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雾是什么?
有人以文学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海雾的形象:“如毛毛细雨,似浓浓炊烟,像绵绵柳絮,萦萦笼罩,低垂漂浮,犹如轻柔洁白的面纱,把大海姣好的面容,抑或暴虐的嘴脸蔽盖隐藏起来。”
海面上,这种凝聚结集的无数细小的水滴,就是海雾。
实际上,海雾是海面低层空气中一种水蒸气凝结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它的生成要经过两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即水汽的凝结过程以及凝结的水滴或冰晶在低空积聚的过程。同时,雾的生成还要具备两个条件,这就是小水滴或小冰晶必须悬浮在近海面的气层中,使水平能见距离小于千米。另外,还要有一个凝聚核为依托(如盐粒或灰尘等)。不然,只有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8倍的饱和度,即相对湿度为800%时,才能够形成雾。
当海雾淡淡如烟时,或浓浓相宜时,可给万事万物平添一份朦胧之美;而最厉害时又可谓对面不见人,刚一迈脚就可能撞到人身上!因此,它也经常是海损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
1922年5月22日,英国轮船公司的邮船“埃及”号,汽笛长鸣,驶出伦敦港,航行在伦敦与印度孟买之间的航线上。
它的保险库里有一大批贵重财物:金币164979枚,分装37箱;黄金1089锭,与金币一起共重8吨;白银1229锭,重33吨。这些财富在英国劳埃德保险总额为1058879英镑。“埃及”号穿过航运繁忙的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后,开始在大西洋上向南航行。当它开到法国西部的布勒特海角附近时,灰蒙蒙的浓雾笼罩了大海,“埃及”号船长命令减速航行,同时不断地鸣起雾笛,以免与其他船只碰撞。但正在此时,一艘1400吨的法国破冰船“西娜”号也在大雾中西航。由于能见度低劣,它的船长没有发现前方的“埃及”号,当“埃及”号的巨大身影突然出现在它的船艏时,“西娜”号已来不及避让了,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坚固的破冰船船头撞进了“埃及”号左舷中部,两船顿时混乱起来。
当“西娜”号倒车使船头退出“埃及”号受伤的船体时,海水便哗哗地涌进了“埃及”号的船舱。“埃及”号渐渐下沉了;20分钟后,“埃及”号的庞大身躯被大海吞没,沉到了120米深的海底。有86名旅客和船员遇难,大批的财宝也随即淹没在深邃的大西洋中,成为一起震惊世界的海难。显然这是海雾的恶作剧。
海雾对国防建设与军事行动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大雾笼罩时,能够遮掩海上的目标,使信号旗、信号灯等目视通信联络方法失去作用,也无法以天文、地理等方法测定舰位,航标灯也因大雾遮挡而如同虚设。
在海战时,人们利用海雾能够使原子光辐射减少这一功能,将浓雾当成是天然的隐蔽体,借助于这海上的“帐幔”,保护自己,袭击对方。
二战期间,1940年5月24日,德国军队在法国北部包围了英、法、比利时3国的盟·军。当时,这支33.8万人的部队形势严峻,前面有涛飞浪卷、水宽流急的多佛尔海峡的阻隔,后面有德军的进击,天上有敌机的围追轰炸。为了改变这种背水作战的被动局面,英国决定调集800余艘船只,由敦克尔克经多佛尔海峡将盟军部队全部撤出。5月27日时战略撤退的第一天,由于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撤军计划实施不利,仅仅运走7600余人。德军闻讯后,派出大量坦克迅速逼近,形势更加危急。然而如同天助,5月30日,浓浓大雾突然笼罩了敦克尔克港和多佛尔海峡,德军的飞机已无法辨清下面的袭击目标,在这天赐良机中,盟军部队争分夺秒,一天就撤走5万余人。到6月4日时,全部人员都撤出了敌人构设的包围圈而化险为夷。这场浓雾让盟军保全了战斗力,使德国的作战计划化为泡影。
