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能力培养角度浅析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现状及策略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482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证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需要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发的校本教材是高职院校突显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职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校本教材;开发;学校实际;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36-02
  
  注:本文为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徐健(1984-),男,数控技师。
  校本教材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发展需要为基础,依托学校的实验和实训平台及人文地理环境,为创建专业特色和优化课程结构,由学校组织校内外力量编写的教材[1]。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上世纪末叶兴起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重要阶段。但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是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照搬照套的翻版,其教材也大多是普通高校教材稍作修改后的产物,教材内容多以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模式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比重太小,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忽略了对操作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样的知识结构下很难建立所学知识与所要从事的职业之间的联系,难以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学校也就难以实现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证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需要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发的校本教材是高职院校突显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1 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现状分析
  1.1 开发者对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我国正在从生产大国向制造大国转变,急需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怎样才能培养出知识+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而校本教材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高职校本教材需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和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经济水平,而不同的岗位又对劳动者提出了不同的能力要求,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处在不同经济地域的高职院校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劳动者。如今高等职业院校数量之大,人数之多,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数以上,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经历了本科、研究生等高等教育阶段,容易受亲身经历的传统教育思维方法的影响,对传统教材、教法比较青睐和认可,对高职教育跟高等教育的区别不清、对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现今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但只是普遍导引性的教材,因此高职校本教材的开发迫在眉睫。[3]
  1.2 学校对校本教材开发不够重视、支持不够、定位不准:学校对校本教材开发不够重视、定位不准,理不出正确的开发思路,对校本教材开发有信心、有热情、有需求愿望,但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老虎吃天,无法下爪,找不出校本教材开发的切入点[4]。校本教材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批的高职院校(特别民办高职,没有国家的经济支持,仅靠收取学生的学费维持办学)往往缺财、缺物更缺人。加之教材的开发本来就是一个繁琐复杂的工作过程,工作量大,开发周期长,收效缓慢。高职院校的教师课时量大、工作任务重,除正常上课外经常要参与到学院其他的工作建设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校本教材的开发。在这种紧张的局面下很难合理有效地组织开发校本教材,即使有也可能是普通高校教材删减拼凑的翻版,不符合校本教材的要求,很难发挥校本教材该有的功效。
  1.3 校本教材开发团队的能力有局限: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双师型”教师,既懂得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才能更多更从容地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教师本就不充裕,且年轻教师居多,“双师型”教师数量更少;加之任务繁重,学校方面很难抽调教师到高校参加进修、到工厂实践、参加顶岗实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普遍没有参加过职业教材的开发,缺乏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教材开发知识、技能和经验,导致校本教材开发团队的能力有局限。
  1.4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制度不够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不到30年,规模空前,质量却不高,少有前人校本教材开发之成功经验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学校对校本教材开发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缺少校本教材开发的物力和财力保障,教师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学校办学水平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便缺乏对企业行业专家的吸引力,也就容易走进“闭门造车”的误区,如此就更难开发出切实有效的校本教材。
  2 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2.1 以学生为本,满足成才需要,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成才,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操守,还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良好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兼顾以上几方面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满足成才需要,促进个性发展,体现教育价值。
  2.2 以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需求为本: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需求为本。“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是高职校本教材突出行业和职业特点的主要途径[5]。以企业专家及教材开发团队对职业岗位(岗位群)的分析为主,立足地方经济特色,整合访谈、问卷调查搜集到的资料,利用教师亲自下企业实践、顶岗、参加企业管理获得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企业文化等资源,以工作过程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为标准,遵循理论知识够用、适用的原则开发校本教材就不难做到以职业岗位(岗位群)需求为本。
  2.3 立足学校实际: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教材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6]。处在不同地区领域的学校有着各自不同的办学方针和理念,拥有不同的师资力量、生源状况和实训条件,所以在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本校师资优势,照顾生源状况,切实运用本校实训条件,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来体现办学方针和理念,服务区域经济凸显办学特色才能真正做到以学校实际情况为本。
  3 本院校本教材开发的流程
  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刚经历高职专家的评估,师资力量雄厚,地处广佛肇经济圈,故在开发校本教材时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进行师资培训,提高认识,成立校本教材建设委员会: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是开发校本教材的基本条件。校本教材的开发需要开发者对高职教育有深入的理解,通过专项高教培训、到高校进修、下企业调研,以及鼓励教师不断总结、探索,不断提高走研究性教学的路线等都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良好途径。此外,成立由系部主任或教研室主任牵头、企业行业专家、教材编写教师组成的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委员会,实行责任到人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合作。
