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中美林业发展概况
1.1美国林业发展概况
17世纪,美国刚移民时,50%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随着移民后的大规模垦荒,1.33亿hm2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占国土面积46%的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带,由于毁林垦荒、战争及工业化的择优采伐,森林覆盖率从90%下降到40%。
1900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通过允许私人拥有森林的法律,采取优惠政策,使土地转化到私人手中。当时美国西部的森林大部分为联邦政府所有,其余的属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有。他们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将联邦所属的土地转为私有;然后对联邦所属的森林进行控制保护。联邦政府下大力气进行森林防火及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并对森林经营、天然林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提高木材利用率等进行深入研究。由于实施了这些法律、政策,使美国70%的森林变为个人所有,同时政府鼓励个人经营森林受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代替了薪材;金属、水泥取代了建筑用木材;石油化工原料的提取,也减少了很多林产品的消耗。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恢复与扩大。
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重视造林绿化,出现了大规模的苗圃,在许多丘陵地和弃耕地上造林。由于着手研究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和木材综合利用技术,经过处理的原木,其使用寿命由未经处理的5~10a,延长到25~30a。此外,先从木材中提取某些药用物质,然后再加工成建筑用材。1925年复合木材诞生并用于房屋建筑,也使木材用量大为减少。而加强森林防火巡逻和使用飞机灭火,则大大提高了森林防火能力。1930年以后,美国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很快,而且过火后立即进行森林更新,以减少损失。1960年美国对退耕还林实施优惠政策,进一步刺激了私有林的发展。1987年美国政府又推出保护森林的政策,鼓励种树,提供种植草皮的优惠条件。由于有关法律的制定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实施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美国从1925年以后,人口虽然不断增长,但是耕地面积却没有增加。高效农业的发展,使现在的农业产值比1935年增长了好几倍。1930年美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而现在却不足2%。人均消耗木材的数量,从1900年到1980年几乎下降了一半。造林速度的加快,使工业林与私有林大量增加,但是联邦林增加不多,森林种植已超过森林采伐的速度,现有的成林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1倍。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全球保护环境的浪潮,美国提出了“新林业”理论。它强调森林经营在突出环境保护价值的同时,发展多功能、集约化林业,重视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强调林业多功能兼顾,建立合理的森林形态和森林结构。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国有森林已全面禁伐,转变为以环境保护和娱乐游憩为主的生态、森林旅游和长期研究用林。在近100年的发展中,美国的森林面积仅减少了13%左右,从1992年至今,其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33%左右。
1.2中国林业发展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据第5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统计,全国林业用地面积2.63亿hm2,森林面积1.59亿hm2,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4.88亿m3;森林蓄积量为112.67亿m3。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1位。从总体上讲,在我国林业几十年发展的风雨历程中,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林业在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定位经历了由“产业型”向“公益型”的转变,相应地,国家对林业所采取的政策也由“重取轻予”最终转向了“重予轻取”。我国林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下面几个各具特色的时期。
2.中美林业发展比较
2.1森林资源比较
林业是受资源约束较强的产业,森林资源存量、资源禀赋对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从资源拥有量看,中国和美国不相上下;但从资源相对占有量看,中国则比美国少的多,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美国的森林覆盖率则达到33%左右。我国的人均林地大约只有0.001hm2,约占美国人均量的1/6。
2.2林产品生产比较
我国林产工业的规模明显偏小,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在主要林产品生产上,我国与美国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整体上属于低效型结构。在技术上也有较大的差距。
3.美国发展林业的经验
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林业的政策:
(1)对国有林经营单位免征财产税。美国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向国家缴纳固定财产税 (5%),但国有林的财产(林木及地产)可以免税。据估算,国有林财产至少有500亿美元,这样,国有林经营单位每年可节省25亿美元,用于国有林的建设。
(2)引导小林主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美国的小私有林主达450万个,平均经营面积28hm2,拥有全国59%的用材林,提供全国木材产量的一半。为了把这部分私有林纳入集约经营的轨道,联邦农业部农业稳定和保护委员会制定了“农业保持计划”、“林业鼓励计划”,对小林主进行“成本分摊援助”,在资金上保证集约经营的开展。在技术援助方面,联邦和州政府实施了“合作森林防火”、“合作森林经营”、“森林病虫害管理”等计划。此外,由半官方的森林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标准林场活动。
所谓“标准林场”其标准有3条:
①预防火灾,防治病虫害,避免破坏性放牧。
②林地必须固定作为培育林木之用,实行永续作业。
③必须采用有利于改善林地条件的采伐方式。
4.对我国的启示
4.1加强营林、造林基础