1991年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调集了数百架飞机,从1月17日凌晨开始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军事目标轮番轰炸。当时,鉴于多国部队力量的强大。西方新闻媒体曾预言,这将是一场最速决的空战,需时最多10天,也可能只需3—4天,就可能摧毁伊拉克一切可以用来进攻的军事设施。开战头两天,天气晴朗,多国部队取得了制空权。谁知,自1月18日开始,伊拉克和科威特的上空,或浓雾弥漫、或阴云密布,致使多国部队的飞机难以对准地下目标,只能盲目轰炸,大大降低了出击的效果。这次大雾,使多国部队原订的空战时间大大延长,一直持续了38天,而伊拉克的大量飞机、坦克、大炮和导弹发射架未受到严重破坏,它的“飞毛腿”导弹,趁此时仍在不时地袭击敌对方面的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
从以上两个战例里,我们不难看出,这如纱似幔的海雾,对于军事行动及海战的影响是很大的。
海雾还常常给航运带来巨大的险情。不论舰艇、货轮、客船还是渔船,航行中碰上海雾,看不见标志与其他航行的船只。若不高度警惕,常常容易偏航、触礁、搁浅、相撞,发生严重的海损事件。
1948—1953年的5年中,岛国日本共发生海损事故910次,其中因浓雾造成的就占总数的60%左右。我国长江口海域发生的海损事件,大多也是因海雾迷航造成的。
1976年4月份,胶州湾内连续几天大雾弥漫,致使3艘货轮在同一块礁石上触礁,造成严重的沉船或搁浅事故。
海雾浓重时,也严重影响着空中运输。沿海机场飞机的起降,常常因为海雾而造成事故。1949年至1967年的18年间,挪威奥斯陆机场,由于冷却雾通过致使该机场有时长达25-37小时无法使飞机起降,最长的一次竟使机场关闭112小时。格陵兰常常因为大雾而出现乳白色景象,使冰雪地表与混沌的天空混为一体,天空与陆地难以辨清,致使空运出现中断。1997年冬季,持续几天的海雾,曾使天津、烟台的机场出现过短期的关闭,滞留旅客万人。
海上冷暖交汇处的水域,多为良好的渔场,恰好这些地方又是多雾区。渔汛时节,由于海雾作难,加之渔船密集,这些海域极容易出现海损事故。近海水产养殖业,现已成为海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雾形成后阻隔了太阳光的辐射。因而影响了海水的透明度,使海水变坏,极易造成海水养殖虾贝等的大面积的死亡。
海雾对沿海地区农业生产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山东半岛沿海一带,是我国农业重要的产区之一。每年的5月至6月间,正是小麦扬花的时节,此时又是海雾多发的时期,若是遇上几天持续的海雾,常常导致小麦锈病的发生,严重时会减产2-3成。
海雾极易造成沿海城市的空气污染。含有大量水分的海雾与二氧化碳等混合物相遇,就会形成酸雨和酸雾,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1952年12月,英国首都伦敦这个多雾的城市,曾因海雾而发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仅仅半个月就死亡4000余人;此后的两个月里,又有8000余人死亡。
海雾中含有盐分,遇到输电线路上的绝缘瓷瓶,盐分便会大量聚积,造成雾闪现象,从而发生断电事故。
秘鲁有些低洼地区,由于沿海冷海流的影响,雨水奇缺。但是,这里几乎天天有浓浓的细雾,因而这里并不干旱,常常是土地湿润、草木葱茏,人们也有凉爽湿润的感觉,人们称这里的细雾为“秘鲁甘露”。
几个世纪之前,世界上许多干旱地区的人们,就开始从树上收集浓雾凝聚的水滴加以利用。加拿大雾物理专家罗伯特苏门尔发明了使用脱盐法从雾中取水的新技术。他使用一张3600平方米的塑料网,每天能收到淡水12000公斤,这些淡水可满足350人一天的需求。这位专家的下步设想是,利用雾水栽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责编 林方时)
