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ch现象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Notch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racture,PPF)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股骨侧PPF 3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4例,女30例;年龄(69.2±7.2)岁(范围55~84岁)。通过性别和年龄按1∶3匹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未发生PPF的102例患者为对照组,男12例,女90例;年龄(69.2±7.2)岁(范围55~84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的一般资料、下肢力线、假体类型及Nocth情况,再以Nocth的深度和Tayside分级进行亚组分析,分析其对PPF的影响。

结果

PPF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侧别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下肢力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P=0.601),假体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5,P=0.214),有无Notch比例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548,P=0.060)。PPF组Notch的长度为(4.5±2.7) mm,对照组为(4.9±2.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2,P=0.465)。进一步以Notch深度为3 mm为界及Tayside分级进行亚组分析,两组患者Notch深度分组(χ2=11.262,P=0.004)及分级(χ2=14.601,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无Notch的患者相比,当Notch深度>3 mm时PPF的风险更高,比值比(odds ratio,OR)为4.88(95%CI为1.76,13.51)。当Notch深度达到Tayside分级3级或4级时,PPF的发生率会更高;与无Notch的患者相比,Tayside分级达到3级时发生PPF的风险将增加6.99倍(95%CI为1.85,26.32)。女性患者中PPF组与对照组间有无Notch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47),存在Notch的女性患者发生PPF的风险更高,OR为2.33(95%CI为1.01,5.43)。行右侧TKA的患者中,PPF组与对照组间有无Notch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P=0.019),存在Notch的右侧手术患者PPF的风险更高,OR为3.58 (95%CI为1.19,10.75)。

结论

Notch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PPF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但当Notch深度>3 mm或Tayside 3级以上时股骨侧PPF的发生风险会明显增加。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54岁,因"中上腹部疼痛1d"入院。全腹部增强CT:胆总管上段、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上段软组织影,考虑肿瘤。门诊拟"胆管肿瘤"收入院。患者入院后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肿瘤切除 肝门部胆管整形 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 肝血管瘤切除术。术后诊断:肝门部胆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尚可,于术后5d康复出院。
期刊
患者男性,51岁,因体检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3个月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初始诊断:左半肝肝癌伴肝外转移(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C期、中国肝癌分期Ⅲ-b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经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转化治疗后,复查影像学检查肝外转移病灶消失,原发病灶变小,降期成功。经评估可实施根治性切除,并成功施行开腹左半肝切除。至今已随访至术后1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期刊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腺、壶腹、十二指肠等良、恶性肿瘤的经典术式。胰瘘是PD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预防术后胰瘘,术中常在胰肠吻合口放置胰管支撑管。近年来对胰管支撑管带来的相关并发症报道越来越多。本文报道1例胰腺囊腺瘤患者PD后4年发生空肠穿孔,并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为PD手术放置胰管支撑管的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及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进行腹腔引流是防止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主要方法,在国内外已经实践多年。但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兴起,术后腹腔引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争议不断。本文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是否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如何放置腹腔引流管以及何时拔除腹腔引流管的争议作一综述。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确诊时多已进入晚期,预后差。伴癌综合征是指因肿瘤代谢物(如异位激素)或异常免疫反应(如交叉反应)等原因间接引起,不能用肿瘤原发病灶、直接蔓延或远处转移解释的某些内分泌、循环、免疫及神经系统的异常临床表现。高胆固醇血症、高钙血症、低血糖症等是目前肝癌患者常见的伴癌综合征。正确认识伴癌综合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的临床类型及相关机制做一总结。
胫骨髁间棘骨折(tibialspineavulsionfractures,TSAF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少见,但发生率有逐渐增加趋势。因为骨骺尚未闭合,这个年龄段TSAFs在诊断和治疗上独具特点。但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在儿童和青少年TSAFs诊疗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而规范化的诊疗对临床工作和社具有重要意义。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小儿创伤与矫形学组以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发起,采用推荐意
期刊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合并载距突骨折脱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成人下肢防腐标本4具(8侧),其中2具(4侧)行跟骨内侧解剖,观察载距突毗邻结构及显露范围;另2具模拟内外侧联合入路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回顾性分析临床应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合并载距突骨折脱位的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9例(9足),男7例、女2例;年龄(49.9±11.3)岁(范围25~58岁)。术中先取内侧切口,临时复位并固定载距突于距骨;再取外侧切口,显露跟骨外侧,复位并固定骨折块;载距突以螺钉经外侧固定,其
目的探讨弹性带锁髓内钉(elasticlockingintramedullarynail,ELIN)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ELIN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1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8例来自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23例来自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男36例、女25例;年龄19~85岁,平均54.5岁;均为单侧,左侧39例、右侧22例;Robinson分型:2A2型20例,2B1型29例,2B2型12例。术前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评价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目的评估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经颈椎后路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33例患者资料,男19例、女14例;年龄26~75岁,平均50.5岁。上颈椎骨折脱位14例(其中骨折不愈合2例)、上颈椎及下颈椎同时骨折脱位1例、颈椎脊髓损伤合并椎管狭窄2例、颈椎管狭窄9例、枕颈部畸形2例、颈椎病术后翻修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3例。使用基于术中三维"C"型臂X线机透视的导航机器人系统辅助颈椎后路手术置钉,于C1~C7共置入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闭合性肱骨干骨折患者45例,采用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及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19例(桥接组),男13例、女6例,年龄(38.3±11.9)岁(范围21~72岁);采用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及锁定钉板系统固定26例(锁定钉板组),男20例、女6例,年龄(41.2±14.7)岁(范围20~79岁)。术后定期随访,每4周记录骨折愈合情况,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