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结构较厚,体形较大、钢筋较密,混凝土数量较多,施工条件较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必须同时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质量 质量控制
引言: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却极为重要的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是:整体性要求比较高,要求连续浇筑;结构的体量较大,浇筑混凝土后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另外,还存在如何控制和防止温度应力,变形裂缝产生等问题。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地提高,高质量的施工技术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建设领域的逐渐扩大,大体积混凝土逐渐应用于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由于混凝土内部蓄热量大,温度应力增大,使得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问题成为设计及施工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
(一)加强原材料进场及现场管理
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水泥进场要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砂子、石子粒径应符合配合比要求,不合格的材料不允许进场。另外原材料在存放过程中应注意水泥不能被雨、水等淋湿变质。如有变异,看料员以及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尤其是雨天过后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如堆放现场受到破坏,石含泥量大于1.0%,粗砂含泥量大于3.0%时,应把超过标准的原材料清理出现场。
(二)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1)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确定,配合比不但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满足耐久性及和易性的要求。因此向实验室提供的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拌合物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的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砂宜用粗砂。
(3)宜适当掺用缓凝减水剂,掺入块石,以减少水泥用量,减缓水化热的发生速度。
(4)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按常规进行计算和试配后,还应进行水化热的验算或测定。
二、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时,不但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便于施工操作,配制时强度和含水量均应调整。
(一)强度调整
现场混凝土强度应根据施工单位实际施工水平予以调整。混凝土的试配强度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加上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就保证了混凝土强度有了95%的保证率,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二)用水量的调整
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起决定作用,实验室在试配时,砂、石均是干燥的,施工現场的砂、石因季节、天气的不同而不同,施工人员应及时测定现场砂、石的含水量,在现场配制时加以调整用水量,为了保证水灰比不变,必须减去砂、石中的含水量才是应加水量。
(三)配料要准确
配料误差应在范围之内。水泥、外掺混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溶液±2%,否则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就不符合设计要求,就会影响建筑物整体质量。另外,由于受温度影响,在炎热的夏季施工时,砂、石堆放时应采取遮阳措施,也可先用冷水降温再进行配制,或在配制时采用冷却水,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在寒冷的冬季,原材料的堆放要注意保温,水泥可存放在暖棚内,配制时可采用加热原材料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温度,一般先加热水,因为水易加热,且热容量大,既经济又简单,如仍达不到所需温度可再加热砂、石,但绝对不能加热水泥。也可采用掺外加剂的方法,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这样,所配制的混凝土配合比就与实验室设计的配合比相一致,混凝土强度就能达到设计要求,并且预防了混凝土在这一环节由于温度变化产生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承受巨大荷载,整体性要求高,往往不允许留施工缝,要求一次连续浇筑完毕,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浇筑时,同时也可配合二次振捣,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为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良好结合,可在下层混凝土面预留沟槽,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粘结。具体浇筑方法主要有三种:
1.全面分层浇筑。将结构分成厚度相等的浇筑层,每层皆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浇筑,要求每层混凝土必须在下面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采用该方法时,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过大,否则混凝土浇筑强度(指单位时间内浇筑混凝土的数量)过大,造成施工困难。
2.分段、分层浇筑。将结构适当得分成若干段,每段再分成若干层,逐层逐段浇筑,此方法适用于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长的结构。
3.斜面分层浇筑。当结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而混凝土的流动性又较大时,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浇筑时混凝土一次浇到顶,让混凝土自然流畅,形成一定的斜面,这时混凝土的振捣应从下端开始,逐步向上,这种方法较适合泵送混凝土工艺。
四、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量大,由于体积大,水化热聚积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形成内外温差较大,在体内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抗应力,混凝土表面易产生裂纹。因此,后期养护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后,裸露部分应及时用吸水能力强的草垫、麻袋、锯末或塑料薄膜覆盖。初期用喷洒方式养护,2天后才能用水管浇水,浇洒次数以保证覆盖物经常保持湿润为宜。
其次,大面积混凝土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30~40天),并设置测温孔加强温度控制,当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或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超过25°C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大面积混凝土也可在混凝土有一定强度,遇水不再脱皮离析时,在四周筑起临时性的小堤,灌水养护,水的高度维持40~60㎜,蒸发后及时补充。如在暑期施工,混凝土浇筑后采用冷水养护降温,或采用覆盖材料养护,但要注意水温和混凝土温度之差不宜超过20°C。冬期施工可利用蓄热法和加热法(消耗多,费用大,一般不采用)进行养护,还可采用保温模板和保温材料防止冷空气侵袭,以免热量散失过快,以达到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目地。
第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时,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会损坏时,即可拆除不承重的侧模,对于承重的模板则应根据结构的类型、跨度,分别达到规定的强度时,即送到实验室的试块强度达到拆模强度时才可拆除。
再次,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如拆模后发现有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或露石,先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洗,再用1:2~1:2.5的水泥砂浆填满,抹平,并加强养护;较大蜂窝和露筋,应凿去全部深度内薄弱混凝土和个别突出骨料,用钢丝刷和压力水清洗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仔细捣实,加强养护。
结语:
这只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几个环节,其它的如搅拌、振捣、运输等环节也不容忽视,只有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细节工作和施工后的善后工作,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霍镇邦.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7(09)
[2]向辉.关于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之友,2017(30)
