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马庄村,看到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真不错”“很精致”。80岁的村民王秀英递上自己制作的中药香包,習近平问:“多少钱?我买一个,捧捧场。”“不要钱,送给总书记。”王秀英答道。习近平还是坚持付了30元。
从徐州到贾汪潘安湖水镇,顺着神农码头而上,穿过一个长长的广场,遇到一尊巨大的神农雕像,就是马庄了。这是徐州的一个载歌载舞的村庄,徐州最初是一个鼓城,带有战争的记忆,穆桂英的穆柯寨就在不远处,马庄原是杨家将喂养军马的马军庄。
马庄要找到自己的鼓点,活出一种村歌社鼓的文化劲头来。
组建农民铜管乐队
1988年,孟庆喜创建一支农民铜管乐队,担任队长、主唱。起初连马庄的农民都不理解,一堆新鲜玩意,什么黑管、萨克斯、电贝司、架子鼓的,就像当初这里农民第一次看见火车鸣笛。这里虽古有三官庙会,有鼓乐说唱、唱戏的传统,但铜管乐就离谱了。
但孟庆喜是村支书,人都信服他,特别青年们好奇新生活的旋律,孟庆喜很快就聚集起各类的文艺人才,为了潜心苦练,与村民互不干扰,在废弃的农机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实习几个月之后,孟庆喜得知江苏省农村工作会议在徐州召开,于是他死缠硬磨争取去给大会表演节目。
马庄没有车,孟庆喜就和队员们挤公交,又碰上堵车。他们就下车跑步前进赶到演出点,但已经迟到了,不让进场。他就急了,大声吵起来惊动了主管的副市长。副市长听说一支农民乐队前来给农村工作会议演奏就亲自带他们进场。
马庄乐队终于登台,演奏两支曲子,齐刷刷的西装领带,汇同他们的音乐使全场人大吃一惊,爆发热烈的掌声。
一招鲜,吃遍天,随着农民乐团的名气高涨,马庄的知名度骤增,各项事业迅猛发展。1992年马庄组建起徐州金马燃化集团,两年后升级为省级金马燃化集团,年产值达两个亿。掀风鼓浪,文化搭台,经济也跟着唱戏。一些厂商认为马庄农民能把一支西洋乐团搞好,当然也有能力做好企业,主动上门找他们合作。乐有乐章、乐律,不能乱弹琴。铜管乐团演奏的集体乐章,需要一种协作精神。就像踢足球一样,主帅起到主心骨的作用,但不能单靠哪一个人。马庄的精神就是有自己谱写的谱,加强集体的智慧、欢乐、和谐。
2007年这支农民乐团应邀赴欧洲演出,荣获意大利第八届国际音乐节第二名,并在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作了两场演出。万方乐奏,来自马庄的演员们相拥而泣,内心欢呼着、沸腾着中国泥土的乐章。二十年也许是一小步,却从村庄迈到世界音乐舞台的中心。
其中的酸甜苦辣,让孟庆喜看到村庄一步步坚实的脚步。
从1988年组建了农民铜管乐队,2004年又组建了“百人锣鼓队”“民俗文化表演团”。近三十年来,马庄农民乐团,已经到达国际舞台,展现了中国农民的风采。文化生活成为马庄农民的重要生活部分,现实的世界很小,而心灵世界很大,把他们带向全国和世界。这里成了全国文明村,人们精神焕发,气顺乐和,社会风气自然好起来,文明起来。
“金马车”:文化和经济双轮驱动
马庄原来是个穷锅底,连土地都是塌方漏陷的。孟庆喜曾经是一位个体养鸡户、村宣传队队长,并且还在全县汇演中夺得桂冠。当村里债台高筑,上级要他接手支书时,马庄只有一座老式破窑厂、四台旧拖拉机。
他内心不仅碰撞着一种致富奔小康的节奏,更荡气回肠着一种音乐的旋律。孟庆喜曾率30名党员顶风踏雪凭着30把铁锹,在无技术、无设备、无资金的情况下,像兵马闻到前时的鼓角,一鼓作气建成了马庄致富创业的三座煤矿。当年,就创造了上千万元的利润。
建矿的当时又将四台破旧拖拉机卖了,购买了汽车组建了村运输队,先后建起了面粉厂、水泥厂等十多个企业,在九十年代组成金马集团,村庄在他的进军鼓点声中、雄浑的铜乐中,实现了企业化,成了亿元村。
到了2001年贾汪小煤矿出现特大事故,爆炸波浪持续发酵,马庄的龙头三座矿井也先后被关闭。
从地下上来,就像根要长出地面,伸展出春天的乐章,马庄在失去重心之后,痛定思痛要推动传统工业向现代转型,马庄村建成了以纺织、食品、建材、来料加工、燃化为主体的15家核心企业。
沧海桑田,被掏空的塌方变成貌若潘安的湖泊,马庄一次性投入300多万元,综合治理了1300亩,在修整好的土地建设现代高效的农业,集观光旅游、生态餐饮、有机采摘、畜牧养殖、良种繁育、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及农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农业园区,还建立现代化居民小区。
