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软件集团总经理李时日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谈惠普所说的“IT新型态”的四个战略核心: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安全。仅仅看这个战略核心本身,其实并不新鲜。惠普至少从2013年就开始把四个词并举;再看看惠普的老对手们,戴尔也在念同一本经,仅稍作改动——用“移动互联”代替“移动”,IBM也大同小异,去掉安全,只谈另外三个。关于重要性的措辞,惠普说“战略核心”,戴尔说“未来重心”,IBM说“战略方向”或者“决定未来”。
但对李时的访谈仍是大有收获的,一则他重点涉及了“战略核心”在2015年的新进展,一则访谈围绕惠普软件战略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让我们了解了惠普软件在中国市场哪些行业开展业务较为顺利,和怎样的本土合作伙伴联合,以及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办教育等等情况。
从见诸新闻报道的李时行程,可见惠普与地方政府合作办教育并非虚言,至少这位软件集团的总经理投入了时间。姑举两例:2014年11月,李时会见保定市市长马誉峰,谈人才合作等话题;2015年3月,李时会见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谈惠普济宁基地项目建设、跨界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话题。
教育确实是一个巧妙的切入点。记者本月在苏州见到前辈同行,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原社长张景安,听他大力鼓动神州数码CEO兼总裁郭为在苏州办一所大学。张景安对郭为说:“教育是不可能赔本的生意。”转过头又对苏州市常务副市长周伟强说,地方政府比企业办学获益更大,只要培养出一个顶级企业家,在当地办企业纳税,办学投入就全都收回了。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则,对李时的采访没有涉及惠普的分拆、财务数据等内容。2014年11月发布的公开的财报显示,惠普2014财年第四季度净营收为28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291亿美元下降2%;净利润为1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14亿美元下降6%。2014财年,惠普净营收为1115亿美元,2013年为1123亿美元,同比下滑1%。2015年2月发布的2015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惠普第一财季净营收为26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81.5亿美元下滑5%;净利润为1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3亿美元下滑4%。
2014年10月,惠普宣布,在2015财年结束后将现有公司拆分成“惠普企业”和“惠普公司”两家独立的公司,前者将专注于企业技术基础架构业务、软件业务和服务业务,后者将主营PC和打印机业务。
《中国信息化》:你认为软件业发展到今天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大家都在关注什么、都在谈什么?
李时:最早我们讲大主机、大型机,到客户端和服务器,到互联网,又到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等,尤其是最近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现在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安全为代表的“IT新型态”。十年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角色是截然分开的,家里的电脑基本不会做公司的事情,公司的电脑也不会做家里的事,现在用手机,用云端资源,角色融合起来了。从信息技术本身来看,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安全,是全方位的转型。
《中国信息化》:所以惠普软件相应做了战略的调整?
李时:是的,惠普的软件、硬件、网络等业务单元都向这四个战略核心转移。惠普软件的核心产品在云和大数据方面有惠普云平台Helion、云自动化产品、后台运维和开发测试等。在大数据领域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收购,包括结构化数据产品Vertica、非结构化数据产品Autonomy。在安全方面我们有Fortify产品,可以做到所有的源代码层面没有安全的漏洞,同时我们还有ArcSight和TippingPoint,可以做到在生产环境中侦测威胁安全的攻击,主动屏蔽掉攻击。移动方面有移动开发和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中国信息化》:惠普软件在中国市场的什么行业发展得比较顺利?
李时:政府、金融、电信和制造业是我们目前在中国走得比较快的几个行业。
《中国信息化》:我们很关心你说的这几个行业。《中国信息化》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杂志,各地的经信委、工信厅、工信局很多工作人员是我们的长期读者。他们关心两化融合怎么实施,互联网“+”什么。
李时:这跟惠普在中国开展业务也有关,我们会把业务规划和中国的五年规划、政府倡导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结合起来。比如智能制造,我们在中国内地和大型机械公司合作,让它所有的机械设备都可以通过传感器来监控和分析,提前预测故障,预先配置备件,避免设备停机;一旦产生次品,也能立即发现。这些都有赖于大数据工具。
《中国信息化》:作为一个境外背景的公司,惠普在中国竞标时是否需要和本地公司联合?
李时:很多情况下,因为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客户所在的行业,需要合作伙伴。合作伙伴有几种:系统集成公司,独立的软件开发商(其中一些有深厚的行业背景、行业知识),另外还有一些咨询公司,它们的长处也在行业知识。惠普软件专注于我们擅长的部分:专业的软件开发和软件产品。
《中国信息化》:在信息技术领域,很多地方政府重视人才培育,惠普是否参与其中?
李时:是的。惠普在国内跟一些地方政府合作来做软件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是长期布局。我们观察到,在“IT新型态”下,有很大的人才缺口。合格的人才必须要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还需要有深入的行业知识。惠普跟很多的政府机构和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培养基地,或解决方案创新基地,希望投入惠普的产品、技术和经验,结合当地的政府、高校人才教育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长期应对人才挑战。
《中国信息化》:你们在中国的市场拓展中有地域倾向吗?
李时:我们前几年的业务重点还在以北上广深为中心的东部沿海一代,最近几年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扶持力度加大,我们也顺应国家西部开发的潮流,把惠普的经验和技术提供到西部。现在在重庆建立了汽车云和大数据基地,在贵州和当地政府、企业都有很好的合作。我们看到很明显的趋势是西部在IT方面的投入增长非常快速。
《中国信息化》:现在中国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你们有没有关注到这种趋势,为大学创业者提供帮助?