有人以文学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海雾的形象:“如毛毛细雨,似浓浓炊烟,像绵绵柳絮,萦萦笼罩,低垂漂浮,犹如轻柔洁白的面纱,把大海姣好的面容,抑或暴虐的嘴脸蔽盖隐藏起来。”
海面上,这种凝聚结集的无数细小的水滴,就是海雾。
实际上,海雾是海面低层空气中一种水蒸气凝结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它的生成要经过两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即水汽的凝结过程以及凝结的水滴或冰晶在低空积聚的过程。同时,雾的生成还要具备两个条件,这就是小水滴或小冰晶必须悬浮在近海面的气层中,使水平能见距离小于千米。另外,还要有一个凝聚核为依托(如盐粒或灰尘等)。不然,只有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8倍的饱和度,即相对湿度为800%时,才能够形成雾。
当海雾淡淡如烟时,或浓浓相宜时,可给万事万物平添一份朦胧之美;而最厉害时又可谓对面不见人,刚一迈脚就可能撞到人身上!因此,它也经常是海损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
1922年5月22日,英国轮船公司的邮船“埃及”号,汽笛长鸣,驶出伦敦港,航行在伦敦与印度孟买之间的航线上。
它的保险库里有一大批贵重财物:金币164979枚,分装37箱;黄金1089锭,与金币一起共重8吨;白银1229锭,重33吨。这些财富在英国劳埃德保险总额为1058879英镑。“埃及”号穿过航运繁忙的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后,开始在大西洋上向南航行。当它开到法国西部的布勒特海角附近时,灰蒙蒙的浓雾笼罩了大海,“埃及”号船长命令减速航行,同时不断地鸣起雾笛,以免与其他船只碰撞。但正在此时,一艘1400吨的法国破冰船“西娜”号也在大雾中西航。由于能见度低劣,它的船长没有发现前方的“埃及”号,当“埃及”号的巨大身影突然出现在它的船艏时,“西娜”号已来不及避让了,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坚固的破冰船船头撞进了“埃及”号左舷中部,两船顿时混乱起来。
当“西娜”号倒车使船头退出“埃及”号受伤的船体时,海水便哗哗地涌进了“埃及”号的船舱。“埃及”号渐渐下沉了;20分钟后,“埃及”号的庞大身躯被大海吞没,沉到了120米深的海底。有86名旅客和船员遇难,大批的财宝也随即淹没在深邃的大西洋中,成为一起震惊世界的海难。显然这是海雾的恶作剧。
海雾对国防建设与军事行动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大雾笼罩时,能够遮掩海上的目标,使信号旗、信号灯等目视通信联络方法失去作用,也无法以天文、地理等方法测定舰位,航标灯也因大雾遮挡而如同虚设。
在海战时,人们利用海雾能够使原子光辐射减少这一功能,将浓雾当成是天然的隐蔽体,借助于这海上的“帐幔”,保护自己,袭击对方。
二战期间,1940年5月24日,德国军队在法国北部包围了英、法、比利时3国的盟·军。当时,这支33.8万人的部队形势严峻,前面有涛飞浪卷、水宽流急的多佛尔海峡的阻隔,后面有德军的进击,天上有敌机的围追轰炸。为了改变这种背水作战的被动局面,英国决定调集800余艘船只,由敦克尔克经多佛尔海峡将盟军部队全部撤出。5月27日时战略撤退的第一天,由于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撤军计划实施不利,仅仅运走7600余人。德军闻讯后,派出大量坦克迅速逼近,形势更加危急。然而如同天助,5月30日,浓浓大雾突然笼罩了敦克尔克港和多佛尔海峡,德军的飞机已无法辨清下面的袭击目标,在这天赐良机中,盟军部队争分夺秒,一天就撤走5万余人。到6月4日时,全部人员都撤出了敌人构设的包围圈而化险为夷。这场浓雾让盟军保全了战斗力,使德国的作战计划化为泡影。
