来一阵骚动,这种激将法很管用,孩子们会很全面的说出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对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学生学得有目的而则我教的也有信心了。
二、让学生认识到态度决定成败
教学中我常遇到自己满怀激情的准备上课,却发现少部分学生课本未带,学习用具未带等课前准备不充分的事件,看到这里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有点莫名的失落。课下我与同行交流的同时也深深地思考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首先我利用这一课堂预设外的资源,我临时决定本节课的作品由各个人到讲台上来自评同时接受其他的同学评价,老师适当点评。这样一下就难住了那些未带工具的学生,我一开始就请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自我评价,可想而知,他们的小脸通常憋的通红并低下了头,此时,我会给他们台阶下说:“XX同学还没有完成作品,我们下节课安排你带领我们欣赏你的作品,好吗?”课下他们就主动找到我道歉,这时我就适时的告诉他们,成功通常眷恋那些准备充分的人,今天你们本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但因为自己的课前准备不充分,机会就这样和你擦肩而过,太可惜了,我希望你们能真正明白第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的美术学习的用途,这样的话你们就不会忘记带工具,你们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态度对待她了。你们对她态度端正了,她也将以美好的生活回报你们,他们都笑了。初中生正是一个爱美的年龄、一个逆反的年龄,在这一问题上我给他们留了台阶,他们再也不好意思不带工具或课本了。与此同时我欣慰我当时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法来解决问题。
三、让学生认识到创作时要大胆实践各种材料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在美术创作的要求上宜鼓励学生敢于“破坏”。没有破坏,何谈创造?艺术创作没有对错,对孩子们而言,艺术就是“游戏”,艺术创作就是“玩”。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孩子们胆子放开了,轻装上阵,恣意表现。艺术重在体验,教师只需要在学生思维堵塞的情况下点拨一下,然后让学生自由创造,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在自由地艺术表现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倘若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横加干涉,颁布“几不准”的律条,搞霸权课堂,诱发学生的畏惧和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无疑也抑制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这一思想的指导,我的美术课堂学生同一课的作业会给我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惊喜于他们的创造力。
四、告诉学生“美”的标准
在美术课堂上,我常常遇到学生这样问我:“老师我这样做对吗?;老师我这样画对吗?……”我知道他们把美术课和语、数、外等课程同等看待作业的评价了,因为这些学科会有标准答案,然而美术作品中的美到底是什么呢?她的标准是什么呢?我问我的学生,学生张着嘴巴,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当我告诉他们美就是你手中创作的作品(你们的劳动成果就是最美的事物),他们恍然大悟。同时,我会告诉同学们美术作业就是把你创意思想表现出来,表现出“和谐美、对比美、比例美、色彩美、材料美……”同学们只要记住一句话“美的标准就是让我们的眼睛舒服”。每一位同学表现美的角度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美感出现,所以我们美术作品没有绝对的答案。同学们可以大胆创作。即使某同学的作品不够完美也不要紧,有位文学家说:“我们做事情不要仅仅看结果,只要我们努力过就很值得”。这样我的学生创作方向明确了,我就收获着他们的奇思妙想,很是惬意!