  3.2 分析职业岗位需求:肇庆地处于广佛肇经济圈,毕业生多就业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教材开发团队通过到珠三角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及校企合作单位,如美的、美泰、格力等企业进行实践和调研、感受企业文化,对本校毕业生及市场劳动者进行问卷调查搜集获得第一手资料,组织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委员会全体成员召开教材编写研讨会,利用第一手资料共同分析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保障教材内容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3.3 确定校本教材编写大纲: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本院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等特点按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力求目标明确、操作性强、文字简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提出教材大纲,由编委会共同讨论确定教材大纲。
  3.4 到生产一线访谈、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岗位能力需求分析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前提和依据,首先要对本地区企业发展状况、经济水平进行周密的调研,以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教材编写人员根据教材大纲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熟悉企业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关键的技术指标、技术操作,工艺方法以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广泛搜集资料,掌握作为教材主要内容的现阶段相关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及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一本好的校本教材也是校企合作的结晶,这样才能保障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适宜性。
  3.5 编写教材: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按照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落笔,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根据岗位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划分重难点,突出案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
  3.6 课堂实践:把所编校本教材用于课堂实践,广泛征求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学习效果,及时进行修订,查漏补缺,确保教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7 讨论定稿:由校本教材建设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以经过课堂实践检验合格的项目为内容,根据大纲和反馈意见对教材进行审核定稿。
  3.8 建立健全合理的教材评价系统: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往复循环的原则,根据地方经济变化和学校实际情况反复用于教学,反复修订,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力求使校本教材更加的合理适用。
  综上所述,高职校本教材的开发在师资方面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在学生方面,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所从事的专业岗位能力,有利于学生成才;在学校方面,可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在社会需求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丽华.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咸宁学院学报,2009(5):131-132
  [2] 张诗华.浅谈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职教论坛,2009(12):26-27
  [3] 杨成.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2008-11-19
  [4] 李玉芳.试论“知行融通”型高职教材建设,教育与职业,2007(27):128
  [5] 梁伟娥,徐春静.高等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刍议,商业经济,2008(10):115
  [6] 李毅 立足实际,千方百计拓展校本教材开发思路,教育视野,2009(20):19
其他文献
朱小胜,男,1977年4月出生于书画之乡浙江浦江,字萧声,号迎雨草堂、三乐轩,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金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  书法入展获奖情况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中国书协)  “小榄杯”全国首届县镇书法大赛(中国书协)  “高恒杯”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书法展(中国书协)  “梨乡水城杯”全国书法比赛三等
期刊
张鹏,福建武夷山人。祖籍江西文港。1974年生。北京紫石书画院副院长兼篆刻师。2001年为中国佛学会治印“毕莲子”,2003年为北京卫视治印“天下收藏”。2006年为故宫博物院治玺三方庆香港回归十周年,并送由香港博物馆收藏。2008年荣获“CCTV杯”“篆刻超人”称号。曾为现代名家治印数百枚。
期刊
手捧之旭兄新赠的行草七言联:“数点遥山青到枕,一溪流水碧横琴”,心中闪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惟美”二字,一种清润、隽永的韵味扑面而来,使我如沐春风,心神气爽,久久不能释怀……  当今书坛,行草书几乎被“二王”书风所覆盖,浩浩荡荡的帖学大军整齐划一地行进在一条“康庄大道”上,可谓声势浩大、势不可挡。帖学的繁荣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之一,其中一大批中青年书法家崭现于当代书坛,形成了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
期刊
石宗慧,1951年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从小爱好国画花鸟、山水,现一直从事美美术工作。
期刊
杨松奎,伊布拉欣,回族,1965年生于山东省济阳县,现任四平市清真寺教长。  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下,在清真寺学习,前后跟随十几名阿訇。1990年在山东省宁津县长官清真大寺跟  王瑞祥阿訇穿衣挂幛(毕业),任辽宁省沈阳市新台子清真寺教长,后任开原市老城清真寺教长,在学习期间酷爱阿文书法,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多次参加全国阿拉伯书法展。  其作品被中国伊协、中国穆斯林编辑部、中国穆斯林诗书画、宁夏博物馆、
期刊
【摘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三位主人公的设置有着特殊的含义,塔丽莎和沙冰娜分别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境况,而男主人公拓马斯一方面扮演着两种生存境况的选择者,另一方面他也作为一个客体,来完成关于这两种生存境况的展示与设置。  【关键词】昆德拉;生存境况;两极设置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52-02    作者简介:郑俊朋(1
期刊
书法家——刘春光作品    刘春光,字乙木,号逸墨兰轩,1984年9月生于河南平顶山市。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获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铜奖,“德艺双馨奖”全国书画艺术大展铜奖,第三届“中华名人”全国美术、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第二届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展一等奖,河南省  第十七届、第十八届群众书法展优秀奖等。入展“人文奥运”全国大学生书法展,百年兰大杯书法展,
期刊
【摘要】中外研究日本文化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支”。一衣带水的日本,自有人类以来,因地域,人缘,文缘等因素,在民俗文化方面与中国有着太多相似。原始信仰、年中行事、生活技艺、语言文化有类似的相通性,一脉相传的现象存在。在中国,中国的西南部,有一个古老神奇的地域‘彩云之南’,因‘倭’、‘倭人’、‘倭国’等文字和提法,与日本绳文、弥生和古坟时代形成千丝万缕的文化关系。本文以迄今为止云
期刊
作者简介:黄嫣然,1982年,女,汉族,广东,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科技开发与合作科,助理研究员,科技管理领域。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2008年广东高校专项研究项目(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广东省高校科技产业体制改革规范化与程序化研究”资助(项目编号:08zxcygfh05)【摘要】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大力进行规范化建设,以促
期刊
【摘要】本文以直接引语变直接引语为例,采用“口诀”:四变一不变;祈使句摇身变,进行教学,化难为易。  【关键词】口诀;直接引语;间接引语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38-02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口诀”教学引导学生学语法,这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将语法化难为易,且易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作者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