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阅读无疑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大法宝,它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又兼顾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字词、语句等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积累,因此这时是加强他们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期。通过分析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对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素质教育以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注重学生健全个性的形成为特征。因此阅读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推动力量不可谓不大。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高年级阅读教育的效率还需要老师的不懈研究。
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最为懵懵懂懂的时期,年龄尚小的他们没有中学生那样良好的自控力,可以做到严于律己。低年级的他们总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们在课堂上讲解的、书本上已有的相对“死板”的知识,比如陌生的字、词语、优美的句子等。小学语文教学的前几年学生都处于积累基础知识的阶段。当学生升到高年级时,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但是如果没有老师们的恰当引导,他们就很难从被动接受知识转换成主动阅读,学习新知识。因此老师在学生升到高年级时就要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进行适量的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让他们受益一生的阅读习惯。初期阅读的材料内容不需要那么深刻,简单且道理浅显的儿童读物也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并且从读物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儿童读物大多具有趣味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有趣的东西他们会更感兴趣。兴趣是激发自主阅读的“导火索”,因此,老师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初期,可以推荐一些富有趣味性、同时又不乏教育意义的儿童读物给他们,后期再逐步加大推荐读物的难度和深度。有了趣味性作铺垫,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更容易了。
二、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游戏厅里丰富的娱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这些“世俗”的玩具带给他们的诱惑远比阅读大得多。因此,阅读想要在小学生的兴趣圈里占据一席之地,是非常困难的。应对措施除了挑选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给他们之外,更重要的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在家中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家庭教育的力量是强大的,书香门第的子女大都会阅读很多书,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快节奏的生活中,现在的父母越来越多地染上了“瘾”——一种名为手机的瘾。许多家长下班回家后的生活就是瘫坐在沙发上,玩着自己的手机,刷刷微博,翻翻朋友圈。孩子们看见自己的父母都在玩着那块“电子板砖”,手机很好玩的观念就会不由自主地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他们就会要求家长把手机给他们玩玩。有的家长尚存理智,会口头上要求孩子去学习、做作业;而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他们玩手机,直接买一个新的手机或是把平板电脑给孩子。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有利的。父母工作之余喜欢阅读的,无形中会对他们的孩子产生影响,潜移默化,孩子们就会对阅读更感兴趣,他们甚至会主动地去阅读家长们平时阅读的材料。
三、学生的阅读范围不够广
许多学生很少接触到真正的课外书籍,因为在许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观念里,课外书籍就是指与课本配套的辅导书,或者指导写作的作文书等与成绩息息相关的书籍。那些真正可以拓展他们视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阅读材料,比如古今中外的名著、小说等,学生很少接触到。关于这一点,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还要老师与家长对接好,清楚课外读物的定义,尽量拓展学生的接触面。每一种类型的书籍都可以让孩子们阅读一下,他们感兴趣的、喜欢的自然就会读下去。当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感兴趣的类型也有可能不一样,这些都是正常的。因此,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阅读也很重要。现代社会的学生大都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如果一味地限制他们阅读材料的类型,与他们的兴趣不符合,也许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能学到知识是其次,严重的也许会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老师们可以采取在课堂上分享读后感的形式来激励学生进行阅读。由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跟同学们分享自己最近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對文章或小说中的哪个人物最为喜欢,喜欢他们的理由是什么,等等。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阅读更认真,还能有效地加强学生阅读时的思考能力。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在班级里建立起“换阅”机制。以读后感分享为契机,学生听了同学的感悟,也许会对那些读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学生就可以相互交换读物,既能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拓宽阅读面,又有效利用了现有的资源。
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阅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学生、家长、教师联合起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学生就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了,阅读教育也就能起到期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旭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之我见[J].教育论坛,2010(11).
[2]魏星.阅读教学:坚守了什么,发展了什么[J].小学教学,2012(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素质教育以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注重学生健全个性的形成为特征。因此阅读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推动力量不可谓不大。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高年级阅读教育的效率还需要老师的不懈研究。
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最为懵懵懂懂的时期,年龄尚小的他们没有中学生那样良好的自控力,可以做到严于律己。低年级的他们总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们在课堂上讲解的、书本上已有的相对“死板”的知识,比如陌生的字、词语、优美的句子等。小学语文教学的前几年学生都处于积累基础知识的阶段。当学生升到高年级时,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但是如果没有老师们的恰当引导,他们就很难从被动接受知识转换成主动阅读,学习新知识。因此老师在学生升到高年级时就要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进行适量的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让他们受益一生的阅读习惯。初期阅读的材料内容不需要那么深刻,简单且道理浅显的儿童读物也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并且从读物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儿童读物大多具有趣味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有趣的东西他们会更感兴趣。兴趣是激发自主阅读的“导火索”,因此,老师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初期,可以推荐一些富有趣味性、同时又不乏教育意义的儿童读物给他们,后期再逐步加大推荐读物的难度和深度。有了趣味性作铺垫,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更容易了。
二、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游戏厅里丰富的娱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这些“世俗”的玩具带给他们的诱惑远比阅读大得多。因此,阅读想要在小学生的兴趣圈里占据一席之地,是非常困难的。应对措施除了挑选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给他们之外,更重要的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在家中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家庭教育的力量是强大的,书香门第的子女大都会阅读很多书,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快节奏的生活中,现在的父母越来越多地染上了“瘾”——一种名为手机的瘾。许多家长下班回家后的生活就是瘫坐在沙发上,玩着自己的手机,刷刷微博,翻翻朋友圈。孩子们看见自己的父母都在玩着那块“电子板砖”,手机很好玩的观念就会不由自主地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他们就会要求家长把手机给他们玩玩。有的家长尚存理智,会口头上要求孩子去学习、做作业;而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他们玩手机,直接买一个新的手机或是把平板电脑给孩子。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有利的。父母工作之余喜欢阅读的,无形中会对他们的孩子产生影响,潜移默化,孩子们就会对阅读更感兴趣,他们甚至会主动地去阅读家长们平时阅读的材料。
三、学生的阅读范围不够广
许多学生很少接触到真正的课外书籍,因为在许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观念里,课外书籍就是指与课本配套的辅导书,或者指导写作的作文书等与成绩息息相关的书籍。那些真正可以拓展他们视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阅读材料,比如古今中外的名著、小说等,学生很少接触到。关于这一点,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还要老师与家长对接好,清楚课外读物的定义,尽量拓展学生的接触面。每一种类型的书籍都可以让孩子们阅读一下,他们感兴趣的、喜欢的自然就会读下去。当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感兴趣的类型也有可能不一样,这些都是正常的。因此,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阅读也很重要。现代社会的学生大都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如果一味地限制他们阅读材料的类型,与他们的兴趣不符合,也许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能学到知识是其次,严重的也许会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老师们可以采取在课堂上分享读后感的形式来激励学生进行阅读。由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跟同学们分享自己最近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對文章或小说中的哪个人物最为喜欢,喜欢他们的理由是什么,等等。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阅读更认真,还能有效地加强学生阅读时的思考能力。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在班级里建立起“换阅”机制。以读后感分享为契机,学生听了同学的感悟,也许会对那些读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学生就可以相互交换读物,既能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拓宽阅读面,又有效利用了现有的资源。
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阅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学生、家长、教师联合起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学生就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了,阅读教育也就能起到期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旭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之我见[J].教育论坛,2010(11).
[2]魏星.阅读教学:坚守了什么,发展了什么[J].小学教学,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