五、教会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美
有位画家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中我不断引领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表现生活中的美,并且把学习的美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去。我在学校的美术课外活动中,我教学生订纽扣、打毛线、用勾针勾花、用传统的方法绣花、十字绣……,同学们学习学习兴趣很浓厚,现在家长不给孩子学这些,家长认为这和学习无关,这和考试无关,试想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连生活中基本生活能力都不会,这样的高分低能的人不要也罢。我认为教会学生生活和热爱生活也很重要。
以上是我教学以来的一点浅薄的感悟,总之,只有当美术学习是一个自然而快乐的过程时,他们才能永葆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把美术学习变成一种生活的需要。教师需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提供多样的表现机会,他们才能焕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去探索世界,提升自身的素质。
一、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中考这个指挥棒导致孩子们、家长们甚至部分老师们认为美术是副科,学习用处不大,这样的观念导致孩子们对美术的态度就大打折扣,然而就在学校美术教育遭遇冷落的同时,整个社会对美的追求却是日甚一日,这种追求已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冷热相对,形成强烈反差,而初中美术教育就在这样的无奈和夹缝中自得其乐地生存着。
通常七年级的第一节课,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我的学生:“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美术了,你们知道学习美术有什么用处吗?老师认为没有什么用处,副科又不中考……”。我的话通常会引来一阵骚动,这种激将法很管用,孩子们会很全面的说出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对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学生学得有目的而则我教的也有信心了。
二、让学生认识到态度决定成败
教学中我常遇到自己满怀激情的准备上课,却发现少部分学生课本未带,学习用具未带等课前准备不充分的事件,看到这里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有点莫名的失落。课下我与同行交流的同时也深深地思考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首先我利用这一课堂预设外的资源,我临时决定本节课的作品由各个人到讲台上来自评同时接受其他的同学评价,老师适当点评。这样一下就难住了那些未带工具的学生,我一开始就请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自我评价,可想而知,他们的小脸通常憋的通红并低下了头,此时,我会给他们台阶下说:“XX同学还没有完成作品,我们下节课安排你带领我们欣赏你的作品,好吗?”课下他们就主动找到我道歉,这时我就适时的告诉他们,成功通常眷恋那些准备充分的人,今天你们本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但因为自己的课前准备不充分,机会就这样和你擦肩而过,太可惜了,我希望你们能真正明白第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的美术学习的用途,这样的话你们就不会忘记带工具,你们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态度对待她了。你们对她态度端正了,她也将以美好的生活回报你们,他们都笑了。初中生正是一个爱美的年龄、一个逆反的年龄,在这一问题上我给他们留了台阶,他们再也不好意思不带工具或课本了。与此同时我欣慰我当时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法来解决问题。
三、让学生认识到创作时要大胆实践各种材料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在美术创作的要求上宜鼓励学生敢于“破坏”。没有破坏,何谈创造?艺术创作没有对错,对孩子们而言,艺术就是“游戏”,艺术创作就是“玩”。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孩子们胆子放开了,轻装上阵,恣意表现。艺术重在体验,教师只需要在学生思维堵塞的情况下点拨一下,然后让学生自由创造,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在自由地艺术表现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倘若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横加干涉,颁布“几不准”的律条,搞霸权课堂,诱发学生的畏惧和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无疑也抑制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这一思想的指导,我的美术课堂学生同一课的作业会给我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惊喜于他们的创造力。
四、告诉学生“美”的标准
在美术课堂上,我常常遇到学生这样问我:“老师我这样做对吗?;老师我这样画对吗?……”我知道他们把美术课和语、数、外等课程同等看待作业的评价了,因为这些学科会有标准答案,然而美术作品中的美到底是什么呢?她的标准是什么呢?我问我的学生,学生张着嘴巴,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当我告诉他们美就是你手中创作的作品(你们的劳动成果就是最美的事物),他们恍然大悟。同时,我会告诉同学们美术作业就是把你创意思想表现出来,表现出“和谐美、对比美、比例美、色彩美、材料美……”同学们只要记住一句话“美的标准就是让我们的眼睛舒服”。每一位同学表现美的角度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美感出现,所以我们美术作品没有绝对的答案。同学们可以大胆创作。即使某同学的作品不够完美也不要紧,有位文学家说:“我们做事情不要仅仅看结果,只要我们努力过就很值得”。这样我的学生创作方向明确了,我就收获着他们的奇思妙想,很是惬意!
五、教会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美
有位画家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中我不断引领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表现生活中的美,并且把学习的美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去。我在学校的美术课外活动中,我教学生订纽扣、打毛线、用勾针勾花、用传统的方法绣花、十字绣……,同学们学习学习兴趣很浓厚,现在家长不给孩子学这些,家长认为这和学习无关,这和考试无关,试想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连生活中基本生活能力都不会,这样的高分低能的人不要也罢。我认为教会学生生活和热爱生活也很重要。
以上是我教学以来的一点浅薄的感悟,总之,只有当美术学习是一个自然而快乐的过程时,他们才能永葆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把美术学习变成一种生活的需要。教师需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提供多样的表现机会,他们才能焕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去探索世界,提升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