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越辅导员职业生涯的瓶颈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fen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辅导员工作非常琐碎繁杂,需要极大的热情和耐心。辅导员工作的出路又不是很清晰,做辅导员工作时间长了会有不同程度的倦怠感。如何跨越辅导员职业生涯的瓶颈期,使辅导员走上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辅导员 职业化 专业化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辅导员的工作与塑造学生的心灵直接相关,因此,辅导员的工作非常重要。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比较尴尬,作为教师身份,他们基本不上课,也不搞科研,评高级职称也极为困难,因此辅导员都认为这不是一个终身的职业。辅导员的出路似乎就是“转行”,离开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使得这份工作难以留住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家都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个过渡,遇到合适机会,再另谋高就。
  一
  现在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的孩子,这批学生在一个高速发展,价值观极其多元,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拉大的社会环境中长大,这些都无疑加大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度和难度。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必须实现职业化、专业化。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准入机制,严把进口关,选拔高质量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二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岗前培训、调研学习、学历学习等培训学习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辅导员能力。三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职责,根据高教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与淘汰。四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晋级机制。对考核中表现优异的辅导员积极向学校组织部门推荐成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在学校选拔干部时优先考虑。
  所谓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由经过专业的培训的专门人员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不仅是一般狭义上的专业化,即辅导员要成为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职业的专业型人才,而且应当是广义的专业化,即辅导员队伍要向专家学者型方向发展。辅导员要向专家学者型发展必须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要对辅导员进行教学培训,安排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或人文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另一方面,学校还应鼓励辅导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申报思想政治教育或党建研究课题,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当教学和科研工作达到一定量后,聘任辅导员担任副教授、教授从事专业化的研究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学校还应对辅导员给与政策支持。学校对辅导员按照职业化标准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在规定时间内使其逐步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比如职业指导师资格和心理咨询师资格。
  二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辅导员选聘机制。要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综合素质优良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工作实际,采用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办法,由教育管理和人事管理专家、学者、学校有关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基层用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考核班子,遵循公开、透明、公正、规范的原则,借鉴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对辅导员实行严格、规范的考核、考试,对合格的候选人实行任前“公示制”,把好入口关。
  2.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确定辅导员研究方向。辅导员队伍有专职和兼职之分,专职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咨询服务两个方面,一方面按照学校党委安排,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专职辅导员岗位还可以细分为几类: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心理咨询辅导员,就业指导辅导员,生活辅导员,等等,由学校的学生处(部)相关的服务中心对口管理。兼职人员主要由高年级的优秀学生组成,作为新生班主任、辅导员助理,他们协助辅导员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把辅导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解决辅导员研究方向问题。
  3.建立辅导员专业学科,加强辅导员科研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学生工作的对象、内容、目标等均已发生深刻变化,辅导员工作急需专业依托和学科归属。我建议,在学科建设层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吸纳相关学科,如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创建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并与相关学科联合设立硕士点、博士点,为高校学生工作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设立辅导员科研项目,加大科研投入,鼓励辅导员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将研究成果付诸工作实践,使工作和科研形成良性循环。要像培养教学业务、学术骨干那样,花大力气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4.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遵循“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将辅导员履行工作情况、实际工作效果、科研成果、学生评价等方面真实地作出评估,并将最终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津贴、奖惩、晋级晋职挂钩,彻底改变“无过便是功,有过功全无”的现状。
  5.健全辅导员发展机制。在待遇方面,增加辅导员津贴,提高辅导员薪水,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在职务评聘方面,设立初级、中级、副高和正高职务,真正落实辅导员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在长远发展方面,鼓励一批骨干人员长期从事辅导员岗位,向专家型、职业化方向发展。
  要在全社会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地位,辅导员主体应坚定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以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信赖和认同。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高校将建立起“发展有方向、学科有归属、专业有依托”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逐步构建起一支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的专家型队伍。
  
  參考文献:
  [1]李永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其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8,(1).
  [2]童静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3]史迎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探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
其他文献
一、教学理念和背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描述的是诗人游历时遇到山峦重重,水道弯弯,以为无路,却发现实则有路。诗中蕴涵丰富的哲理:即使陷入困境,也可能会出现新的契机;也说明对于身边事物,我们如果能换个角度来观察,摆脱主观的成见,可能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
生物被学生和老师戏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可见其既有理科的计算特点,又有文科的大量记忆特点,而且生物知识点又很零碎,虽然同学们对生物这一门课很感兴趣,但常常因为繁琐的记忆而对这一门课的兴趣性降低。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用“口诀记忆”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失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条捷径。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口诀”及注解,以帮助学生学习
摘 要: 新一轮教改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普通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应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日益加快,培养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已为各国所瞩目,在此背景下实施的新一轮
一、不是公开课,还需要情境创设吗?  一提起“情境”,许多老师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认为是在公开课时才用的。日常教学中学生课前要做预习案,课上主要是交流讨论,似乎“情境”就用不着了。  我们首先要弄清究竟什么是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情境是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创设情境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当学习者运用
摘 要: 微粒观点是化学体系的基石,是处理化学问题的有力手段。要让学生建立微粒观点,科学的途径是结合学习进程,运用微粒观点对有关概念、基本计算、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体验到微粒观点的巨大魅力,从而逐步建立起微粒观点。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微粒观点 教学实践    所谓微粒观点,就是在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时候,从组成物质的微粒入手,通过对微粒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微粒观点是整个化学体系的基石,无论
面对新课改,教师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正视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总结、分析。  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要求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要求通过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知识性和思想性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培
摘 要: 受高校扩招、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地方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质量相对不高,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加不乐观,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与管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地方高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与管理的必要性及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地方高校毕业生 就业服务与管理 建议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
摘 要: 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存在一些主体错位、比例不适当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成本分担 分担主体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由约翰斯通(D.Bruce Johnstone,1984)在美国“大学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