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天镇县根据自身特点,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打造出了走俏京津、享誉全国的“天镇保姆”劳务品牌。自2011年以来,借助邻近京、津、冀的地缘优势,天镇县已向北京、天津等地输出家政服务员2.5万多人次,每年创造劳务收入2亿多元,依靠这支“天镇家政娘子军”盘活了全县脱贫攻坚大棋局。
2020年6月7日,经天镇县妇联推荐,记者采访了天镇的3位“金牌保姆”——杨素芳、杨凤英、康金花,倾听了她们的脱贫故事。
家政服务员杨素芳:“天镇保姆”形象代言人
今年55岁的杨素芳是天镇县逯家湾镇李家寨村人。2013年,天镇县提出“万名巾帼闯京城,劳务增收创新业”,杨素芳是第一批到北京当保姆的天镇妇女。
“当年,家里实在是太穷了,一口锅、一铺炕、一个破柜子、一个旧电视机,这些几乎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就连卖豆腐的都不敢赊给我一块儿,怕我还不了欠账。我老公有病,干不了重活,一年到头每天都需要吃药。大儿子28岁还没成家,二儿子到外地当了‘上门女婿’,我们两口子觉得很没面子,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提起当年,杨素芳的声音有點儿哽咽。
“人们都说我有本事、思想观念新,第一批进京闯荡。其实我得感谢县委、县政府、县妇联还有天镇县家政服务培训基地,是他们帮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当年,我外出打工出发前,还是县领导自掏腰包给我买了件新棉衣。”
如今,杨素芳家已经脱贫。她的大儿子娶了媳妇,家里翻新了房子,有了存款,她还为自己买了一份养老保险。
201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出了《“天镇保姆”进京记》,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就是杨素芳。2014年3月,杨素芳荣获“天镇县首届感动天镇模范人物”提名奖;2014年3月,她被天镇县妇联评为“天镇县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2015年3月,她被大同市妇联评为“大同市城乡岗位建功先进个人”。
如今,杨素芳已是名人,是“天镇保姆”的形象代言人。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李家寨村有20多名妇女走出山沟,到北京从事家政服务业,走上脱贫之路。
育婴员杨凤英:现在年收入7万多元
“真心感谢!县里的扶贫好政策,使我这个农村妇女有了一技之长。凭借这一技之长,现在我每年收入7万多元。”回想起脱贫的过程,正在北京当育婴员的谷前堡镇马圈庠村妇女杨凤英难掩心中对县里扶贫政策的感激之情。
2006年,杨凤英的丈夫患了布氏杆菌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面对生活的窘况以及3个年幼的孩子,杨凤英不得不决定到县城一家洗浴中心当搓澡工。虽然很辛苦,但全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2014年,杨凤英参加了天镇县家政服务培训基地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她到北京当上了一名育婴员,2015年就实现了全家脱贫。
育婴员的工作主要是照顾3岁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现在每家基本上是一个孩子,金贵着呢。尤其娃娃们的父母都是北京的白领,去雇主家上岗之前,就像考试一样。理论和实操都得过,要不,人家每月6 000元雇咱,图个啥?”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保住这个饭碗,这是杨凤英干这一行最大的感受。“每年只要有空余时间回到村里,我就到县城的家政服务培训基地报名学习,再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工作中,现在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好。”
现在杨凤英已是一名“金牌育婴员”,很受雇主的欢迎。“能够‘抢’到杨姐给我带孩子,很幸运,她让我们非常满意。”北京的张先生说。
养老护理员康金花:脱贫的同时长了见识
在3位“金牌保姆”中,康金花当保姆的时间最短,是从2017年开始的。
康金花在北京曾照顾过的一位老人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育家卫兴华(已故)。“我不仅负责老人的日常起居,还帮助老人整理、打印文稿。老人对我的服务很满意,还专门给县里主要领导写信表扬我,推荐我入党。”康金花说起与卫兴华老人相处的那段难忘时光,心中不免有些伤感,“卫兴华老人给我的帮助太大了,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今年52岁的康金花是天镇县卅里铺乡卅里铺村人。2014年8月,康金花的丈夫外出打工时,左手腕的筋被割断,自此干不了重活。当时她的两个孩子正在读大专,孩子们靠助学贷款才完成了学业。当年,康金花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养猪、与他人合租蔬菜大棚、去县城一家蔬菜公司打工……康金花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凭着骨子里的坚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2017年,康金花带着走出小山村、到外面闯一闯的梦想,到天镇县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参加了家政服务培训,然后到北京当上了一名养老护理员。2018年她家就实现了脱贫。