1991年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调集了数百架飞机,从1月17日凌晨开始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军事目标轮番轰炸。当时,鉴于多国部队力量的强大。西方新闻媒体曾预言,这将是一场最速决的空战,需时最多10天,也可能只需3—4天,就可能摧毁伊拉克一切可以用来进攻的军事设施。开战头两天,天气晴朗,多国部队取得了制空权。谁知,自1月18日开始,伊拉克和科威特的上空,或浓雾弥漫、或阴云密布,致使多国部队的飞机难以对准地下目标,只能盲目轰炸,大大降低了出击的效果。这次大雾,使多国部队原订的空战时间大大延长,一直持续了38天,而伊拉克的大量飞机、坦克、大炮和导弹发射架未受到严重破坏,它的“飞毛腿”导弹,趁此时仍在不时地袭击敌对方面的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
从以上两个战例里,我们不难看出,这如纱似幔的海雾,对于军事行动及海战的影响是很大的。
海雾还常常给航运带来巨大的险情。不论舰艇、货轮、客船还是渔船,航行中碰上海雾,看不见标志与其他航行的船只。若不高度警惕,常常容易偏航、触礁、搁浅、相撞,发生严重的海损事件。
1948—1953年的5年中,岛国日本共发生海损事故910次,其中因浓雾造成的就占总数的60%左右。我国长江口海域发生的海损事件,大多也是因海雾迷航造成的。
1976年4月份,胶州湾内连续几天大雾弥漫,致使3艘货轮在同一块礁石上触礁,造成严重的沉船或搁浅事故。
海雾浓重时,也严重影响着空中运输。沿海机场飞机的起降,常常因为海雾而造成事故。1949年至1967年的18年间,挪威奥斯陆机场,由于冷却雾通过致使该机场有时长达25-37小时无法使飞机起降,最长的一次竟使机场关闭112小时。格陵兰常常因为大雾而出现乳白色景象,使冰雪地表与混沌的天空混为一体,天空与陆地难以辨清,致使空运出现中断。1997年冬季,持续几天的海雾,曾使天津、烟台的机场出现过短期的关闭,滞留旅客万人。
海上冷暖交汇处的水域,多为良好的渔场,恰好这些地方又是多雾区。渔汛时节,由于海雾作难,加之渔船密集,这些海域极容易出现海损事故。近海水产养殖业,现已成为海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雾形成后阻隔了太阳光的辐射。因而影响了海水的透明度,使海水变坏,极易造成海水养殖虾贝等的大面积的死亡。
海雾对沿海地区农业生产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山东半岛沿海一带,是我国农业重要的产区之一。每年的5月至6月间,正是小麦扬花的时节,此时又是海雾多发的时期,若是遇上几天持续的海雾,常常导致小麦锈病的发生,严重时会减产2-3成。
海雾极易造成沿海城市的空气污染。含有大量水分的海雾与二氧化碳等混合物相遇,就会形成酸雨和酸雾,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1952年12月,英国首都伦敦这个多雾的城市,曾因海雾而发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仅仅半个月就死亡4000余人;此后的两个月里,又有8000余人死亡。
海雾中含有盐分,遇到输电线路上的绝缘瓷瓶,盐分便会大量聚积,造成雾闪现象,从而发生断电事故。
秘鲁有些低洼地区,由于沿海冷海流的影响,雨水奇缺。但是,这里几乎天天有浓浓的细雾,因而这里并不干旱,常常是土地湿润、草木葱茏,人们也有凉爽湿润的感觉,人们称这里的细雾为“秘鲁甘露”。
几个世纪之前,世界上许多干旱地区的人们,就开始从树上收集浓雾凝聚的水滴加以利用。加拿大雾物理专家罗伯特苏门尔发明了使用脱盐法从雾中取水的新技术。他使用一张3600平方米的塑料网,每天能收到淡水12000公斤,这些淡水可满足350人一天的需求。这位专家的下步设想是,利用雾水栽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责编 林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