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阈下高中生物探究性课堂构建策略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haoba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高中生物课堂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课堂,对于学生生物自学、互学、反馈等综合技能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价值。本文以信息化为视角,探究了一种“多元整合式探究性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并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课例,阐述了具体的教学执行方法,希望能够为高中生物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建构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视阈;高中生物;探究性课堂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体现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而不是一味地传授。”他的话阐述了一个哲理,即:作为教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并不能起到完美的教学效果,而采用引导激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究获取知识,则是一种更优秀的教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很多教学者也不可避免地犯了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错误,而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再犯?在信息化视阈下,依托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构建一种更为高效的探究性生物课堂,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去探究知识的精华,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策略。以下,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课例阐述信息化视阈下高中生物探究性课堂构建的方案。
  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案例
  1.1 课件动态展示,引导探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中的内容,本节内容的教学目的在于:讓学生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性课堂构建分为引导、实践、总结三个部分,在引导部分主要通过动态多媒体信息课件的引入,向学生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效果,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探究。首先,我运用自制的Flash动态课件为学生展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并提出问题“生物膜由哪些结构组成?”、“生物膜的特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建立起对生物膜的三维认知,并开始思考问题。同时,我又利用课件展示“人工合成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动态图片,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个是生物膜吗?”引导学生踊跃思考,调动课堂氛围。上述教学过程完全以信息化课件为基础,通过新旧知识链接,在视听环境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效果良好。
  1.2 网络资源调用,实践探究。
  有了一定的前期引导后,我开始为同学展示信息化课堂下的网络资源魅力,我利用教室里的一体机链接Wi-Fi信号,从教学网站上下载了几段视频作为引导同学们实践探究的引子,例如,视频1为“扩散现象视频-在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一群学生观察水中的现象,分析扩散现象的特点”;视频2为“在无氧环境下,植物根细胞吸收钾离子的速度越来越缓慢,最后停止”......总之,每个视频都是一个小型的探究内容,接下来我将全班的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按照优生:中等生:学困生=1:2:3的比例搭配好,并为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网络上下载的探究性课题,要求他们根据视频中的过程,探究实践方案并整理探究过程性报告。接下来的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他们结合视频引导和前期的知识,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探究,而我则适时地深入到各个小组中,针对他们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答疑。
  1.3 在线交互分享,总结探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任务较多,很多小组都未能在下课前提交总结报告,于是我将提交总结报告,进行教学分享的过程移到了互联网平台,利用QQ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课后交互总结的场所。具体实践中,我建立了“生物教学探究QQ群”,将全班所有同学拉到群中,各小组将撰写好的探究性报告和课堂探究过程中拍下来的实验视频上传到群中,相互之间进行在线交互分享,总结生物学习的心得体会,而我则在群中对同学们的经验报告进行在线点评,并及时上传评价结果。可以说,利用QQ群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了一种虚拟学习沟通的情景,同学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与老师进行即时交流,效率大大提升。
  2 教学反思与总结
  2.1 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探究课堂。
  运用信息技术组织生物探究性教学,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有众多区别,它需要教师在充分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学情、生情和教情,利用好信息技术设计课堂环节,并组织有效的生物教学。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有这样的认知:信息技术是基础,探究学习是过程,整个教学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体现出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尽可能地去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因此,为充分做好课堂的设计和组织工作,生物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接触和学习各类信息技术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多探索、多实践、多总结,不断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2.2 学校:建设教学硬件环境,提供探究保障。
  有效的生物信息化探究教学,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保障基础上,因此,为确保生物信息化探究教学的质量,各级高中学校应重视对校园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一方面,在教室内要建设无线网络一体机、Wi-Fi网络、数字录播设备等信息化教学设施,为教师设计和组织信息化教学提供便捷的室内教学条件。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建设起校百兆校园网,并与教室内的Wi-Fi网络互联起来,如此一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即时地利用互联网信息下载教学资源,组织信息化探究教学。
  3 结语
  信息化视阈下的高中生物课堂,可以用多种方法组织探究性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习的探究性氛围,本文以具体的课例为例,探究了一种信息化探究教学课堂的组织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生物教育工作者对生物信息化探究课堂教学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更多更好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不断激活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伍向英.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72-75.
  [2]王更强.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生命世界,2009(11):100-102.
  [3]张梅凤.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207-208.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 江西省上饶市 334000
其他文献
摘 要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