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提高医院全成本核算意识,加强组织建设的基础上设计全成本核算目标,结合目标实现思路,并针对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问题,探讨了实现全成本核算模式构建和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医院 全成本核算 模式构建
前言
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一种方法,是对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工资成本、医疗消耗和管理费用等全部成本项目进行会计归集,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工资成本比例和管理费用标准,借以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制定合理的消耗以及合适的经济指标,从而改善医院经营管理。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对于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全成本核算意识,加强组织建设
1、增强全成本核算意识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组织健全、更新观念,是当前在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先决条件。医院应组织以院级领导为核心的专门人员,深入科室普及成本核算的知识,讲述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讲述全成本核算的实际内容和操作方法,形成认识上的梯级渗透。使医院全体成员树立成本效益的理念,增强成本意识,向成本要效益,建立以成本核算为前提,让技术、风险、效益、劳动强度、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分配。
2、规范全成本核算运行模式
建立必要的组织管理机构,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和具备经济管理能力的人员开展成本核算工作。首先,解决好当前因编制体制限制而客观存在的财务部门、经管部门、信息部门、医保部门条块分割问题,将四者的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建立成本核算责任中心,可以采取月末联合定期办公的办法,确保院内数据统计及时准确一致、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并将每月准确的数据资料,由各责任部门领导联合签字确认,做好备案、留存工作。其次,成本核算责任中心的人员要全面了解全成本核算管理的运行模式、管理基本流程、岗位设置与工作职责、成本核算的口径方法、经费控制指标的计算、成本报表数据的解读等。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科室核算员,要了解本科室成本的基本构成、科室成本分摊方法、奖金补贴计发标准、节能降耗的途径等。使各个部门所有人员都清楚自己在全成本核算管理中所处的位置、该干的工作和应取得的绩效。
3、明确全成本核算职责
建立成本核算责任中心,负责报送全院核算单位成本支出的部门要指定专人,每月按时向成本责任中心报送报表,同时,各核算科室要指定专人为成本核算联络员,负责本科室与成本责任中心的联络工作。参加成本核算小组的成员科室要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经管科负责科级成本核算、财务部门负责院级全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信息科提供有效、准确的系统数据,院务部门提供后勤服务及水电、洗涤等消耗数据,物资中心提供各科请领物品的详细资料,财务提供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具体数值,进一步落实全成本核算措施,形成全院一盘棋。
二、设计全成本核算目标
1、实现“目标成本”管理
通过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实施,把目标成本管理纳入医院日常工作范畴。医院成本核算项目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实现目标成本核算就要兼顾考虑固定成本和各项变动费用支出的多少,将两者指标分解落实给各个责任单位,分清责任。固定成本包括工资、补助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公费经费、行政费用等。变动成本包括医药、卫生材料、各种辅助材料、运输费、动力电费、差旅费等。各成本责任部门应根据成本管理小组下达的指标,结合工作量和相应的固定费用、变动等情况,将指标落实到人。同时,结合目标成本完成情况,认真分析与比较,找出差距,从而使各科室能够控制自己的可控成本,形成全面成本管理的新局面。
2、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
通过全成本核算,在根据实际需要的前提下确定核算单元,按照划分的核算单元建立电子财产分户帐,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对,客观地反映医院各种成本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充分显示各核算单位的成本来源与构成情况,为医院进行资源配置与使用提供相应的量化数据支持,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使用。
3、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全成本核算,把各类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挂钩,从而正确及时地反映医疗费用的情况,使广大职工、特别是业务技术人员树立成本与效益观念,自觉地减少浪费、控制费用、减轻病人和社会的负担,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全成本核算,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结构,降低药品所占比例,对变动成本,可控成本进行控制。对一些收入指标进行有效调节,并进行科室间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在分析时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并结合医院各岗位行业风险、劳动强度形成综合指标,严格按预算项目和金额控制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三、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和控制措施