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农民乐团积累的无形价值,成了这个美丽中国乡村的特色,也带动了农家乐旅游。马庄将民俗文化表演和民俗手工艺品的开发充分融入农家乐旅游。开园之日人山人海,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湖光美景、可以品地道的农家土菜、可以住农家屋,更重要的是可以观看精彩的民俗表演、购买精美的手工艺品,兴致好的游客还可以亲自舞舞龙、敲敲鼓、耍耍狮子等。乐园带来立体的蝴蝶效用。
村庄如一匹金色骏马从天工再造的传奇湖水奔驰而出,有着文化和经济的两个轮,构成潘安湖畔一辆金色闪闪的马车,驶向太阳驶向光明的未来。
香包里的马庄
村庄的旋律是自由的,民主的,康庄的。鼓励外出创业,三分之一的家庭很早就成为专业运输户,有自己飞奔向全国的车轮子。几十户在徐州、苏南、山西等地开办企业;而留在村里的也有自己的事业,集体的产业。乐章从西洋乐器穿越回传统,这里又成一座民俗村。
村民万方乐奏的巧手,奏鸣生机勃勃的乐章,在民俗布艺制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流传下来的中药香包、布老虎、手工绣鞋、公子香帽等制作手艺,款式新颖、制作精良、设计精美,品种不一,浸润徐州传统文化的特质。代表作品是中药香包,内有20种精心选制的中药材,香味独特、持久,可预防感冒、驱蚊虫、安神、调心、辟邪。贾汪古为药师佛道场,茱萸山上有茱萸寺,曾遍生避恶吉祥的茱萸。
王秀英则是马庄香包制作老一辈集大成者,她的手工中药香包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本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香包成为马庄村的民俗文化品牌,正在形成一条产业化道路,成为全国香包产业基地。村民利用传统的装修方法,运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打造具有马庄地方特色的“香包博览馆”。通过楼梯和马庄村“村史展览馆”连接,沿途墙壁用墙面彩绘勾勒出香包的发展史和制作工艺,游客可以参观完村史馆后,游览“香包博览馆”,在这里了解马庄中药香包的制作工艺和历史,同时可以在香包大讲堂,由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指导,学习香包制作技艺,游客自己动手缝制香包带走留念。
一个村庄有了自己创造的微型历史,建立一个村史馆,有了一个文化礼堂。习主席走进村史馆,走进文化礼堂,观看农民乐团表演的节目。他说实施乡村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这正是一个村自始至终的两轮,蝶变的双翅。
从徐州到贾汪潘安湖水镇,顺着神农码头而上,穿过一个长长的广场,遇到一尊巨大的神农雕像,就是马庄了。这是徐州的一个载歌载舞的村庄,徐州最初是一个鼓城,带有战争的记忆,穆桂英的穆柯寨就在不远处,马庄原是杨家将喂养军马的马军庄。
马庄要找到自己的鼓点,活出一种村歌社鼓的文化劲头来。
组建农民铜管乐队
1988年,孟庆喜创建一支农民铜管乐队,担任队长、主唱。起初连马庄的农民都不理解,一堆新鲜玩意,什么黑管、萨克斯、电贝司、架子鼓的,就像当初这里农民第一次看见火车鸣笛。这里虽古有三官庙会,有鼓乐说唱、唱戏的传统,但铜管乐就离谱了。
但孟庆喜是村支书,人都信服他,特别青年们好奇新生活的旋律,孟庆喜很快就聚集起各类的文艺人才,为了潜心苦练,与村民互不干扰,在废弃的农机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实习几个月之后,孟庆喜得知江苏省农村工作会议在徐州召开,于是他死缠硬磨争取去给大会表演节目。
马庄没有车,孟庆喜就和队员们挤公交,又碰上堵车。他们就下车跑步前进赶到演出点,但已经迟到了,不让进场。他就急了,大声吵起来惊动了主管的副市长。副市长听说一支农民乐队前来给农村工作会议演奏就亲自带他们进场。
马庄乐队终于登台,演奏两支曲子,齐刷刷的西装领带,汇同他们的音乐使全场人大吃一惊,爆发热烈的掌声。
一招鲜,吃遍天,随着农民乐团的名气高涨,马庄的知名度骤增,各项事业迅猛发展。1992年马庄组建起徐州金马燃化集团,两年后升级为省级金马燃化集团,年产值达两个亿。掀风鼓浪,文化搭台,经济也跟着唱戏。一些厂商认为马庄农民能把一支西洋乐团搞好,当然也有能力做好企业,主动上门找他们合作。乐有乐章、乐律,不能乱弹琴。铜管乐团演奏的集体乐章,需要一种协作精神。就像踢足球一样,主帅起到主心骨的作用,但不能单靠哪一个人。马庄的精神就是有自己谱写的谱,加强集体的智慧、欢乐、和谐。
2007年这支农民乐团应邀赴欧洲演出,荣获意大利第八届国际音乐节第二名,并在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作了两场演出。万方乐奏,来自马庄的演员们相拥而泣,内心欢呼着、沸腾着中国泥土的乐章。二十年也许是一小步,却从村庄迈到世界音乐舞台的中心。
其中的酸甜苦辣,让孟庆喜看到村庄一步步坚实的脚步。