李时:这个其实惠普已经在做了,一方面我们跟很多的政府合作来建立创新解决方案孵化基地,一方面我们有资源和教育投入,帮助开发者社区更好地了解大数据产品,了解移动开发测试的产品,帮助他们做到快速的商用化。
但对李时的访谈仍是大有收获的,一则他重点涉及了“战略核心”在2015年的新进展,一则访谈围绕惠普软件战略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让我们了解了惠普软件在中国市场哪些行业开展业务较为顺利,和怎样的本土合作伙伴联合,以及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办教育等等情况。
从见诸新闻报道的李时行程,可见惠普与地方政府合作办教育并非虚言,至少这位软件集团的总经理投入了时间。姑举两例:2014年11月,李时会见保定市市长马誉峰,谈人才合作等话题;2015年3月,李时会见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谈惠普济宁基地项目建设、跨界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话题。
教育确实是一个巧妙的切入点。记者本月在苏州见到前辈同行,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原社长张景安,听他大力鼓动神州数码CEO兼总裁郭为在苏州办一所大学。张景安对郭为说:“教育是不可能赔本的生意。”转过头又对苏州市常务副市长周伟强说,地方政府比企业办学获益更大,只要培养出一个顶级企业家,在当地办企业纳税,办学投入就全都收回了。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则,对李时的采访没有涉及惠普的分拆、财务数据等内容。2014年11月发布的公开的财报显示,惠普2014财年第四季度净营收为28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291亿美元下降2%;净利润为1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14亿美元下降6%。2014财年,惠普净营收为1115亿美元,2013年为1123亿美元,同比下滑1%。2015年2月发布的2015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惠普第一财季净营收为26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81.5亿美元下滑5%;净利润为1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3亿美元下滑4%。
2014年10月,惠普宣布,在2015财年结束后将现有公司拆分成“惠普企业”和“惠普公司”两家独立的公司,前者将专注于企业技术基础架构业务、软件业务和服务业务,后者将主营PC和打印机业务。
《中国信息化》:你认为软件业发展到今天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大家都在关注什么、都在谈什么?
李时:最早我们讲大主机、大型机,到客户端和服务器,到互联网,又到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等,尤其是最近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现在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安全为代表的“IT新型态”。十年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角色是截然分开的,家里的电脑基本不会做公司的事情,公司的电脑也不会做家里的事,现在用手机,用云端资源,角色融合起来了。从信息技术本身来看,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安全,是全方位的转型。
《中国信息化》:所以惠普软件相应做了战略的调整?
李时:是的,惠普的软件、硬件、网络等业务单元都向这四个战略核心转移。惠普软件的核心产品在云和大数据方面有惠普云平台Helion、云自动化产品、后台运维和开发测试等。在大数据领域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收购,包括结构化数据产品Vertica、非结构化数据产品Autonomy。在安全方面我们有Fortify产品,可以做到所有的源代码层面没有安全的漏洞,同时我们还有ArcSight和TippingPoint,可以做到在生产环境中侦测威胁安全的攻击,主动屏蔽掉攻击。移动方面有移动开发和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中国信息化》:惠普软件在中国市场的什么行业发展得比较顺利?
李时:政府、金融、电信和制造业是我们目前在中国走得比较快的几个行业。
《中国信息化》:我们很关心你说的这几个行业。《中国信息化》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杂志,各地的经信委、工信厅、工信局很多工作人员是我们的长期读者。他们关心两化融合怎么实施,互联网“+”什么。
李时:这跟惠普在中国开展业务也有关,我们会把业务规划和中国的五年规划、政府倡导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结合起来。比如智能制造,我们在中国内地和大型机械公司合作,让它所有的机械设备都可以通过传感器来监控和分析,提前预测故障,预先配置备件,避免设备停机;一旦产生次品,也能立即发现。这些都有赖于大数据工具。
《中国信息化》:作为一个境外背景的公司,惠普在中国竞标时是否需要和本地公司联合?
李时:很多情况下,因为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客户所在的行业,需要合作伙伴。合作伙伴有几种:系统集成公司,独立的软件开发商(其中一些有深厚的行业背景、行业知识),另外还有一些咨询公司,它们的长处也在行业知识。惠普软件专注于我们擅长的部分:专业的软件开发和软件产品。
《中国信息化》:在信息技术领域,很多地方政府重视人才培育,惠普是否参与其中?
李时:是的。惠普在国内跟一些地方政府合作来做软件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是长期布局。我们观察到,在“IT新型态”下,有很大的人才缺口。合格的人才必须要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还需要有深入的行业知识。惠普跟很多的政府机构和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培养基地,或解决方案创新基地,希望投入惠普的产品、技术和经验,结合当地的政府、高校人才教育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长期应对人才挑战。
《中国信息化》:你们在中国的市场拓展中有地域倾向吗?
李时:我们前几年的业务重点还在以北上广深为中心的东部沿海一代,最近几年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扶持力度加大,我们也顺应国家西部开发的潮流,把惠普的经验和技术提供到西部。现在在重庆建立了汽车云和大数据基地,在贵州和当地政府、企业都有很好的合作。我们看到很明显的趋势是西部在IT方面的投入增长非常快速。
《中国信息化》:现在中国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你们有没有关注到这种趋势,为大学创业者提供帮助?
李时:这个其实惠普已经在做了,一方面我们跟很多的政府合作来建立创新解决方案孵化基地,一方面我们有资源和教育投入,帮助开发者社区更好地了解大数据产品,了解移动开发测试的产品,帮助他们做到快速的商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