1、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①建立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制度。医院全成本核算组织内容包括医院的收入与支出,科室的人员分配与设备情况,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的报告期实际服务量,医疗设备的使用分配情况,固定资产、科室设置、人员工资以及财政拨款等各项支出和收入的资料。因此,医院要从上到下建立一个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主要组织模块包括成立经济核算办公室,配备专职核算人员及负责人,并由院领导专职分管,以保证成本核算的权威性。辅助模块包括工资管理子系统、医疗物资管理系统、非卫生物资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高值耗材管理系统、消毒供应管理系统、网络一体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后勤保障与维修管理系统。②建立完善财产物资的出入库制度。固定资产在出库时单独建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移时,有转移记录,固定资产的报废要有相关部门的批准手续,并及时调整财务账目。对于材料的使用,按用途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特别是高质耗材,建议实行“一物一码”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模式,参照超市的条码化管理模式,有效防止漏费、少计费和无序计费的现象,同时可以防止材料物资的丢失、浪费现象。③建立成本控制信息管理制度。通过标准的代码、科学的操作流程,实现数据在医院内的传输、分析和利用,达到高效、有序、协调,从而为医院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信息上的支持。
2、建立医院全成本核算框架
(1)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科室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医院总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医疗业务成本核算;标准成本核算;药品制剂成本核算及药品销售成本核算。院级核算主要抓成本的计划、控制、反映、监督和分析,按照军地分开、医药分开、医护分开的原则组织核算。科级核算主要抓各类成本消耗支出的计量、分摊、统计和反馈,为院级核算提供基础资料。班组核算主要抓各类成本消耗末端数据的采集、登记、分类、建立各类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档案和基础成本数据库,为科级核算提供原始数据支撑。
(2)确认全成本核算原则
结合卫生行业特点建立6大成本核算原则:①分期核算原则:成本核算的分期要与会计核算分期一致,及时计算各期成本。②费用确认配比原则:医院成本应按受益期分配确认。③划分各种费用界限原则:应正确划分成本支出与专项支出,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划分不同期的费用界限。④一贯性原则:成本核算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前后应保持一致。⑤实际成本计价原则。⑥重要性原则:对一些成本中重要的内容应进行单独立项反映,力求正确。
3、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方法
(1)划分核算单位
将全院部门、科室按其工作性质和职责,划分成不同的核算单位。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核算单位。主要是指有收入和成本发生的临床医技科室,也包括可以取得“内部收入”的保障科室。另一类是成本单位,如医院行政性部门,后勤科室。
(2)划分成本、收入项目
医院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医用耗料、卫生材料、办公用品、电讯费、水电暖费、保洁费、维修费用、差旅费和管理费用等。业务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医院本身的业务医疗收入按照执行部门统计,即由谁执行由谁受益。药品收入全部计入各个药房,最终汇总出全部药品收入。对于病人欠费,按相应的欠费项目,不作为临床和医技科室的收入。待欠费收回后,作为相应科室收入。
(3)成本归集
在现有的医院会计科目基础上可增设“直接临床成本”、“间接服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个科目作为成本会计核算的账户。“直接临床成本”账户用多栏式账页,按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设一级明细科目。临床、科室人员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购置费等其他费用等直接计入该账户。其他各项间接费用可根据发生的地点或部门经过一定的分摊程序转入该账户。该账户期末将各科室项目成本汇总后转入“医疗支出”科目和对应的明细科目,保证与现有的科目设置的衔接和项目成本的核算。“间接服务费用”账户用多栏式账页,锅炉房、洗衣房、修理室和药剂科室人员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购置费等其他费用等直接计入该账户。“管理费用”账户用多栏式账页,行政管理部门与后勤部门的所发生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购置费等其其他费用等直接计入各该账户。期末经过一定的分配方法,用费用分配表分配到各“直接临床成本”科室与各“间接服务费用”科室。
(4)成本分摊