“困难、贫穷是暂时的,只要有胆有识、敢拼敢闯,靠自己的双手,未来一定很美好!”康金花信心满满。
2020年6月7日,经天镇县妇联推荐,记者采访了天镇的3位“金牌保姆”——杨素芳、杨凤英、康金花,倾听了她们的脱贫故事。
家政服务员杨素芳:“天镇保姆”形象代言人
今年55岁的杨素芳是天镇县逯家湾镇李家寨村人。2013年,天镇县提出“万名巾帼闯京城,劳务增收创新业”,杨素芳是第一批到北京当保姆的天镇妇女。
“当年,家里实在是太穷了,一口锅、一铺炕、一个破柜子、一个旧电视机,这些几乎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就连卖豆腐的都不敢赊给我一块儿,怕我还不了欠账。我老公有病,干不了重活,一年到头每天都需要吃药。大儿子28岁还没成家,二儿子到外地当了‘上门女婿’,我们两口子觉得很没面子,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提起当年,杨素芳的声音有點儿哽咽。
“人们都说我有本事、思想观念新,第一批进京闯荡。其实我得感谢县委、县政府、县妇联还有天镇县家政服务培训基地,是他们帮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当年,我外出打工出发前,还是县领导自掏腰包给我买了件新棉衣。”
如今,杨素芳家已经脱贫。她的大儿子娶了媳妇,家里翻新了房子,有了存款,她还为自己买了一份养老保险。
201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出了《“天镇保姆”进京记》,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就是杨素芳。2014年3月,杨素芳荣获“天镇县首届感动天镇模范人物”提名奖;2014年3月,她被天镇县妇联评为“天镇县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2015年3月,她被大同市妇联评为“大同市城乡岗位建功先进个人”。
如今,杨素芳已是名人,是“天镇保姆”的形象代言人。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李家寨村有20多名妇女走出山沟,到北京从事家政服务业,走上脱贫之路。
育婴员杨凤英:现在年收入7万多元
“真心感谢!县里的扶贫好政策,使我这个农村妇女有了一技之长。凭借这一技之长,现在我每年收入7万多元。”回想起脱贫的过程,正在北京当育婴员的谷前堡镇马圈庠村妇女杨凤英难掩心中对县里扶贫政策的感激之情。
2006年,杨凤英的丈夫患了布氏杆菌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面对生活的窘况以及3个年幼的孩子,杨凤英不得不决定到县城一家洗浴中心当搓澡工。虽然很辛苦,但全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2014年,杨凤英参加了天镇县家政服务培训基地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她到北京当上了一名育婴员,2015年就实现了全家脱贫。
育婴员的工作主要是照顾3岁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现在每家基本上是一个孩子,金贵着呢。尤其娃娃们的父母都是北京的白领,去雇主家上岗之前,就像考试一样。理论和实操都得过,要不,人家每月6 000元雇咱,图个啥?”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保住这个饭碗,这是杨凤英干这一行最大的感受。“每年只要有空余时间回到村里,我就到县城的家政服务培训基地报名学习,再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工作中,现在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好。”
现在杨凤英已是一名“金牌育婴员”,很受雇主的欢迎。“能够‘抢’到杨姐给我带孩子,很幸运,她让我们非常满意。”北京的张先生说。
养老护理员康金花:脱贫的同时长了见识
在3位“金牌保姆”中,康金花当保姆的时间最短,是从2017年开始的。
康金花在北京曾照顾过的一位老人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育家卫兴华(已故)。“我不仅负责老人的日常起居,还帮助老人整理、打印文稿。老人对我的服务很满意,还专门给县里主要领导写信表扬我,推荐我入党。”康金花说起与卫兴华老人相处的那段难忘时光,心中不免有些伤感,“卫兴华老人给我的帮助太大了,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今年52岁的康金花是天镇县卅里铺乡卅里铺村人。2014年8月,康金花的丈夫外出打工时,左手腕的筋被割断,自此干不了重活。当时她的两个孩子正在读大专,孩子们靠助学贷款才完成了学业。当年,康金花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养猪、与他人合租蔬菜大棚、去县城一家蔬菜公司打工……康金花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凭着骨子里的坚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2017年,康金花带着走出小山村、到外面闯一闯的梦想,到天镇县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参加了家政服务培训,然后到北京当上了一名养老护理员。2018年她家就实现了脱贫。
“困难、贫穷是暂时的,只要有胆有识、敢拼敢闯,靠自己的双手,未来一定很美好!”康金花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