[3]黄亮.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4)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质量 质量控制
引言: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却极为重要的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是:整体性要求比较高,要求连续浇筑;结构的体量较大,浇筑混凝土后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另外,还存在如何控制和防止温度应力,变形裂缝产生等问题。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地提高,高质量的施工技术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建设领域的逐渐扩大,大体积混凝土逐渐应用于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由于混凝土内部蓄热量大,温度应力增大,使得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问题成为设计及施工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
(一)加强原材料进场及现场管理
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水泥进场要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砂子、石子粒径应符合配合比要求,不合格的材料不允许进场。另外原材料在存放过程中应注意水泥不能被雨、水等淋湿变质。如有变异,看料员以及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尤其是雨天过后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如堆放现场受到破坏,石含泥量大于1.0%,粗砂含泥量大于3.0%时,应把超过标准的原材料清理出现场。
(二)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1)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确定,配合比不但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满足耐久性及和易性的要求。因此向实验室提供的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拌合物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的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砂宜用粗砂。
(3)宜适当掺用缓凝减水剂,掺入块石,以减少水泥用量,减缓水化热的发生速度。
(4)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按常规进行计算和试配后,还应进行水化热的验算或测定。
二、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时,不但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便于施工操作,配制时强度和含水量均应调整。
(一)强度调整
现场混凝土强度应根据施工单位实际施工水平予以调整。混凝土的试配强度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加上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就保证了混凝土强度有了95%的保证率,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二)用水量的调整
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起决定作用,实验室在试配时,砂、石均是干燥的,施工現场的砂、石因季节、天气的不同而不同,施工人员应及时测定现场砂、石的含水量,在现场配制时加以调整用水量,为了保证水灰比不变,必须减去砂、石中的含水量才是应加水量。
(三)配料要准确
配料误差应在范围之内。水泥、外掺混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溶液±2%,否则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就不符合设计要求,就会影响建筑物整体质量。另外,由于受温度影响,在炎热的夏季施工时,砂、石堆放时应采取遮阳措施,也可先用冷水降温再进行配制,或在配制时采用冷却水,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在寒冷的冬季,原材料的堆放要注意保温,水泥可存放在暖棚内,配制时可采用加热原材料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温度,一般先加热水,因为水易加热,且热容量大,既经济又简单,如仍达不到所需温度可再加热砂、石,但绝对不能加热水泥。也可采用掺外加剂的方法,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这样,所配制的混凝土配合比就与实验室设计的配合比相一致,混凝土强度就能达到设计要求,并且预防了混凝土在这一环节由于温度变化产生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承受巨大荷载,整体性要求高,往往不允许留施工缝,要求一次连续浇筑完毕,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浇筑时,同时也可配合二次振捣,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为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良好结合,可在下层混凝土面预留沟槽,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粘结。具体浇筑方法主要有三种:
1.全面分层浇筑。将结构分成厚度相等的浇筑层,每层皆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浇筑,要求每层混凝土必须在下面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采用该方法时,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过大,否则混凝土浇筑强度(指单位时间内浇筑混凝土的数量)过大,造成施工困难。
2.分段、分层浇筑。将结构适当得分成若干段,每段再分成若干层,逐层逐段浇筑,此方法适用于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长的结构。
3.斜面分层浇筑。当结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而混凝土的流动性又较大时,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浇筑时混凝土一次浇到顶,让混凝土自然流畅,形成一定的斜面,这时混凝土的振捣应从下端开始,逐步向上,这种方法较适合泵送混凝土工艺。
四、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量大,由于体积大,水化热聚积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形成内外温差较大,在体内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抗应力,混凝土表面易产生裂纹。因此,后期养护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后,裸露部分应及时用吸水能力强的草垫、麻袋、锯末或塑料薄膜覆盖。初期用喷洒方式养护,2天后才能用水管浇水,浇洒次数以保证覆盖物经常保持湿润为宜。
其次,大面积混凝土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30~40天),并设置测温孔加强温度控制,当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或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超过25°C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大面积混凝土也可在混凝土有一定强度,遇水不再脱皮离析时,在四周筑起临时性的小堤,灌水养护,水的高度维持40~60㎜,蒸发后及时补充。如在暑期施工,混凝土浇筑后采用冷水养护降温,或采用覆盖材料养护,但要注意水温和混凝土温度之差不宜超过20°C。冬期施工可利用蓄热法和加热法(消耗多,费用大,一般不采用)进行养护,还可采用保温模板和保温材料防止冷空气侵袭,以免热量散失过快,以达到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目地。
第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时,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会损坏时,即可拆除不承重的侧模,对于承重的模板则应根据结构的类型、跨度,分别达到规定的强度时,即送到实验室的试块强度达到拆模强度时才可拆除。
再次,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如拆模后发现有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或露石,先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洗,再用1:2~1:2.5的水泥砂浆填满,抹平,并加强养护;较大蜂窝和露筋,应凿去全部深度内薄弱混凝土和个别突出骨料,用钢丝刷和压力水清洗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仔细捣实,加强养护。
结语:
这只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几个环节,其它的如搅拌、振捣、运输等环节也不容忽视,只有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细节工作和施工后的善后工作,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霍镇邦.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7(09)
[2]向辉.关于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之友,2017(30)
[3]黄亮.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