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学贵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能悟。课堂提问离不开精心的问题设计,这些精心的问题设计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具有形式丰富多样、师生互动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这些精心的问题设计也是熔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炉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和组成部分。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应从设疑入手,在设疑上求创新、求发展。精心设问,循循善问,正是解开有效教学心结的“金钥匙”之一,也是进行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问题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优秀作品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课堂的问题设计,不应以教师为中心,而应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课堂的问题设计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现实感受、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通过角色担当参与课堂的探究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笔者在教学《政治生活》“政府的威信”时,摘取了超强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莱特省的相关材料:超强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莱特省后造成的损失,菲律宾政府的做作,以及阿基诺三世在视察灾区,与官员开会,经常离席,并对一位投诉的商人说了一句:但你没死掉,对不对?以视频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以上材料后,设计问题:如果你是此次灾难的灾民,对菲律宾政府的做法有何感想,为什么?学生更多地谈了自己对菲律宾政府失望的态度,并阐明了自己的理由;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同样是面对灾难,中国政府在马航事件中的表现:摘取了视频材料《李克强总理强调不放弃一丝希望》以及中国政府其他所作所为。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1.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对中、菲两国政府的做法有何评价?说说你理由(任选一个角度)2.结合中菲两国政府的做法,分析政府威信与人民有什么关系?整堂课的设计老师只是创设了相关的教学情境,在问题设计上,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从学生的角度谈感受、谈认识、作总结,把课堂交给学生,这种问题设计,既着眼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了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也充分體现当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二、题材选择应体现时政性
时代感是高中政治课程的最重要特点,政治课堂的题材选择上关注和引用时事政治就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而对于绝大部分高中学生来讲,他们对于时事政治的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兴趣,非常渴望能够开阔自身眼界,增长相关知识,所以老师要通过时政渗透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补充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政材料,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问题设计关注辩证性
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高中学生经过近十年学科知识的积累,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被动地听,更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希望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主动权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把课堂变成阐明自己观点的舞台,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妨设计一些正、反两个方面,具有辩证性的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使老师和学生角色互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者”,老师成为课堂的“听众”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为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众所周知《经济生活》“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是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在社会财富问题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而在学生平时的练习和考查中,针对这个教学内容也会经常设置一些具有辩证性的问题,所以笔者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就设计了一组具有辩证性的、讨论性的问题,观点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而这些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因此,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应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观点二: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应增加企业和个人收入,减少国家财政收入,设计问题:你支持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学生立马进入角色,旁征博引阐明自己小组支持的观点,这时我并没有急于进行解释说明,只是对他们阐述的观点简明扼要地总结,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辩论,伴随着学生的辩论,道理越辩越明,学生自己就得出了结论:在社会财富问题一定的前提下,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就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精心设置具有辩证性的问题就好似“船”,它承载着学生的思考,以学生的智慧和探究为动力,向着远方前进。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探究问题的创设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问题的设计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但问题的设计必须把握难度的梯度性、情境设问的生活性、题材选择的时政性、问题设计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尝试使用实践性的活动和具有辩证性的问题为课堂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 的实效性。
一、问题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优秀作品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课堂的问题设计,不应以教师为中心,而应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课堂的问题设计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现实感受、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通过角色担当参与课堂的探究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笔者在教学《政治生活》“政府的威信”时,摘取了超强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莱特省的相关材料:超强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莱特省后造成的损失,菲律宾政府的做作,以及阿基诺三世在视察灾区,与官员开会,经常离席,并对一位投诉的商人说了一句:但你没死掉,对不对?以视频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以上材料后,设计问题:如果你是此次灾难的灾民,对菲律宾政府的做法有何感想,为什么?学生更多地谈了自己对菲律宾政府失望的态度,并阐明了自己的理由;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同样是面对灾难,中国政府在马航事件中的表现:摘取了视频材料《李克强总理强调不放弃一丝希望》以及中国政府其他所作所为。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1.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对中、菲两国政府的做法有何评价?说说你理由(任选一个角度)2.结合中菲两国政府的做法,分析政府威信与人民有什么关系?整堂课的设计老师只是创设了相关的教学情境,在问题设计上,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从学生的角度谈感受、谈认识、作总结,把课堂交给学生,这种问题设计,既着眼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了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也充分體现当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二、题材选择应体现时政性
时代感是高中政治课程的最重要特点,政治课堂的题材选择上关注和引用时事政治就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而对于绝大部分高中学生来讲,他们对于时事政治的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兴趣,非常渴望能够开阔自身眼界,增长相关知识,所以老师要通过时政渗透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补充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政材料,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问题设计关注辩证性
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高中学生经过近十年学科知识的积累,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被动地听,更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希望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主动权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把课堂变成阐明自己观点的舞台,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妨设计一些正、反两个方面,具有辩证性的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使老师和学生角色互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者”,老师成为课堂的“听众”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为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众所周知《经济生活》“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是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在社会财富问题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而在学生平时的练习和考查中,针对这个教学内容也会经常设置一些具有辩证性的问题,所以笔者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就设计了一组具有辩证性的、讨论性的问题,观点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而这些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因此,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应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观点二: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应增加企业和个人收入,减少国家财政收入,设计问题:你支持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学生立马进入角色,旁征博引阐明自己小组支持的观点,这时我并没有急于进行解释说明,只是对他们阐述的观点简明扼要地总结,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辩论,伴随着学生的辩论,道理越辩越明,学生自己就得出了结论:在社会财富问题一定的前提下,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就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精心设置具有辩证性的问题就好似“船”,它承载着学生的思考,以学生的智慧和探究为动力,向着远方前进。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探究问题的创设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问题的设计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但问题的设计必须把握难度的梯度性、情境设问的生活性、题材选择的时政性、问题设计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尝试使用实践性的活动和具有辩证性的问题为课堂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 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