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各类社交平台产生后,我们寻求被他人发掘和认可的欲望有了无限可能:人人网的页面浏览数告诉大家,我是一个受关注的人;微博上有成千上万粉丝的大V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微信更是开辟了供个人经营的公众平台,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粉丝数、浏览量、转发率、赞、评论……我们开始用这些数字来衡量自己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价值,这些数字仿佛比它背后所度量的那件事更具有说服力。而自从有了这些数字,我的朋友圈里仿佛每个人都成了占地为王的一方诸侯,时刻都在用一种貌似谦虚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优秀。
“这是我前一阵写的稿件,又被转载了。总有人约出书,到底答应不答应呢?”
“小伙伴非要给我做专访,只好答应了,其实也没做出什么成就来。”
“最近又上了两个节目,拍了美片,你们可不要说我胖啊!”
“诸事不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体味人生。”(附自拍)
而紧跟着这一条条新鲜事的,是评论里此起彼伏的男神女神、人生赢家。
有时看到些自秀好感的言论,我总是想有一个匿名送鸡皮疙瘩的选项,只可惜朋友圈的功能设置总能轻易地让朋友“圈”了你,看不过去、懒得理甚至觉得恶心的,最多也就是不赞而已——谁会真的撕破脸皮告诉你“拜托美图秀秀磨皮都磨平了的自拍就不要发了”或是“求你同一篇文章发在不同的账号上就不要每次都自轉一遍了”,毕竟退一万步讲,大家都还是“朋友”。
在纷繁杂乱看不到背后真相的朋友圈,尤其是自媒体的存在,让每个人都成了能讲故事的人,把自己做的事说与他人听,以此来体现:我的经历值得被惦念,我的努力让世界改变,我的人生绝不如水般寡淡,我的未来会让所有人闪瞎眼。可是亲爱的,如果这个瞬间,我屏蔽了你的朋友圈,你是否还能如此这般信誓旦旦?
亲爱的朋友,请不要再把你自己的优秀说与我听,这个世界之大,明眼人之多,我相信以你的出色,我会无法回避那终有一日铺天盖地的影响力。若是我暂未接收到关于你的信息,想必你尚需再锻炼些功力。当然这些话是批判也是自我反省,虚荣的人性让我们都无法逃脱对那些赞美之词不能自拔的上瘾。可罗素说:“我们为什么而活?”
因为爱,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何奇霖摘自《大学生》)
“这是我前一阵写的稿件,又被转载了。总有人约出书,到底答应不答应呢?”
“小伙伴非要给我做专访,只好答应了,其实也没做出什么成就来。”
“最近又上了两个节目,拍了美片,你们可不要说我胖啊!”
“诸事不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体味人生。”(附自拍)
而紧跟着这一条条新鲜事的,是评论里此起彼伏的男神女神、人生赢家。
有时看到些自秀好感的言论,我总是想有一个匿名送鸡皮疙瘩的选项,只可惜朋友圈的功能设置总能轻易地让朋友“圈”了你,看不过去、懒得理甚至觉得恶心的,最多也就是不赞而已——谁会真的撕破脸皮告诉你“拜托美图秀秀磨皮都磨平了的自拍就不要发了”或是“求你同一篇文章发在不同的账号上就不要每次都自轉一遍了”,毕竟退一万步讲,大家都还是“朋友”。
在纷繁杂乱看不到背后真相的朋友圈,尤其是自媒体的存在,让每个人都成了能讲故事的人,把自己做的事说与他人听,以此来体现:我的经历值得被惦念,我的努力让世界改变,我的人生绝不如水般寡淡,我的未来会让所有人闪瞎眼。可是亲爱的,如果这个瞬间,我屏蔽了你的朋友圈,你是否还能如此这般信誓旦旦?
亲爱的朋友,请不要再把你自己的优秀说与我听,这个世界之大,明眼人之多,我相信以你的出色,我会无法回避那终有一日铺天盖地的影响力。若是我暂未接收到关于你的信息,想必你尚需再锻炼些功力。当然这些话是批判也是自我反省,虚荣的人性让我们都无法逃脱对那些赞美之词不能自拔的上瘾。可罗素说:“我们为什么而活?”
因为爱,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何奇霖摘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