医院应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正确反映成本耗费的同时,对相关科室效益评估和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降至最小,最大限度地减少实施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负面效应。首先确定分摊原则:一是谁发生谁承担。二是谁受益谁负担。三是公共成本如水、电、暖、公用房屋,则按收益科室人数或床位数进行分摊。然后,按照医院全成本核算流程将医院的科室划分为五种类型:管理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医技类科室、直接医疗类科室和科研教学类科室。将各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直接计入到该科室。最后。按顺序进行四级分摊:第一级公用费用分摊,将无法直接归集计入到某个科室的费用根据不同的成本项目使用不同的分摊系数分摊。如按人员成本分摊,按房屋使用面积分摊,按设备拥有比例分摊等。第二级管理成本分摊,这是成本核算的难点。我们可以按科室范围,院长办公室、财务、人事等管理类科室等收益科室人员的比例将全院管理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管理科室成本和公摊费用分摊部分)进行分摊。同时考虑收益科室的创收能力,创收高者多分摊,创收低者少分摊。第三级医疗辅助成本分摊,将医疗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公摊费用分摊部分、管理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第四级医技科室成本分摊: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技术科室成本、公摊费用分摊部分、管理成本分摊部分、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全院总成本=直接医疗科室成本+科研教学科室成本。注意,对后勤和医疗辅助部门成本费用的分摊,应根据不同类别的间接费用实行不同的分摊标准。例如:后勤维修两部门的费用分摊,先将维修部门的费用分为日常维护和实际维修两部分,日常维修按照科室人数进行分摊,实际维修按照维修工时进行分摊。以此均衡日常维护、零星维修与实际维修设备之间摊得的间接费用所引起的不合理现象。
四、总结
医院全成本模式的构建,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渗透全成本核算意识,加强对医院成本的研究,为医院的经济运营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要通过目标成本的管理,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标,王颖. 深化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做法[J]. 东南国防医药, 2009,(01) .
[2]蒋华. 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实用医药杂志, 2008,(05) .
[3]刘贤昌.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J]. 现代医院, 2009,(09) .
(作者单位: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医院 全成本核算 模式构建
前言
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一种方法,是对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工资成本、医疗消耗和管理费用等全部成本项目进行会计归集,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工资成本比例和管理费用标准,借以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制定合理的消耗以及合适的经济指标,从而改善医院经营管理。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对于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全成本核算意识,加强组织建设
1、增强全成本核算意识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组织健全、更新观念,是当前在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先决条件。医院应组织以院级领导为核心的专门人员,深入科室普及成本核算的知识,讲述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讲述全成本核算的实际内容和操作方法,形成认识上的梯级渗透。使医院全体成员树立成本效益的理念,增强成本意识,向成本要效益,建立以成本核算为前提,让技术、风险、效益、劳动强度、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分配。
2、规范全成本核算运行模式
建立必要的组织管理机构,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和具备经济管理能力的人员开展成本核算工作。首先,解决好当前因编制体制限制而客观存在的财务部门、经管部门、信息部门、医保部门条块分割问题,将四者的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建立成本核算责任中心,可以采取月末联合定期办公的办法,确保院内数据统计及时准确一致、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并将每月准确的数据资料,由各责任部门领导联合签字确认,做好备案、留存工作。其次,成本核算责任中心的人员要全面了解全成本核算管理的运行模式、管理基本流程、岗位设置与工作职责、成本核算的口径方法、经费控制指标的计算、成本报表数据的解读等。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科室核算员,要了解本科室成本的基本构成、科室成本分摊方法、奖金补贴计发标准、节能降耗的途径等。使各个部门所有人员都清楚自己在全成本核算管理中所处的位置、该干的工作和应取得的绩效。
3、明确全成本核算职责