从1988年组建了农民铜管乐队,2004年又组建了“百人锣鼓队”“民俗文化表演团”。近三十年来,马庄农民乐团,已经到达国际舞台,展现了中国农民的风采。文化生活成为马庄农民的重要生活部分,现实的世界很小,而心灵世界很大,把他们带向全国和世界。这里成了全国文明村,人们精神焕发,气顺乐和,社会风气自然好起来,文明起来。
“金马车”:文化和经济双轮驱动
马庄原来是个穷锅底,连土地都是塌方漏陷的。孟庆喜曾经是一位个体养鸡户、村宣传队队长,并且还在全县汇演中夺得桂冠。当村里债台高筑,上级要他接手支书时,马庄只有一座老式破窑厂、四台旧拖拉机。
他内心不仅碰撞着一种致富奔小康的节奏,更荡气回肠着一种音乐的旋律。孟庆喜曾率30名党员顶风踏雪凭着30把铁锹,在无技术、无设备、无资金的情况下,像兵马闻到前时的鼓角,一鼓作气建成了马庄致富创业的三座煤矿。当年,就创造了上千万元的利润。
建矿的当时又将四台破旧拖拉机卖了,购买了汽车组建了村运输队,先后建起了面粉厂、水泥厂等十多个企业,在九十年代组成金马集团,村庄在他的进军鼓点声中、雄浑的铜乐中,实现了企业化,成了亿元村。
到了2001年贾汪小煤矿出现特大事故,爆炸波浪持续发酵,马庄的龙头三座矿井也先后被关闭。
从地下上来,就像根要长出地面,伸展出春天的乐章,马庄在失去重心之后,痛定思痛要推动传统工业向现代转型,马庄村建成了以纺织、食品、建材、来料加工、燃化为主体的15家核心企业。
沧海桑田,被掏空的塌方变成貌若潘安的湖泊,马庄一次性投入300多万元,综合治理了1300亩,在修整好的土地建设现代高效的农业,集观光旅游、生态餐饮、有机采摘、畜牧养殖、良种繁育、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及农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农业园区,还建立现代化居民小区。
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农民乐团积累的无形价值,成了这个美丽中国乡村的特色,也带动了农家乐旅游。马庄将民俗文化表演和民俗手工艺品的开发充分融入农家乐旅游。开园之日人山人海,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湖光美景、可以品地道的农家土菜、可以住农家屋,更重要的是可以观看精彩的民俗表演、购买精美的手工艺品,兴致好的游客还可以亲自舞舞龙、敲敲鼓、耍耍狮子等。乐园带来立体的蝴蝶效用。
村庄如一匹金色骏马从天工再造的传奇湖水奔驰而出,有着文化和经济的两个轮,构成潘安湖畔一辆金色闪闪的马车,驶向太阳驶向光明的未来。
香包里的马庄
村庄的旋律是自由的,民主的,康庄的。鼓励外出创业,三分之一的家庭很早就成为专业运输户,有自己飞奔向全国的车轮子。几十户在徐州、苏南、山西等地开办企业;而留在村里的也有自己的事业,集体的产业。乐章从西洋乐器穿越回传统,这里又成一座民俗村。
村民万方乐奏的巧手,奏鸣生机勃勃的乐章,在民俗布艺制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流传下来的中药香包、布老虎、手工绣鞋、公子香帽等制作手艺,款式新颖、制作精良、设计精美,品种不一,浸润徐州传统文化的特质。代表作品是中药香包,内有20种精心选制的中药材,香味独特、持久,可预防感冒、驱蚊虫、安神、调心、辟邪。贾汪古为药师佛道场,茱萸山上有茱萸寺,曾遍生避恶吉祥的茱萸。
王秀英则是马庄香包制作老一辈集大成者,她的手工中药香包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本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香包成为马庄村的民俗文化品牌,正在形成一条产业化道路,成为全国香包产业基地。村民利用传统的装修方法,运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打造具有马庄地方特色的“香包博览馆”。通过楼梯和马庄村“村史展览馆”连接,沿途墙壁用墙面彩绘勾勒出香包的发展史和制作工艺,游客可以参观完村史馆后,游览“香包博览馆”,在这里了解马庄中药香包的制作工艺和历史,同时可以在香包大讲堂,由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指导,学习香包制作技艺,游客自己动手缝制香包带走留念。
一个村庄有了自己创造的微型历史,建立一个村史馆,有了一个文化礼堂。习主席走进村史馆,走进文化礼堂,观看农民乐团表演的节目。他说实施乡村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这正是一个村自始至终的两轮,蝶变的双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