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混合感染所致甲癣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用45只豚鼠进行了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PICD)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相互影响的实验研究,发现患有ACD的豚鼠对重铬酸钾刺激的敏感性升高,表现为皮肤刺激阀降低,反应强度增加.患有PICD的豚鼠在发生ACD时所需要的最小激发浓度和减少.从而使机体接触更少量致敏物便可引起ACD.

患者男,33岁,于1933年4月以头部、四肢起鳞屑性红斑4年,皮肤发硬、关节活动受限2年之主诉在我科就诊.

患者男,59岁.因慢性咽炎于1988年3月11日中午用胖大海20g沸水浸泡后温服.下午2时许全身发痒,随之皮肤潮红,伴有头晕、心慌、胸闷、恶心.检查:神志清,BP80/56, T37C,P106次,R28次.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其间布满粟粒大丘疹及散在指甲大小风团,口唇水肿.
期刊
我院自1984年1月~1986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5例.以温泉浴为主,配合矿泥疗、紫外线综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角朊细胞经银屑病血清处理后与单一核白细胞粘连.银屑病血清的促粘连作用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除掉血清中的IgG,IgA,IgM可使促粘连作用实际上消失.纯银屑病IgG有促粘连作用,而IgG-F(ab')2则无促粘连作用.这些事实表明粘连的形成依赖于结合在角朊细胞表面的完整抗体分子的Fc与单一核白细胞表而的Fc受休结合.免疫表型分析表明单核/巨噬细胞,TH和TS及B细胞参与细胞粘连.
患者男,40岁.1年半前于右肩部起一米粒大淡红褐色小结节,后在前胸、双一上肢先后发生黄豆大、指甲大多个同样损害,平时无自觉症状,但按压时有明显疼痛,从未破溃.
本文应用ATPase组化方法对30例皮肤癣菌病患者皮损表皮及70例对照者相应部位表皮作了LC观察,并对其中3例患者及1例对照者表皮LC作了TEM观察.结果发现患者LC形态改变,数量减少或消失及细胞超微结构受损.并发现上述改变程度与病程、病型有关.本文首次提出LC与皮肤癣菌病的免疫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可能皮肤癣菌的入侵使LC受损,从而干扰了T淋巴细胞诱导的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功能.本文还讨论了两种方法
皮肤发育不良(Aplasza Cutis)又称皮肤发育不全属于先天性皮肤缺陷.该病少见,对其遗传方式还未有定论.最近,我们遇见一家系有4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期刊
例1.先证者,女,22岁,于1987年6月2日,因胸腹背及四肢等处出现圆形或椭圆褐色斑10金年,首次来我科就诊。
期刊
黑素细胞由神经晴分化而来,在胚胎早期向皮肤内移行,于第8-11周时出现于表皮内[1,2,3],并逐渐成熟为具有合成黑素功能的黑素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