建立成本核算责任中心,负责报送全院核算单位成本支出的部门要指定专人,每月按时向成本责任中心报送报表,同时,各核算科室要指定专人为成本核算联络员,负责本科室与成本责任中心的联络工作。参加成本核算小组的成员科室要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经管科负责科级成本核算、财务部门负责院级全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信息科提供有效、准确的系统数据,院务部门提供后勤服务及水电、洗涤等消耗数据,物资中心提供各科请领物品的详细资料,财务提供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具体数值,进一步落实全成本核算措施,形成全院一盘棋。
二、设计全成本核算目标
1、实现“目标成本”管理
通过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实施,把目标成本管理纳入医院日常工作范畴。医院成本核算项目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实现目标成本核算就要兼顾考虑固定成本和各项变动费用支出的多少,将两者指标分解落实给各个责任单位,分清责任。固定成本包括工资、补助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公费经费、行政费用等。变动成本包括医药、卫生材料、各种辅助材料、运输费、动力电费、差旅费等。各成本责任部门应根据成本管理小组下达的指标,结合工作量和相应的固定费用、变动等情况,将指标落实到人。同时,结合目标成本完成情况,认真分析与比较,找出差距,从而使各科室能够控制自己的可控成本,形成全面成本管理的新局面。
2、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
通过全成本核算,在根据实际需要的前提下确定核算单元,按照划分的核算单元建立电子财产分户帐,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对,客观地反映医院各种成本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充分显示各核算单位的成本来源与构成情况,为医院进行资源配置与使用提供相应的量化数据支持,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使用。
3、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全成本核算,把各类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挂钩,从而正确及时地反映医疗费用的情况,使广大职工、特别是业务技术人员树立成本与效益观念,自觉地减少浪费、控制费用、减轻病人和社会的负担,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全成本核算,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结构,降低药品所占比例,对变动成本,可控成本进行控制。对一些收入指标进行有效调节,并进行科室间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在分析时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并结合医院各岗位行业风险、劳动强度形成综合指标,严格按预算项目和金额控制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三、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和控制措施
1、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①建立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制度。医院全成本核算组织内容包括医院的收入与支出,科室的人员分配与设备情况,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的报告期实际服务量,医疗设备的使用分配情况,固定资产、科室设置、人员工资以及财政拨款等各项支出和收入的资料。因此,医院要从上到下建立一个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主要组织模块包括成立经济核算办公室,配备专职核算人员及负责人,并由院领导专职分管,以保证成本核算的权威性。辅助模块包括工资管理子系统、医疗物资管理系统、非卫生物资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高值耗材管理系统、消毒供应管理系统、网络一体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后勤保障与维修管理系统。②建立完善财产物资的出入库制度。固定资产在出库时单独建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移时,有转移记录,固定资产的报废要有相关部门的批准手续,并及时调整财务账目。对于材料的使用,按用途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特别是高质耗材,建议实行“一物一码”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模式,参照超市的条码化管理模式,有效防止漏费、少计费和无序计费的现象,同时可以防止材料物资的丢失、浪费现象。③建立成本控制信息管理制度。通过标准的代码、科学的操作流程,实现数据在医院内的传输、分析和利用,达到高效、有序、协调,从而为医院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信息上的支持。
2、建立医院全成本核算框架
(1)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科室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医院总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医疗业务成本核算;标准成本核算;药品制剂成本核算及药品销售成本核算。院级核算主要抓成本的计划、控制、反映、监督和分析,按照军地分开、医药分开、医护分开的原则组织核算。科级核算主要抓各类成本消耗支出的计量、分摊、统计和反馈,为院级核算提供基础资料。班组核算主要抓各类成本消耗末端数据的采集、登记、分类、建立各类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档案和基础成本数据库,为科级核算提供原始数据支撑。