营林造林是补充森林资源、保持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保证林产工业原料供给的基础。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多次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并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我国林业的高税赋却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基础,长期以来过多依赖精神鼓励促进植树造林,忽视物质利益刺激。林业基础的加强,营造林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物质利益。当前,要调动林农和经营单位营造林的积极性,必须解决3个问题。一是税费负担,要改革不合理的林业税费,逐步减免各种收费比例,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取消各种收费,保证林农和经营单位的合理收益,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要规范林业“一金两费”的用途,该还之于林的,一定要还之于林。三是要结合国内林产工业的需求和我国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地确定营林树种,提高营林本身的经济效益。
4.2实施林区综合开发与多产业协调发展,提升林业系统发展功能
系统思考林业的发展,把发展林业同森林绿色食品、花卉园艺、特色加工业、森林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样的优势,发展优质、高效的林特产品栽培。利用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建立较完善的林产工业体系。利用气候多样、地貌复杂、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森林旅游,推动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之,要通过产、供、销、服务一体化,搞好林区综合开发,推动林业内部产业的协调发展,发挥林业的大系统功能,提高林业的整体经营效益和对外竞争力。
4.3全面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
我国林业竞争力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技术水平低。在今后的林业建设与发展中,必须把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放到突出地位。一要加强基础研究,发挥科学技术在营造林中的作用。利用生物技术培育适应性强的树种和植株,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减少病虫害;利用遗传基因与栽培技术,优化树木品种与木材品质,提高营造林的经济效益。二要发挥科学技术在林产工业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及时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高我国林产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通过与世界经济接轨,合理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使林产工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提高产品的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三要发挥林业管理人员信息来源广、信息收集方便的优势,积极向林农传播林业科学技术知识,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科]
1.1美国林业发展概况
17世纪,美国刚移民时,50%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随着移民后的大规模垦荒,1.33亿hm2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占国土面积46%的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带,由于毁林垦荒、战争及工业化的择优采伐,森林覆盖率从90%下降到40%。
1900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通过允许私人拥有森林的法律,采取优惠政策,使土地转化到私人手中。当时美国西部的森林大部分为联邦政府所有,其余的属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有。他们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将联邦所属的土地转为私有;然后对联邦所属的森林进行控制保护。联邦政府下大力气进行森林防火及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并对森林经营、天然林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提高木材利用率等进行深入研究。由于实施了这些法律、政策,使美国70%的森林变为个人所有,同时政府鼓励个人经营森林受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代替了薪材;金属、水泥取代了建筑用木材;石油化工原料的提取,也减少了很多林产品的消耗。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恢复与扩大。
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重视造林绿化,出现了大规模的苗圃,在许多丘陵地和弃耕地上造林。由于着手研究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和木材综合利用技术,经过处理的原木,其使用寿命由未经处理的5~10a,延长到25~30a。此外,先从木材中提取某些药用物质,然后再加工成建筑用材。1925年复合木材诞生并用于房屋建筑,也使木材用量大为减少。而加强森林防火巡逻和使用飞机灭火,则大大提高了森林防火能力。1930年以后,美国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很快,而且过火后立即进行森林更新,以减少损失。1960年美国对退耕还林实施优惠政策,进一步刺激了私有林的发展。1987年美国政府又推出保护森林的政策,鼓励种树,提供种植草皮的优惠条件。由于有关法律的制定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实施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美国从1925年以后,人口虽然不断增长,但是耕地面积却没有增加。高效农业的发展,使现在的农业产值比1935年增长了好几倍。1930年美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而现在却不足2%。人均消耗木材的数量,从1900年到1980年几乎下降了一半。造林速度的加快,使工业林与私有林大量增加,但是联邦林增加不多,森林种植已超过森林采伐的速度,现有的成林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1倍。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全球保护环境的浪潮,美国提出了“新林业”理论。它强调森林经营在突出环境保护价值的同时,发展多功能、集约化林业,重视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强调林业多功能兼顾,建立合理的森林形态和森林结构。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国有森林已全面禁伐,转变为以环境保护和娱乐游憩为主的生态、森林旅游和长期研究用林。在近100年的发展中,美国的森林面积仅减少了13%左右,从1992年至今,其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33%左右。
