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历史的巨轮驶进新纪元,号角再起,征程又铺,仁化县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回首过去,仁化人民深刻铭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仁化县与全国一道扬帆远航。40年来,勤劳勇敢的仁化人民,在历届县委和政府班子带领下,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攻坚克难,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2017年以来,仁化新一届县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书记李希在韶关调研讲话精神和市委书记莫高义在仁化调研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加足“马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更有获得感,以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仁化县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丹霞山下演绎绿色崛起传奇。
2017年,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479元,位居韶关市县(市)第一;打响了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第一枪;荣获“中国最美县域”、“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等称号;2018年1-10月完成实际利用外资494万美元,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去年以来,仁化发展步履铿锵,收获颇多:一项项经济指标的跃升,让我们看到了仁化崛起的前景;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改革成果,释放出仁化发展的青春活力;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离我们越来越近。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0年来,仁化县始终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大格局下去思考和谋划,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去年以来,该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坚持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型和环保型经济,构建以旅游产业、现代农业、生态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经济体系,通过产业带动提升高质量发展。
2017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0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8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187.7倍、126.6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7.8:35.6:16.6调整至2017年15.9:39.1:45。
城乡协调发展 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仁化县历届领导班子加快城乡建设的“接力棒”从未间断。1978年的仁化县仅有老城区,且狭窄、老旧、落后。经过多年来城镇扩容提质,尤其是2017年来,随着武深高速仁化段的建成通车、县城北门片区六条横纵公路的建成、丹霞新城片区的加快建设,不仅拉大了仁化县城框架,而且提升了城市品位。如今,仁化县城建成面积达6.9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4.68%。
几经变迁,沧桑留痕。住泥砖房、走泥泞路、点煤油灯……这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仁化广大农村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仁化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战略等部署要求,乡村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清运处理和保洁体系,建成了瑶塘民宿村、长坝柚子村、夏富田园村、石塘古村等一批特色村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14元增长至2017年的15479元,现位居韶关市县(市)第一。
深化改革开放 激发发展活力潜力
路通则畅,畅则人聚,聚则业兴。1978年,仁化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652公里,大部分为简易泥土路。近年来,该县把道路建设“内联外通”作为主动融入珠三角、大湾区的重要舉措,举全县之力,建成了国道118.5公里,省道85.6公里,县道100.4公里,乡道和村道1000多公里,基本构建了“两高(武深高速、韶赣高速)、两铁(韶赣铁路、京广铁路黄岗支线)”为主骨架,以“三国道(国道323线、106线、535线)、两省道(省道246、342线)”为主干线,县、镇、村公路为基础的交通网络,逐渐成为连接珠三角、大湾区和内地的“桥头堡”。
改革就是要推动开放,开放就是要放宽市场。2017年以来,仁化县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积极主动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加快建设虎门-仁化对口帮扶产业共建园,大力提升营商环境,积极参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市场分工,用市场来检验改革开放成效。据统计,2017年至今,该县共引进招商项目24个,合同利用资金超100亿元,实际利用外地资金50亿元,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2018年1-10月,该县园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19亿元,完成税收292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1.06%和13.7%。
全面从严治党 锻造干净担当干部队伍
党的十九大以来,仁化县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统揽,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市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市委双“113”工作机制,深入组织开展了“比学赶超、以评促建、实干担当”为主题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六讲六比”作风建设活动,打响“一线双联”、“固定党日+”和“民忧档案”三大品牌。
目前,仁化上下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处处呈现勃勃发展生机与活力,一个“生态、活力、幸福”新仁化正款款走来。
2017年以来,仁化新一届县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书记李希在韶关调研讲话精神和市委书记莫高义在仁化调研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加足“马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更有获得感,以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仁化县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丹霞山下演绎绿色崛起传奇。
2017年,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479元,位居韶关市县(市)第一;打响了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第一枪;荣获“中国最美县域”、“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等称号;2018年1-10月完成实际利用外资494万美元,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去年以来,仁化发展步履铿锵,收获颇多:一项项经济指标的跃升,让我们看到了仁化崛起的前景;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改革成果,释放出仁化发展的青春活力;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离我们越来越近。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0年来,仁化县始终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大格局下去思考和谋划,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去年以来,该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坚持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型和环保型经济,构建以旅游产业、现代农业、生态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经济体系,通过产业带动提升高质量发展。
2017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0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8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187.7倍、126.6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7.8:35.6:16.6调整至2017年15.9:39.1:45。
城乡协调发展 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仁化县历届领导班子加快城乡建设的“接力棒”从未间断。1978年的仁化县仅有老城区,且狭窄、老旧、落后。经过多年来城镇扩容提质,尤其是2017年来,随着武深高速仁化段的建成通车、县城北门片区六条横纵公路的建成、丹霞新城片区的加快建设,不仅拉大了仁化县城框架,而且提升了城市品位。如今,仁化县城建成面积达6.9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4.68%。
几经变迁,沧桑留痕。住泥砖房、走泥泞路、点煤油灯……这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仁化广大农村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仁化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战略等部署要求,乡村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清运处理和保洁体系,建成了瑶塘民宿村、长坝柚子村、夏富田园村、石塘古村等一批特色村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14元增长至2017年的15479元,现位居韶关市县(市)第一。
深化改革开放 激发发展活力潜力
路通则畅,畅则人聚,聚则业兴。1978年,仁化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652公里,大部分为简易泥土路。近年来,该县把道路建设“内联外通”作为主动融入珠三角、大湾区的重要舉措,举全县之力,建成了国道118.5公里,省道85.6公里,县道100.4公里,乡道和村道1000多公里,基本构建了“两高(武深高速、韶赣高速)、两铁(韶赣铁路、京广铁路黄岗支线)”为主骨架,以“三国道(国道323线、106线、535线)、两省道(省道246、342线)”为主干线,县、镇、村公路为基础的交通网络,逐渐成为连接珠三角、大湾区和内地的“桥头堡”。
改革就是要推动开放,开放就是要放宽市场。2017年以来,仁化县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积极主动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加快建设虎门-仁化对口帮扶产业共建园,大力提升营商环境,积极参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市场分工,用市场来检验改革开放成效。据统计,2017年至今,该县共引进招商项目24个,合同利用资金超100亿元,实际利用外地资金50亿元,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2018年1-10月,该县园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19亿元,完成税收292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1.06%和13.7%。
全面从严治党 锻造干净担当干部队伍
党的十九大以来,仁化县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统揽,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市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市委双“113”工作机制,深入组织开展了“比学赶超、以评促建、实干担当”为主题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六讲六比”作风建设活动,打响“一线双联”、“固定党日+”和“民忧档案”三大品牌。
目前,仁化上下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处处呈现勃勃发展生机与活力,一个“生态、活力、幸福”新仁化正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