(2)确认全成本核算原则
结合卫生行业特点建立6大成本核算原则:①分期核算原则:成本核算的分期要与会计核算分期一致,及时计算各期成本。②费用确认配比原则:医院成本应按受益期分配确认。③划分各种费用界限原则:应正确划分成本支出与专项支出,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划分不同期的费用界限。④一贯性原则:成本核算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前后应保持一致。⑤实际成本计价原则。⑥重要性原则:对一些成本中重要的内容应进行单独立项反映,力求正确。
3、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方法
(1)划分核算单位
将全院部门、科室按其工作性质和职责,划分成不同的核算单位。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核算单位。主要是指有收入和成本发生的临床医技科室,也包括可以取得“内部收入”的保障科室。另一类是成本单位,如医院行政性部门,后勤科室。
(2)划分成本、收入项目
医院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医用耗料、卫生材料、办公用品、电讯费、水电暖费、保洁费、维修费用、差旅费和管理费用等。业务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医院本身的业务医疗收入按照执行部门统计,即由谁执行由谁受益。药品收入全部计入各个药房,最终汇总出全部药品收入。对于病人欠费,按相应的欠费项目,不作为临床和医技科室的收入。待欠费收回后,作为相应科室收入。
(3)成本归集
在现有的医院会计科目基础上可增设“直接临床成本”、“间接服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个科目作为成本会计核算的账户。“直接临床成本”账户用多栏式账页,按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设一级明细科目。临床、科室人员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购置费等其他费用等直接计入该账户。其他各项间接费用可根据发生的地点或部门经过一定的分摊程序转入该账户。该账户期末将各科室项目成本汇总后转入“医疗支出”科目和对应的明细科目,保证与现有的科目设置的衔接和项目成本的核算。“间接服务费用”账户用多栏式账页,锅炉房、洗衣房、修理室和药剂科室人员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购置费等其他费用等直接计入该账户。“管理费用”账户用多栏式账页,行政管理部门与后勤部门的所发生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购置费等其其他费用等直接计入各该账户。期末经过一定的分配方法,用费用分配表分配到各“直接临床成本”科室与各“间接服务费用”科室。
(4)成本分摊
医院应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正确反映成本耗费的同时,对相关科室效益评估和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降至最小,最大限度地减少实施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负面效应。首先确定分摊原则:一是谁发生谁承担。二是谁受益谁负担。三是公共成本如水、电、暖、公用房屋,则按收益科室人数或床位数进行分摊。然后,按照医院全成本核算流程将医院的科室划分为五种类型:管理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医技类科室、直接医疗类科室和科研教学类科室。将各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直接计入到该科室。最后。按顺序进行四级分摊:第一级公用费用分摊,将无法直接归集计入到某个科室的费用根据不同的成本项目使用不同的分摊系数分摊。如按人员成本分摊,按房屋使用面积分摊,按设备拥有比例分摊等。第二级管理成本分摊,这是成本核算的难点。我们可以按科室范围,院长办公室、财务、人事等管理类科室等收益科室人员的比例将全院管理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管理科室成本和公摊费用分摊部分)进行分摊。同时考虑收益科室的创收能力,创收高者多分摊,创收低者少分摊。第三级医疗辅助成本分摊,将医疗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公摊费用分摊部分、管理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第四级医技科室成本分摊: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技术科室成本、公摊费用分摊部分、管理成本分摊部分、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全院总成本=直接医疗科室成本+科研教学科室成本。注意,对后勤和医疗辅助部门成本费用的分摊,应根据不同类别的间接费用实行不同的分摊标准。例如:后勤维修两部门的费用分摊,先将维修部门的费用分为日常维护和实际维修两部分,日常维修按照科室人数进行分摊,实际维修按照维修工时进行分摊。以此均衡日常维护、零星维修与实际维修设备之间摊得的间接费用所引起的不合理现象。
四、总结
医院全成本模式的构建,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渗透全成本核算意识,加强对医院成本的研究,为医院的经济运营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要通过目标成本的管理,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标,王颖. 深化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做法[J]. 东南国防医药, 2009,(01) .
[2]蒋华. 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实用医药杂志, 2008,(05) .
[3]刘贤昌.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J]. 现代医院, 2009,(09) .
(作者单位: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