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新县拥有国家5A级景区白洋淀,这里风景秀丽,文化内涵深厚,历来被誉为华北明珠、北地西湖。古代文人墨客曾驻足此间,留下了大量的诗词题咏,孙犁、芒克、多多等文人也在此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说,白洋淀拥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充分挖掘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近年来,安新小学秉承“示教济众,广育作人”的宗旨,挖掘富有家乡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开展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走进传统文化,开展文化教育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品格,文化的力量是国家和民族励精图治的精神脊梁。我校开展了“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诵读饱含古代圣贤先哲光辉思想的经典文本,使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还有《菜根谭》《小窗幽记》《三字经》和《增广贤文》等名典格言,这些对学生而言,或激励,或警策,或启迪,通过学习,引导他们在言行中展现优雅的文化品味,在血液里充满诚信礼让、勤学善思的文化内涵。
二、编纂校史,传承历史文化
安新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学校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更好地传承历史,让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服务今天的教育,我校决定编纂安新小学校史。为了充分挖掘地区独特的文化遗存,我们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校史的编撰工作,预计将于2015年出版。校史将作为学校传统教育和家乡文化教育的双重载体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另外,在校史编撰过程中搜集的大量实物和文字资料将保存在校史展馆中,供师生参观学习。这些传承着历史的文化将深入学生的内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建设家乡。
三、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去年,我校完成了第三本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安新》的编写,并作为高年级的校本课程之一。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涵盖了安新的地理、历史、风物、名人、文学、传说、艺术、特产等,是一部家乡知识百科全书。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增强了家乡自豪感,激发了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豪情壮志。另外,写作教学也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成立了晓荷文学社,出版校刊《晓荷》,刊载优秀学生习作。其中,抒写对家乡的热爱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开展校本教育的重要部分。
四、培养感恩意识,树立感恩情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白洋淀地区从古至今一直重视感恩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学校举办了主题为“学会感恩,让心灵充满爱”的演讲报告会,特邀感恩教育演讲团讲师王玉教师到校演讲。演讲分为“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三个环节,真实生动的故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孝心不能等待,感恩不能等待,在感恩教育的鼓励下,学生与教师、家长进行互动,向家长和教师表达了他们的感恩之情,家长和教师给予他们亲切的鼓励,这将成为他们成长的巨大动力。会后,学校向师生提出了希望:希望每位教师满怀感恩的心,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热爱神圣的三尺讲台,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希望所有的学生用端正的学习态度回报祖国,用认真负责的行为回报教师,用多干家务的双手、温暖贴心的话语回报父母。就这样,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感恩教育,逐渐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上好劳动课,培养勤俭节约美德
民以食为天,节约粮食是每个人的义务,更是对生产者的尊重。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很多浪费粮食的现象,例如食堂每日可见吃剩的饭菜,虽然学校一直倡导节约粮食,但真正做到的学生却少之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我校向农民租用了白洋淀附近的部分田地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真正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实践证明,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们逐渐树立了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意识,学会了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
白洋淀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丽瑰宝,这片水土所承载的优秀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通过挖掘家乡文化来教育学生,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将继续努力,脚踏实地地开展各项工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安新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
一、走进传统文化,开展文化教育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品格,文化的力量是国家和民族励精图治的精神脊梁。我校开展了“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诵读饱含古代圣贤先哲光辉思想的经典文本,使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还有《菜根谭》《小窗幽记》《三字经》和《增广贤文》等名典格言,这些对学生而言,或激励,或警策,或启迪,通过学习,引导他们在言行中展现优雅的文化品味,在血液里充满诚信礼让、勤学善思的文化内涵。
二、编纂校史,传承历史文化
安新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学校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更好地传承历史,让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服务今天的教育,我校决定编纂安新小学校史。为了充分挖掘地区独特的文化遗存,我们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校史的编撰工作,预计将于2015年出版。校史将作为学校传统教育和家乡文化教育的双重载体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另外,在校史编撰过程中搜集的大量实物和文字资料将保存在校史展馆中,供师生参观学习。这些传承着历史的文化将深入学生的内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建设家乡。
三、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去年,我校完成了第三本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安新》的编写,并作为高年级的校本课程之一。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涵盖了安新的地理、历史、风物、名人、文学、传说、艺术、特产等,是一部家乡知识百科全书。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增强了家乡自豪感,激发了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豪情壮志。另外,写作教学也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成立了晓荷文学社,出版校刊《晓荷》,刊载优秀学生习作。其中,抒写对家乡的热爱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开展校本教育的重要部分。
四、培养感恩意识,树立感恩情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白洋淀地区从古至今一直重视感恩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学校举办了主题为“学会感恩,让心灵充满爱”的演讲报告会,特邀感恩教育演讲团讲师王玉教师到校演讲。演讲分为“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三个环节,真实生动的故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孝心不能等待,感恩不能等待,在感恩教育的鼓励下,学生与教师、家长进行互动,向家长和教师表达了他们的感恩之情,家长和教师给予他们亲切的鼓励,这将成为他们成长的巨大动力。会后,学校向师生提出了希望:希望每位教师满怀感恩的心,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热爱神圣的三尺讲台,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希望所有的学生用端正的学习态度回报祖国,用认真负责的行为回报教师,用多干家务的双手、温暖贴心的话语回报父母。就这样,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感恩教育,逐渐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上好劳动课,培养勤俭节约美德
民以食为天,节约粮食是每个人的义务,更是对生产者的尊重。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很多浪费粮食的现象,例如食堂每日可见吃剩的饭菜,虽然学校一直倡导节约粮食,但真正做到的学生却少之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我校向农民租用了白洋淀附近的部分田地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真正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实践证明,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们逐渐树立了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意识,学会了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
白洋淀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丽瑰宝,这片水土所承载的优秀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通过挖掘家乡文化来教育学生,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将继续努力,脚踏实地地开展各项工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安新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