1.2中国林业发展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据第5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统计,全国林业用地面积2.63亿hm2,森林面积1.59亿hm2,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4.88亿m3;森林蓄积量为112.67亿m3。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1位。从总体上讲,在我国林业几十年发展的风雨历程中,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林业在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定位经历了由“产业型”向“公益型”的转变,相应地,国家对林业所采取的政策也由“重取轻予”最终转向了“重予轻取”。我国林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下面几个各具特色的时期。
2.中美林业发展比较
2.1森林资源比较
林业是受资源约束较强的产业,森林资源存量、资源禀赋对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从资源拥有量看,中国和美国不相上下;但从资源相对占有量看,中国则比美国少的多,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美国的森林覆盖率则达到33%左右。我国的人均林地大约只有0.001hm2,约占美国人均量的1/6。
2.2林产品生产比较
我国林产工业的规模明显偏小,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在主要林产品生产上,我国与美国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整体上属于低效型结构。在技术上也有较大的差距。
3.美国发展林业的经验
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林业的政策:
(1)对国有林经营单位免征财产税。美国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向国家缴纳固定财产税 (5%),但国有林的财产(林木及地产)可以免税。据估算,国有林财产至少有500亿美元,这样,国有林经营单位每年可节省25亿美元,用于国有林的建设。
(2)引导小林主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美国的小私有林主达450万个,平均经营面积28hm2,拥有全国59%的用材林,提供全国木材产量的一半。为了把这部分私有林纳入集约经营的轨道,联邦农业部农业稳定和保护委员会制定了“农业保持计划”、“林业鼓励计划”,对小林主进行“成本分摊援助”,在资金上保证集约经营的开展。在技术援助方面,联邦和州政府实施了“合作森林防火”、“合作森林经营”、“森林病虫害管理”等计划。此外,由半官方的森林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标准林场活动。
所谓“标准林场”其标准有3条:
①预防火灾,防治病虫害,避免破坏性放牧。
②林地必须固定作为培育林木之用,实行永续作业。
③必须采用有利于改善林地条件的采伐方式。
4.对我国的启示
4.1加强营林、造林基础
营林造林是补充森林资源、保持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保证林产工业原料供给的基础。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多次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并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我国林业的高税赋却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基础,长期以来过多依赖精神鼓励促进植树造林,忽视物质利益刺激。林业基础的加强,营造林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物质利益。当前,要调动林农和经营单位营造林的积极性,必须解决3个问题。一是税费负担,要改革不合理的林业税费,逐步减免各种收费比例,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取消各种收费,保证林农和经营单位的合理收益,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要规范林业“一金两费”的用途,该还之于林的,一定要还之于林。三是要结合国内林产工业的需求和我国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地确定营林树种,提高营林本身的经济效益。
4.2实施林区综合开发与多产业协调发展,提升林业系统发展功能
系统思考林业的发展,把发展林业同森林绿色食品、花卉园艺、特色加工业、森林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样的优势,发展优质、高效的林特产品栽培。利用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建立较完善的林产工业体系。利用气候多样、地貌复杂、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森林旅游,推动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之,要通过产、供、销、服务一体化,搞好林区综合开发,推动林业内部产业的协调发展,发挥林业的大系统功能,提高林业的整体经营效益和对外竞争力。
4.3全面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
我国林业竞争力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技术水平低。在今后的林业建设与发展中,必须把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放到突出地位。一要加强基础研究,发挥科学技术在营造林中的作用。利用生物技术培育适应性强的树种和植株,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减少病虫害;利用遗传基因与栽培技术,优化树木品种与木材品质,提高营造林的经济效益。二要发挥科学技术在林产工业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及时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高我国林产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通过与世界经济接轨,合理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使林产工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提高产品的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三要发挥林业管理人员信息来源广、信息收集方便的优势,积极向林农传播林业科学技术知识,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